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财务报告舞弊从内容上看有财务数据舞弊和非财务数据舞弊两种。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最为常见,如企业虚增资产、少列负债、虚增利润、少计费用等。非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是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表述,如对关联方关系的虚假陈述、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隐瞒重大事项等。本文的研究范围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舞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历年来因财务舞弊行为而被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公开查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天香集团和西安达尔曼两家上市公司为案例样本,分析并揭露上市公司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虚假采购、虚增存货、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虚构销售收入、经营业绩等舞弊手段攫取私利,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公司欺诈,又称公司舞弊,根据公司欺诈发生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非管理舞弊和管理舞弊。非管理舞弊,是指公司内部的雇员,以欺骗性的手段不正当的获取组织的财产或其它经济利益的行为。这种舞弊经常通过虚假单据、越权行为、欺骗以及违背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手段完成,例如:现金转移、非法占有和偷窃;增加支票票面价值和伪造签字和背书;操纵处理应收账款,如截留挪用和伪造信用证;篡改工资单,添加一些不存在的雇员名单或更改计时卡,等等。管理舞弊,是指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通过公布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4.
黄薷萩 《中外企业家》2014,(3):157-157,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仍不容乐观。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应接不暇,极大的损害了投资者信心,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因此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在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擎 《财会通讯》2005,(7):F002-F002
朱国泓博士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一本专著。主要突破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落巢穴。该书在国内首次将上市公司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报告信息的行为定性为财务报告舞弊,并对其原因及其治理进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将削弱市场资源配置职能的发挥,损害相关企业、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影响社会公众对市场经济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信心。本论文介绍了财务舞弊的主要概念、分类以及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的几种手法,例如收入的调整、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通过非经常性损益事项调节财务数据、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和资产重组创造利润等。本论文在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上,具体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基于舞弊三角理论,思考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动机有内外部因素,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国家制度层面、注册会计师层面、上市公司自身层面以及公众群体的监督四个层面进行治理研究来实现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揭露、惩处和治理,从而更为有效的治理当前财务舞弊。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中,对调节利润舞弊行为研究较多,鲜有对非调节利润类舞弊行为的专门研究。本文对非调节利润类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了针对性研究,以期为相关各方识别该类舞弊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财务报告舞弊已成为各国的公害,如何发挥审计职业界在防止财务报告舞弊中的重要作用,是审计理论界与审计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提高查处概率,因其成本太高,故非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最佳途径。相比较而言,预防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识别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阐述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公司管理层、关系对象、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揭示了财务报告舞弊的迹象,然后提出了几点治理对策,以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最后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在审计发展的历史上 ,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始终是困扰审计职业界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也出现了虚假财务报告的情况 ,使得治理舞弊性财务报告成为当前现实的紧迫问题。随着管理技术含量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及电子贸易的扩大 ,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还在不断增加 ,手段也更为隐蔽。因此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充分发挥我国审计人员在防止舞弊性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刻不容缓。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初建阶段 ,各方面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 ,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舞弊行为时有发生 ,虚假会计信息泛滥 ,严重损害了投资者、企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Logistic归模型,最后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8-2013年证监会查处并出具处罚公告的56家年度财务报告存在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和手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财务报表附注舞弊偏好、跨年舞弊频发、特定行业多发、监管层处罚过轻、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效性欠缺等特点,同时在舞弊手段的选择上呈现多样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出现了更为新颖的舞弊手法。这说明,随着我国监管政策和力度的不断完善与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并没有得到绝对的遏制,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征兆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指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步建立的指标进行简化和验证,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日益猖獗。2001年,美国能源交易巨头安然轰然倒地,进而牵出美国近几年多宗财务报告舞弊丑闻,如美国的零售业巨头凯马特、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奎斯特通讯等。为遏制这种行为,美国三度修订舞弊审计准则。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舞弊  相似文献   

16.
一、甄别管理舞弊的当前困境 当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据学者黄世忠(2004)介绍,大多数的财务舞弊都有高管人员参与,83%的舞弊行为牵涉到CEO和CFO,按照参与程度统计,CEO是最主要的舞弊者(72%),其次是CFO(43%)、主计长(21%)、其他副总经理(18%)、非执行董事(11%)、首席运营官(7%)。可见,多数舞弊行为由企业管理当局所主导,主要通过蓄意的重大误导性财务报告来实现。鉴于此,本文将管理舞弊界定为“管理当局利用重大误导性财务报告的蓄意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开发》2016,(10):72-73
财务报告舞弊是对财务报告所列示的信息或披露的数据进行蓄意的错报或漏报,进而在一些重大方面导致了财务报表与公认会计原则相违背。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财务报告舞弊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尽管各国监管机构等相关部门多次出台各种政策、不断完善会计及审计准则,但是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仍屡禁不止。财务报告使用者期望审计人员提高舞弊审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和影响(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主要有:(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2)舞弊的客体是会计数据。舞弊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上市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晶晶 《会计之友》2012,(23):95-97
近几年,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愈演愈烈。这些舞弊行为的发生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文章从公司治理、政府监管、外部审计以及法律法规等多个角度,结合我国现状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上的定量识别方法和建立在法律法规界定的漏洞、公司信用评价等基础上的定性识别方法,即定量识别和定性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识别,以提高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率,进而提出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