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贫困是指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萎缩,资产质量低劣,金融机构亏损严重,生存困难、发展不足的一种特殊的贫困现象.它在我国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信用社来支撑,需要投资来拉动,而另一方面由于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不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使农村信贷投入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贫困,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搞活农村金融,是目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的改革,应破除体制内正规金融压制体制外非正规金融的路径依赖,摒弃建构主义规则对民间资本的歧视,合并小额贷款公司与贷款公司称谓,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牌照升级转换制度框架,完善与其风险相匹配的合规监管制度,形成农村小型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两驱动、一体化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框架,从根本上发展适宜三农金融需求的农村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3.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扩大正规机构信贷市场占有率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江西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提出村镇银行的发展策略:打造优良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督促引导稳健发展;建设高效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如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以非洲地区为例.在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重点关注并积极向贫困及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普遍推广微型金融。其微型金融业务大多是与正规金融机构相结合的。如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微型金融相关业务、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小额信贷业务等。在亚洲,微型金融也成为广大贫困农民获得必要金融服务与支持的主要渠道,如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乡村银行等。  相似文献   

5.
对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基本判断 从中部地区湖北省孝感市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路径看,其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基本同步.从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适配性考察,涉农金融信贷支持还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改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涉农信贷产品任务艰巨.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涉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涉农信贷管理制度间的关联变化,可列表如右表1.  相似文献   

6.
国家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完善其细则,使得各合作组织都能够合法开展相关业务,保障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有序发展。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主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难以满足农村农民信贷的需求,因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必要补充,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快速发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采用农户入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偏好和实际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搜寻费用显著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与实际融资渠道;交通成本作为借贷交易的客观费用,显著影响实际融资渠道,对于意愿融资渠道的影响则不显著;利息费用作为借贷交易的显性费用,人情支出作为借贷交易的隐性费用,直接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渠道;借贷频率越高,农户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降低农户借贷交易费用;第二,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提升农村信贷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正规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第四,要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及其作用,引导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严重不足,而民间金融却日趋活跃,并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融需求,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正规金融的同时,还应积极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联结作为应对农村金融抑制的新思路,其理论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系统的梳理,我们认为农村金融联结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新发展:理论上农村金融联结源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关系的讨论,其实质是垂直联结;实践中联结的服务具有综合化、非信贷金融服务特征;联结主体多元化,扩展为主动或被动、能够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认同的、拥有局部知识的农村各类非正规或正规的机构或个人。更重要的是,实践的发展提出需要重新界定农村金融联结的目标:贫困还是农村金融服务边界扩展?对农村金融联结新发展的再认识,对中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最近,浙江省农信联社制定了《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基本制度》(以下简称《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基本制度》),将农村合作金融的所有资产都纳入了风险分类管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符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逐步向新《企业会计准则》方向发展。但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制度重构:基于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违背了制度自然演进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行政主导的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之间渐行渐远。这一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愈发显得不和谐。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在农信社体制外求解,从需求角度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在由农村特殊的社会信任结构等非正式规则的支配下,非正规金融和半正规金融应该逐渐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中小金融机构次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则应退居为补充地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曹阳  汤雁 《金融纵横》2011,(7):14-17
信贷规模控制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目标而事先确定的控制银行贷款的指标,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以扬州地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了目前实施的信贷规模控制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完善信贷规模控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赵旭  李茂 《时代金融》2013,(27):207
为改善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小额信贷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与正规性金融机构相比,小额信贷机构拥有其独特的优势,给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而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小额贷款公司应均衡地区服务,力求资源配置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蔡熙华 《河北金融》2012,(2):62-63,65
从农村信贷需求主体看,造成农村信贷需求受制于农户缺乏满足正规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无法形成合法有效的法人担保主体。据此提出了完善、创新涉农担保制度具体措施,以缓解农村信贷需求压抑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违背了制度自然演进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行政主导的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之间渐行渐远.这一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愈发显得不和谐.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在农信社体制外求解,从需求角度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在由农村特殊的社会信任结构等非正式规则的支配下,非正规金融和半正规金融应该逐渐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中小金融机构次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则应退居为补充地位.  相似文献   

18.
促进河北省金融市场发展,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主渠道作用,并合理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发挥其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鼓励民间金融进入正规金融机构;应培育资本市场发展,开辟直接融资新途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应加快保险市场发展,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改革、拓宽保险业务,优化保险业融资结构、发展保险中介市场并强化保险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9.
在部分贫困地区,除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以外,由财政出资的互助资金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环境、家庭特征、地区差异对农户的这3种信贷渠道选择有显著影响。正规金融获贷额度高、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农信社贷款利率高、有生产性借款需求、家庭收入高的农户,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户热衷于互助资金;而互助资金贷款利率高、从事非农经营、距离正规金融机构远的农户更多地利用私人借贷。  相似文献   

20.
郑颖  刘振彪 《时代金融》2008,(11):137-139
通过运用统计方法,从浙江农村储蓄比率、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等方面分析了对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从完善现行的正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完善并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