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潮涌中部     
周长伟 《中国外资》2009,(5S):10-10
<正>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中部六省积极利用中博会"欢聚一堂"的时机,抱团取暖,探索中部崛起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作为全国腹心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贸易蓬勃发展,我国对物流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部地区如何利用自己在国内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不仅关系到中部地区的迅速崛起也关系到全中国的发展。因此通过分析找到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和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指出了物流业发展对于"中部崛起"的意义,分析了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状况,指出中部地区物流业与东部地区存在的差距,并由此建议通过中部地区努力制定和实施措施来加速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已日益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提出了生态化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进而对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构建,旨在探讨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如何实现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发展中部地区企业必须抓住结构调整、机制转换、政府职能转变这三条主线,在优化工业结构、实现机制创新和降低企业外部成本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激活企业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营造加快发展的大气候,真正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5.
杨昌荣 《中国外资》2002,(12):96-97
<正> 入世后中部地区进一步拓宽了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及区域市场,中部地区的地方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提高。普遍估计中部地区的地方吸收外资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新阶段。但出乎意料,今年上半年的实际表明,外资始终不断流向市场化程度高的东部地区及大开发政策带动效应好和外资投入回报高的西部地区。从区域宏观经济与微观产业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外资投向区域的时空变化,对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6年以来,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年均增长15.3%,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提升金融业的服务水平,使之更加有效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是时代赋予中部地区金融工作者光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李琳 《理财》2008,(6):16-17
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依托,目前,武汉、郑州和长沙都在为谋求设立中部发展银行而不懈地努力着。他们冀望中部发展银行能够花落自家,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血液。然而,监管层对地方政府的这一发展冲动却分外谨慎,担心行政权力对银行的介入将使银行风险失控。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税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以调整、稳定、创新、提高为基调,努力实现从总量增长向结构优化的转变,从重生产轻流通向通过市场流通促生产的转变,从条块各自为政向条块联动的转变,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城市现代化,工业高级化、环境清洁化方向迈进。支持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选择: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消除产业结构调整中税收制度方面的不利因素;建立以地方税为主体的税收政策优惠体系;适当下放中部地区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和解释权;立足于中部地区科技进步,给予税务扶持。  相似文献   

9.
彭万力 《中国外资》2008,(11):244-245
产业转移就是产业从高产业梯度地区转移到低产业梯度地区,产业转移也是促进中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是统筹区域经济协统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现阶段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中部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于4月28日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博览会以“促进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推动产业转移作为核心内容,以投资促进、贸易洽谈、旅游推介、专项论坛为重点,为中部各省密切协作、  相似文献   

11.
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给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承接模式对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中部欠发达地区必须重新进行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减少产业转移的制度成本;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打造产业转移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完善配套发展条件,吸引成本导向模式的产业转移;破除"粘性",大胆实践整体与集群迁移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2.
凌云 《中国金融家》2011,(4):147-149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金融如何支持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农业和能源基地,但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增长乏力,形成了所谓的"中部塌陷"。本文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寻,认为"发展迟滞"是中部区域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产业结构水平、城市化水平等是导致其发展迟滞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针对制约因素,并尝试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圈发展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境外并购已成为中部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面对不确定性很高的国际资本市场,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部地区企业中两种常见类型境外并购行为的分析,从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并提出应对举措,为提升中部企业境外并购成功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直接融资比例小、金融创新不够、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本文认为若要更好承接产业转移,中部地区应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创新设计金融产品等。  相似文献   

16.
伊磊 《证券导刊》2009,(37):23-24
在短时间沉寂后,区域振兴题材有望再度活跃。本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是中部六省获得国家级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持政策,将对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推动作用,对相关上市公司形成利好。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与不断深入推进,产业梯度转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基础,论述了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在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中部崛起战略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资》2009,(5S):46-47
虽然就经济总量来说,中部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其在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却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9.
中部崛起的金融瓶颈与金融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方面因素导致中国经济金融运行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金融组织体系结构失衡,金融运行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低,金融市场不发达等,使得中部地区金融对经济的贡献率非常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次序安排,以及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劣化,致使中部地区资本形成机制效率低下,远不能满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因此,要推行"中部崛起"战略,一方面要把中央政府的决策落实到实施层面上来,另一方面要针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抑制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建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部崛起     
《投资北京》2012,(10):28-29
中部六省再获国家政策红利继2006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经济带,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经济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截至目前,中部六省各具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