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劳动保障》2015,(1):16-17
2015年1月1日,《劳动法》正式实施20周年!2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全面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劳动法》开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法治时代,在我国劳动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年来,《劳动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制度和规范,为《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中国劳动法体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有关劳动关系、劳动就业以及劳动争议调解处理,这些关系民生的重大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不禁让人惊呼新劳动法时代已经来临.新劳动法时代下的劳资关系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笔者通过具体事件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8日上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说,贯彻实施《劳动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报告建议要加快制订《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修改完善《劳动法》(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4.
正与国外劳动法使用的"雇主"概念相对应,中国劳动法律使用"用人单位"来代表类似概念。类似意味着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国法律只在劳动法这个领域使用了"用人单位"法律术语。这个法律术语并未出现在其他法律条文中。对这个法律术语,中国相关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也只是采用列举的方式对这个法律术语的含义进行了说明。经济逐步发展,经济主体更加多元。用"用人单位"表示劳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实战峰会将于4月19日在北京拉开帷幕。主办方企业文化网(www.7158.com.cn),是中国第一家、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管理专业网站。记者就这次峰会采访了网站总裁、北京同心动力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孙兵先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这对于实施了20年的《劳动法》来说,有了更加积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也反映到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劳动争议增多、集体劳动纠纷扩大、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经受严峻考验,不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而且劳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时代》2014,(8):111-111
2014年6月20日,第三届中国财经峰会在北京圆满落幕。 中国财经峰会设立于2012年,是由众多财经及大众媒体联袂打造的思想盛会。峰会致力于汇聚和分享商业智慧,持续探讨商业精神,传递主流商业价值观。目前,峰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交流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21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雇主品牌研究中心、《职业》杂志社、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美国高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300多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人力资源界管理精英和权威媒体人士出席了本届论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集团副总经理、《职业》杂志社社长黄卫来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就"中国劳动关系与企业雇主品牌建设"做了主题演讲。他结合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专业相关知识,向与会者阐述了当今雇主品牌面临的诸多挑战,着重强调了集体劳动争议中的雇主策略,  相似文献   

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颁布,已经六周年了,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本刊本期组织了《广东劳动保障部门强化依法行政》、《广东劳动领域改革的制度性突破》等文章,旨在通过对六年来劳动法实施的情况作总结的同时,为劳动法的实施创造更理想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企业发生了员工"N次跳",可它对现有雇员和潜在雇员仍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此,有人迷思,有人猜想,有人侧目。有HR朋友对记者说,长久漂浮在脑际中的雇主品牌、劳动关系等概念和人力资源搅和在一起,总得弄明白吧。不久前,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雇主品牌论坛组委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中国雇主品牌网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在北京召开。有"中国劳动关系第一人"之誉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结合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相关知识,向与会者阐述了当今雇主品牌面临的诸多挑战。在会后对话中,常教授对记者讲:有一种关系叫劳动关系,有一种品牌叫雇主品牌。在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导刊》2005,(23):12-17
地产资本激荡全球浪潮,楼市创新上演无极风暴。 在经历三天的精彩演绎后,“2005’第二届中国地产经济年度峰会”在中国珠海落下帷幕。这一承前启后的地产盛会,以其建设性、开拓性,成为2005年中国地产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以“地产财智,机遇中国”为主题的“2005’第二届中国地产经济年度峰会”吸引了来自政界、商界、金融界及主流地产媒体300余人盛情参与,代表了行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为期三天的峰会包括中国地产经济主流峰会、中国地产经济主流领域峰会、中国地产国际投融资论坛、中国地产经济宏观趋势发展论坛及地产建筑产品创发展论坛五大主题。其间,天津市汉沽开发区特此举行了盛大的招商活动。 从总结成绩、学习经验到反思改革、探究对策,产品创新、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到市场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2005’第二届中国地产地产经济主流峰会”以其建设性、开拓性与创新性独树一帜,成为2005年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会议。经过三天的广泛讨论、深入交流,“第二届中国地产经济主流峰会”取得了广泛共识。 为全面报道会议盛况,探索中国地产下一步发展思路,向更多的地产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本刊特制作本专题,以此分享中国地产峰会胜利果实。  相似文献   

12.
1月10日——11日,以"涅槃:适应新常态凝聚新共识"为主题的第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以下简称"诺奖峰会")在福建福州举行。诺奖峰会吸引了众多政商界的精英齐聚一堂,共商大计,共谋发展。据了解,诺奖峰会由新华都商学院和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新华都慈善基金会承办。此前,峰会已成功举办两届,首届峰会探讨"未来经济十年模式与变革",第二届主题为"变革与创新,转型与风险",均产生了积极影响。而2015年则聚焦于新经济常态的大背景,为中国经济实现转  相似文献   

13.
资讯     
《长三角》2009,(11)
东盟系列峰会闭幕中国向东盟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在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发表了多份声明之后,第十五届东盟峰会及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10月25日在华欣正式闭幕。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个对话伙伴国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一系列峰会,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防灾减灾、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并就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企业》2015,(4):94-95
<正>天地有大美,常在乡村间。3月29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和贵州省相关部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出席会议。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参加峰会并作"绿色发展与美丽乡村"的主题报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聚焦万峰林、共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组委会将在杭州举行,本届峰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等主办,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民营经济盛会。目前,峰会已在北京、浙江桐乡、海宁、义乌等地成功举办针对不同行业的分论坛,主论坛于11月4日在杭州隆重举行,峰会主题定为“创新·诚信·和谐”,这是经济界第一次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方面的全面视角来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天下World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召开10月21日,以"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幕式上发表了《深化合作共同繁荣》的讲话。本届峰会紧扣自贸区,设置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服务贸易、魅力之城五大专题,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白《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王文 《企业文化》2014,(1):30-31
如同15年前受哈佛大学之请以中国企业家“第一人”的身份走上哈佛大学的讲台一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最近作为全球惟一受邀的企业家登上了世界最顶级的学术峰会——美国管理学会第73届年会的演讲台。  相似文献   

19.
章睿 《上海企业》2013,(10):34-35
如同15年前受哈佛大学之请以中国企业家“第一人的角色走上哈佛大学的讲台一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日前作为全球唯一受邀的企业家登上了世界最顶级的学术峰会——美国管理学会第73届年会的演讲台。在长达50分钟的演讲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劳动法》为蓝本,以实际工作为基础,针对《劳动法》制订的目的、主要内容以及促进劳动关系的作用和实施环节,提出了作者的想法,并且就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和企业制度制定方面提出了一些作者的认识——要在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基础上创造新的企业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同时,基于作者担任政工干部二十余年经验,提出工会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