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脱钩理论,依据脱钩指数计算模型和Tapio划分的脱钩状态,对安徽省2000—2013年的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安徽省超过80%的城市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脱钩关系呈现扩张负脱钩关系,即城乡建设用地扩展速度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呈现欠合理状态;2011—2013年,安徽省近25%的城市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脱钩关系由扩张负脱钩转为强负脱钩关系,即人口呈下降趋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反而继续扩展,此时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处于极不合理状态。鉴于此,针对如何加快安徽省经济结构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型转变以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数据,构建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划定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的分级标准,对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土地显著扩张是安徽省城镇发展的主要类型,全省共有8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显著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明显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人地基本协调,仅有2个城市表现出人口明显增长;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地显著扩张和土地明显扩张城市主要集中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人口明显增长城市的分布重心则相对北移,主要集中在皖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人地基本协调城市主要集中在"两淮"资源型城市。基于上述结果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内涵,针对如何实现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北省82个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变化率和人口净流量进行交互分析,引入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和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分析了人口收缩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和城镇化协调类型。结果显示,湖北省存在37个人口持续流出、规模减少的区域,这些区域不仅在总量上表现为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悖论关系,而且在城镇化方面也多表现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的状态,而从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角度表现为不同的脱钩类型,其中仅有少数收缩区域是强脱钩的合理利用状态。从不同表现特征可将收缩城市类型分为空间无序扩张型、工业衰退型、资源枯竭型以及中心袭夺型四个类别,并概括为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等在时空上的不匹配。最后,结合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变化等特征对人口收缩区域类别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增长管理与集约更新潜力:人地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从土地和人口两个要素出发,深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基于对"人—地"关系研究中增速比较、协调度指数、异速生长模型等三种方法的评析,认为其研判二者协调关系所采用的"标准"在理论与实证层面存在缺陷,提出将"差异"分析置于研究的核心。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以277个建制市1999-2012年的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数据为基础,发现:2006年以后城市用地的人口增长弹性减弱,即城市更加集约了;然而受政府管理行为如对用地结构的安排等各种因素影响,相似规模的城市差异也很大。为进一步量化城市用地与人口规模增长的共性需求与个性差异,引入"残差分析"的思想,测度了比较视野下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更新潜力,发现:珠三角、长三角和福建沿海城市、山东省地级城市的更新潜力较大,此外除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受限的特大城市,许多中小城市的建成区城市更新和存量规划也应当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七大区域、十大城市群、六个等级”的36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景观扩张指数、标度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多尺度研究全国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特征,探索不同土地扩张类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 GDP和建设用地面积与人口之间符合标度律关系,但呈现两种不同的关系,其中GDP与人口呈超线性关系,而建设用地面积与人口呈次线性关系。(2)全国土地利用效率整体上表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3)三种土地扩张类型利用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填型、边缘型、飞地型。具体来看,针对不同扩张类型,高值与低值分布区域存在明显差异。(4)针对不同等级城市各个扩张类型土地利用效率的对比发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内填型扩张与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更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化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积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然而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这将阻碍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必须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以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化的发展。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的非农业及城市用地规模的向外扩张。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及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土地向外扩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1996年,我国666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约有19510平方公里,是1981年233个设立城市建成区面积的7438平方公里的2.62倍。1995年全国171000个建制镇(乡镇以上)占地152800平方公里,是1990年10126个建制镇用地的8250.8平方公里的18.52倍。  相似文献   

7.
社会     
《数据》2004,(12):6-7
北京市行政区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867人/平方公里,但人口分布过于集中在城区,城乡人口密度差距很大。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八区8.15%的土地面积上居住了61.4%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高达6529人/平方公里,其中四个城区以0.5%的土地面积容纳了14%的人口,人口密度高达2.3万人/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单位面积城镇土地的人口承载量还是经济产出量来看,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量明显增加,集约化趋势明显,而人口承载量的增加幅度总体不高,各省份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状况都对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30):204-206
基于生态位理论方法,选择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指数四个评价因子,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汉中市南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根据模型建模结果,将南郑县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划分为4个适宜性等级:高度适宜等级面积为225.21km~2、中度适宜等级面积为171.91km~2、一般适宜等级面积为227.79km~2、不适宜等级面积为2184.13km~2,各适宜等级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依次是:8.02%、6.12%、8.11%和77.75%。全县高度适宜等级面积狭小,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内北部靠近汉中市区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研究1996年以来全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发展的阶段性与新趋势,支撑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利用计量分析、GIS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城乡人口与用地增长阶段、城乡人均用地水平、城乡人口与用地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1996年以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经过了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阶段,目前出现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全国城镇人地关系逐渐从不协调走向协调,协调发展地区的范围在扩大,人地失调的程度在降低,人地失调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全国乡村人地失调的程度在加重,范围在扩大。人口在城乡间往返式迁移造成乡村人地关系失调和土地利用粗放,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油田建设施工用地类型多,涉及钻井占地、井场用地、管线占地、计量间等基础建筑用地、井场道路用地等,单宗用地面积小,地域分布零散,累计数量多.这些特点增加了油田土地管理部门的用地管理难度,如何节约用地?如何才能做到既要用好地,又要管好地,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如何将土地管理工作更好的为油田生产建设服务?是油田土地管理部门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根据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以“精细化土地管理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指导方针,以土地管理服务“百年油田”为基本方向,在油田建设用地管理方面创新性的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北京房地产》2007,(8):51-52
一、土地供应量同比上升,平均成交价格下降根据对北京市土地公开交易数据的跟踪与分析,在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土地公开成交面积达26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达313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25%和30%,平均楼面成交价格为2682元/平方米,同比去年下降6%。开发用地主要集中在近郊及远郊区。以建设用地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包含了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变化、产业升级、空间流动等过程,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土地(空间)城镇化等多种形式。人口城镇化是从人的视角实现城镇化,内涵是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中,以及与此相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的空间集中是基础,生产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4.
李文君  汪景宽 《价值工程》2011,30(18):292-293
以辽宁东部凤城市为研究区域,采用1997年至2005年凤城市的人口、经济等统计数据,从作为土地需求预测基础的社会化发展水平预测入手,利用不同的预测模型对凤城市的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比各预测模型的测算数据,提出科学方案并做最优选择,最终得出适宜凤城市发展的测算数据,以此为依据预测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为凤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发展及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常熟市建设用地扩展和人口分布变迁情况,揭示了常熟市人口城镇化的特征.指出1984-2005年间,常熟市的农村人口向城区和镇区梯次转移,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同时,由于城镇化的不完全、不彻底.在农村居民数量减少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少,城镇化率被高估.  相似文献   

16.
地市追踪     
正南京今年房地产用地供应800公顷4月1日,南京市国土局公布2014年度南京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全市土地供应计划总量在4200公顷左右(溧水、高淳两区合计为500公顷),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800公顷(商品住宅500公顷,商服3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300公顷左右,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1900公顷左右。主城及其他地区建设用地的供应量占20%。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25):63-65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建设在不断地改变着土地的利用结构。论文以志丹县2005-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从土地利用数量和土地利用程度两方面对志丹县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志丹县土地的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但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慢,未利用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出现负增长,利用动态变化度分别为-5.60%、-2.93%和-2.3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林地和交通用地呈正增长,利用动态变化度分别为1.15%、1.00%、0.77%和0.67%。志丹县2005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31.10和227.38。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志丹县土地利用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朝青  钱智 《中外企业家》2012,(10):168-16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结构与城市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严重影响到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本文从公园绿地空间结构特征、偏离度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公园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公园绿地空间结构的建议,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和最新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2010年北京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近10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研究表明,北京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老城区人口依然在增加,仅有西城和崇文区出现了人口净减少,其他区域人口都在增加,总人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从市区到郊区递减;人口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区基本为100%城市化,没有出现中心衰退,城市郊区化和远郊区农村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是常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并且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都在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最后探讨了它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消化现有"库存",改善征地多、供地少的不良局面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和土地供给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获得农民集体土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建没用地的重要手段,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供了主要的来源。近年来,围绕征地和供地这对矛盾共同体的话题越来越多。初步统计,辽宁省大连市2010~2013年批准土地面积17109公顷,供地面积9345公顷,批而未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