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河南省自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规划(2013—2017年)》以来,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用"收益—成本分析法"对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经济效益与成本比率为1.98,加上生态经济效益,整个林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比率为6.99。这两个收益—成本比率均说明: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无论是直接经济效益还是整体经济效益,都是符合经济投资规律的,是值得大力发展投资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黑龙江省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生态省建设试点以来,黑龙江生态省建设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各级政府制定了建设生态省的工作方案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忽略了运用市场机制来实施、运作生态建设工程,目前生态省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黑龙江生态省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出生态省建设的市场化手段。  相似文献   

3.
确立建设生态省的科学指导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生态省必须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这个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发展生态生产力 ,恢复与建设优良的自然生态系统 ,并把此优势转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优势 ,又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反哺于自然生态系统 ,以形成良性循环 ,达到自然、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以此为指导 ,福建在建设生态省中必须注意重点解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经过十几年的生态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现有自然、经济、资源、环境等基础条件分析,结合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建设的新要求,综合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专家分析等综合评价,建立了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旨在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汪奎宏 《浙江林业》2005,(11):37-40
生态省建设带来新机遇 浙江提出了创建“生态省”战略举措,这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城乡统筹等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民众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生态建设逐渐成为全省的共同行动,我省明确提出通过2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建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片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相似文献   

6.
生态省建设对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生态省建设的思想进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对我国生态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福建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阐述生态旅游与生态省的客观联系,提出以生态旅游促生态省建设的思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未来5年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新增育林面积75.32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1.84%,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100亿元,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超前谋划、保障省力、部门配合是建设生态省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态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此获得生态省建设中主要指标建设情况、完成程度的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在总体建设指标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是处于初期建设水平阶段;从单项建设指标看,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2个方面进步明显,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从省内各地区建设情况看,发展不平衡,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0.
生态省建设对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生态省建设的思想进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对我国生态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省政府决定用近20年时间将安徽省建成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省区。生态省建设需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循环经济理念、系统工程方法,要与安徽区域发展战略协调,应用边际效应理论建立生态保护带,还要考虑生态美学、生态文化和生态建设目标等问题,以使生态省更具有区域特色和综合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章对我国各地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更加真实地反映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各地政府早日实现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与能源效率多赢的局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各地能源效率,将我国划分为高、中及低能源效率3个地区,构建了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之间关系的模型,通过对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高效率地区内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两者显著为正,在中效率地区内两者也显著为正,而在低效率地区内两者则显著为负; 在高效率区域与中等效率区域内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两者关系显著为正,而在低等效率区域内两者关系不显著; 在高效率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而在中等与低效率地区内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显著。[结论]能源效率高与能源效率中等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均正向影响能源效率,而能源效率低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均负向影响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高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共同强化作用,而能源效率中等与能源效率低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间协同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分异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3)经聚类,齐齐哈尔、伊春、牡丹江、大兴安岭为I类地区,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高效率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鸡西、双鸭山、大庆、佳木斯、七台河、黑河、绥化为Ⅱ类地区,为中效率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当;哈尔滨、鹤岗为Ⅲ类地区,为低效率区,纯技术效率远低于规模效率;I类地区投入要素利用率Ⅱ类地区Ⅲ类地区;(4)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劳动力比例、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对耕地利用效率为正向影响,其余均为负向影响。[结论]1994~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受劳动力、农机、化肥及播种面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度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兵团合作社的效率改进方向和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对兵团4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方法测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一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整体水平偏低,且综合效率水平偏低主要由是纯技术效率偏低导致。合作社规模和合作社等级负向影响合作社的效率,而理事会规模、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产业类型等因素正向影响合作社效率。[结论]改善合作社的纯技术效率可有效提升兵团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且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理事会规模、理事长受教育程度、合作社等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技术培训频率、产业类型等因素均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旨在厘清技术、规模对农场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各类型家庭农场短板,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以山东234个家庭农场数据为例,运用DEA模型对家庭农场全样本及纯种植、种养结合、种植兼休闲、种养兼休闲4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首先,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仅为0. 170,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 235和0. 786,规模效率相对充分纯技术效率不足是经营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种养结合类农场发展势头较好,纯种植类家庭农场发展滞后且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低,种养兼休闲类农场的规模效率最低。[结论] 4类农场差异明显,应降低生产技术使用门槛,引导农场主参加职业教育,提升纯种植类农场纯技术效率,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实现土地流转的降费提效,改善种养兼休闲类农场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6.
赵敏  刘姗 《水利经济》2020,38(1):54-60
基于有效效率前沿(乐观)和无效效率前沿(悲观)面SBM-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综合效率较低,其中,乐观效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悲观效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不同农业用水区之间用水效率差异较小,高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效率最高,中农业用水区次之,低农业用水区最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节水灌溉技术、水库总库容量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正相关,水资源禀赋、地区教育水平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效率是关乎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四川省21个地级市为决策单元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解以及空间可视化分析。2010年后四川省农业生产效率有所下降,主要归因于规模效率的下降,而纯技术效率并未随着技术进步得到较大的提升。21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格局并未表现出与地形的空间耦合。四川省农业生产应当科学配置资源投入,提高农民农业管理与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农业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黑龙江省向吉林省、辽宁省扩张的空间格局;从影响因素来看,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结论]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我国大范围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基本状况,阐述了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的重要性,并在总结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涵养水源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大气质量改善效益、改善小气候效益4个方面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