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3-2012年期间我国246个地级市数据,首先借助DEA方法测量出不同地市的Malmquist指数,然后通过基于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全国经济效率逐渐上升,约累计提高了37.1%,但是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效率及其增速各不相同。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发现FDI能够有效促进所在地的经济效率,特别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和经济效率较高的地市。地区经济越发达、经济效率越高,则FDI提升当地经济效率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英 《开发研究》2012,(4):23-25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顺应时代变革于"十二五"规划中将发展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西部地区区域创新机制运行效率偏低导致地区竞争力弱,本文以西部地区差异性资源禀赋和现有区域创新为基础,对西部地区创新系统运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效率进行分类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托宾模型分析了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40%左右的改进空间,且东、中、西地区的电力产业技术效率呈收敛趋势。相比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电力产业技术效率高于中部。此外,工业比重、技术进步、开放程度等因素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经济规模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研究表明,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中,FDI(外商直接投资)是仅次于国内投资而居于第二位的重要因素,FDI的区域差距对GDP的区域绝对差距的贡献度为19.26%,其中来自FDI投资效率方面的因素占73.9%,数量因素占FDI总贡献度的26.1%。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FDI分布的不平衡性制约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就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孙秀清 《山东经济》2013,(2):127-135
寿险业的发展受风险、经济、社会、人口、观念等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区域间外部发展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各区域寿险的发展基础和要求不同,并最终形成了寿险业的区域特色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东、中、西部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因素对不同地区寿险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相比较而言,人口受教育程度差距是造成中、西部与东部寿险业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但从总体来看,各影响因素对寿险发展的直接作用程度较低,说明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对地区寿险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因此,应转变寿险经营方式、实施人才战略、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寿险产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寿险业的支持作用和提高消费者保险意识来推动寿险业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中的地方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应制定坟产业政策,为地区提供外部性产品和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集聚效应的形成;同时,地方政府应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政企分开,建立制度化的微观规制体系,和依法行政、规范职权,为西部地区提供一个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王伶 《改革与开放》2004,(12):20-21
<正> 长期以来,西部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地区经济造血功能弱化甚至缺失。究其根源,固然有其地理区位、资源、气候、人文、交通等诸多客观原因,该区域经济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文化因素,尤其是逆市场的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发育的迟滞作用是该区域经济发展落后最根本的隐性因素和重要原因。一、西部落后地区文化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总体上讲,西部地区在文化方面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是农耕文明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国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为支撑,分析省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市场化、网络舆论等外部因素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地区差距较大,东部省份较高,西部地区最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整体偏低,但是上升趋势明显;网络舆论、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规模等因素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产生了显著地影响;人口素质、市场化水平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影响并不显著;人口密度、网络舆论等外部因素变量在动态环境下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旅游流影响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进而就旅游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旅游业影响下的我国区域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东、中、西三级递减的空间格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初始年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旅游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要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程兰芳  张慧 《特区经济》2012,(2):272-274
高房价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而与之相关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强弱则成为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区域差异为视角,加入政策调控因素,引入虚拟变量,构建Panel Data模型以定量考察各因素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住宅价格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低于东、中部,而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对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西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西部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据此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影响因素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有效政策,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灯光指数不受地理边界和人为因素影响,可以更客观地作为参照值来探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测度指数估算出西部地区2013—2019年各省份的经济产出水平,通过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阿特金森指数对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估算值进行测度,用固定效用模型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得出:人均实际GDP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呈现一个负二次型关系,其中二三产业占比和高等教育对经济差距具有负效应,提高有利于抑制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基于不同区域的教育水平测算得出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教育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是不同的,应采取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域辽阔,受环境因素和历史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始终较低。一方面,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策略是先发展东部地区的经济,很多西部资源未能被有效利用起来;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落后,交通、电力等网络并不完善,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沟通效率低下,影响了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增长问题,而区域投资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从重庆市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各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率和区域经济中重要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状况出发。全面考察重庆市区域投资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对比分析和效率分析表明,“十一五”期间重庆应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投资总量.进一步明确投资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考虑碳排放的影响,建立西部地区物流效率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低碳物流效率进行测度,结合Malmquist模型分析低碳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实证表明,西部地区低碳物流效率水平较低,且受城镇化率、科技创新水平、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从静态视角看,西部地区低碳物流效率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物流业规模有待发展;从动态视角看,技术进步是影响低碳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建议西部地区应加大对低碳物流的政策支持,调整产业规模,搭建低碳物流绩效测量系统,推动低碳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密切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验证了经济开放、非国有化、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1)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资的利用)是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因素,但这一现象在西部并没有表现。(2)财政改革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政府从经济活动中的退出显著地提高了经济增长率。压缩预算外支出的比重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一特点在西部较为显著。(3)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在影响经济增长时是相互作用的。非国有化政策并不独立地影响增长,而是通过影响政府退出经济活动对增长的作用而影响增长的,而这个情况主要在东部有所表现。(4)在控制了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的因素以后,区域经济存在着“条件收敛”的趋势。(5)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东部取得了更快的增长绩效,而中部和西部的增长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6)西部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东部、中部有显著的差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在西部显著地低于东部和中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FDI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区域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基础、自然禀赋、区位优势等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向东部地区倾斜,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拉开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目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梯度地区产业会逐渐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经济差距,尽管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依然很大,产业转移现象不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粘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郭爱君  赵培辰 《改革与战略》2011,27(3):68-71,74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使得统一的货币政策给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文章具体分析了西部地区货币供求的自身特征及政策传导的差异,根据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对西部地区的调控效果,认为,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区域差异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地区间经济差距,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要使货币政策对西部区域经济发挥更大效力,需要改善西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探索区域差别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