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央行近日发布通知称,将信托贷款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未来还将金融机构从事的委托贷款业务一并纳人数据库,有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是为防范影子银行过快膨胀。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认为,如果影子银行大规模发展,不排除有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施俊 《新财经》2014,(2):22-2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即107号文)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列入影子银行的范畴。有分析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越来越清晰,很可能在央行牵头摸底之后实现归口监管。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贷款是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融资形式.同其他影子银行类型一样,对它的研究和监管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P2P贷款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争议.文章在借鉴美国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从金融脱媒以及个人贷款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指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暴露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市场的割裂和不完备.并认为应当反思我国金融理论,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系统、综合的金融体系现代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据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国办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定义了影子银行的概念、纳入监管的范畴以及监管责任分工等。业界认为,这份文件可被视作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法"。针对影子银行实行全面、有效监管,已经成为事关中国金融稳定与发展最为急切的核心课题之一:首先,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自2010年以来骤然呈现井喷式增长,仅就存量来看,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把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通过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比较,有利于学习借鉴美国经验,推进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6.
刘黄 《发展》2003,(4):73-74
近几年,证券市场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过程,很多人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原因是央行对资金管得太严格,查处资金违规入市,限制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因此,使得股票价格难以上去,所以有些人寄希望于央行,要求在货币政策方面更加关注资产价格,让资金合理合法地流向金融市场。而另外一方面,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居高不下,又有人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直接金融过少而间接金融过多造成。由于银行承担了过多的贷款责任,当企业破产、经济结构调整时,银行不得不承担过多的转型经济的成本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吴晓灵:…  相似文献   

7.
正据媒体报道,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这份被视为中国规范"影子银行"最高级别的文件,却因为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等方面的问题,被业界认为带有明显的部门利益色彩。一位央行内部参与监管部门政策协调的官员感叹,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这样的感叹,又何止是在这份文件的制定和协调上。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大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前几年出台的医疗改革方案,就因为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拉锯  相似文献   

8.
中国影子银行业的兴起是长期金融压抑的结果。其发展既为金融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倒逼动力,也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作为影子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证合作源于监管套利动机,是银行和证券公司应对市场竞争的结果。通过定向资产管理,银行突破了信贷限制,实现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同时也因其表外业务特征,造成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银证合作是未来资产证券化进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监管机构应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着手.在风险调控的同时,对银证合作业务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并将其纳入金融改革的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8,(3):15-15
日前,银监会与央行已经达成一致,央行推动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依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转变为村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这意味着,银监会和央行在分别进行了3年的小额信贷试验后,终于达成妥协,依然徘徊在金融正规军之外的小额贷款公司,也有望获得金融准生证。  相似文献   

10.
冉学东 《新财经》2013,(7):17-17
货币市场利率的大幅飙升已经远远覆盖了影子银行的收益,这事实上是倒逼影子银行去杠杆。如果引起金融市场恐慌,央行身上背负的负担将会如滔滔江水。央行还能扛得住吗?  相似文献   

11.
“假按揭”大揭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林 《西部论丛》2003,(9):37-39
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O2年底,我国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661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253亿元。截至2003年4月底,房地产贷款余额高达18357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9246亿元。而央行今年2月底发布2001年7月1日—2002年9月30日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检查结果,其中违规贷款高达1/4,这意味着全国有4500亿元房地产贷款是违规的! 有关专家指出,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急剧放大,似平凸现我国房地产业的‘繁荣”。然而,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是一个巨大“黑洞”:一些地产开发商将“假按揭”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大肆套取银行资金,给金融系统埋下风险“地雷”。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中央最高层的广泛关注。随着央行及审计署对房贷的调查及审计,“假按揭”将露出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本身也是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发展的结果,影子银行的出现对我国金融发展与深化有重要作用。不同地区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差异,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与深化的影响也存在不同,就甘肃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而言,影子银行具有促进甘肃金融深化、丰富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提高金融配置效率等都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地区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为此,文章指出应对区域内的影子银行体系采取引导和审慎监管的策略,加强对金融稳定的检测,正确引导影子银行在甘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6月20日,这是疯狂的一天.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受此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大幅上升,金融机构普遍感到"钱荒",市场深陷流动性危机.但这背后绝不仅仅是流动性本身的问题,而是与"影子银行"密切相关. 就像入侵的外来生物,"影子银行"正疯狂而又野蛮地生长,其规模之大,足以"造成系统风险",这个游离在监管之外的"影子",可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并将危机无限放大.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应该理性地看待影子银行,它确实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信贷补充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是以银行为本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就在市场大声疾呼"钱荒"的同时,央行却并没有释放更多的流动性,银行闹"钱荒",央行不"放水".此举被认为是管理层下决心遏制不断膨胀的"影子银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2010-2020年的金融科技专利信息,并将其与企业贷款信息结合后考察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在排除银行金融科技属性对优质企业的“选择效应”和遗漏变量偏误等影响后仍然成立。银行金融科技不仅能通过促进银行信贷规模扩容、减少抵押贷款依赖有效弱化企业风险规避动机,还有利于降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缩小实体与金融投资利差,从而弱化企业投资逐利动机。此外,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底层数字技术类专利对企业金融化发挥作用,重点影响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而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具有较高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并有利于引导企业资金回流促进实体经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影子银行"是指没有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但却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信用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资金或信用中介的机构。影子银行不是银行,却干着银行的活。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于欧美,成名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近年来,中国出现巨大的社会融资缺口,由于监管限制,银行无法直面客户,或者由于金融垄断,许多客户无法直接从银行获得资金,于是,影子银行应运而生,成为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倒爷",成了资金融通的渠道。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影子银行融资,也有很多行业从正常渠道不  相似文献   

18.
王心如 《中国经贸》2014,(20):164-165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发展,金融中介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影子银行”成为重要的机构。影子银行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却受到不相匹配的监管约束,成为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风险隐患。我国的影子银行系统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因此也呈现出特有的特征。预防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有针对性加强监管,是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成为了金融行业的热门话题。尽管如此,综合国外以及国内的相关文献来看,影子行业体系的发展对当前社会所拥有的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与货币政策上极少有文献提及。为了影子银行体系能够有更好的运用,本文将针对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对货币政策的挑战进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国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各占企业总数的0.5%、11.4%和88.1%,而大中小企业贷款各占商业银行贷款份额的50%、30%和20%,凸显了银行放款的不均衡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困难.如果中小企业想要发展,就会被迫向影子银行借款.陈石等从数据上证明在温州有上千家未被管制的影子银行,62.3%的中小型企业在过去3年中曾经向影子银行贷款过,这些影子银行给出的平均年利率高达25.09%,而商业银行的年利率一般维持在6%左右.影子银行存在着系统性的风险,不明智地向影子银行借款将会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甚至引发倒闭.为研究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笔者选择与临海市某商业银行合作的9家休闲用品制造业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