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控股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与抵销例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企业合并形式可以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控股合并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在合并后仍保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合并方(或购买方)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投资。此外,根据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分别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核算。本文将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为例,分析合并方与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有关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2.
关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的账务处理,主要涉及购买方(合并方)如何确定合并成本及如何把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纳入自己的账簿进行核算和被购买方产权的界定、资产评估及注销法人资格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3.
一、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及相应的涉税处理原则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2号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规定了按取得股权不同情况分别确认的原则:(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股权的成本,按合并时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确定;(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股权的投资成本,以及用除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股权的投资成本则按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购买方控制权或取得股权而付出的资产、  相似文献   

4.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具体会计处理时,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购买日按企业合并成本(不含有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在某些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证券的一方因其生产经营决策在合并后被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虽然为法律上的母公司,但其为会计上的被购买方,相应的另一方虽然为法律上的子公司,但其为会计上的购买方,该类企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在每一次单项交易发生时,应确认对购买方的投资成本。形成对被投资单位控制时,应分别将每+次单项交易的成本与该交易发生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比较,确定每一次单项交易的商誉或计人当期损益的金额。据此,合并成本应为每一项交易成本之和,而购买方在购买日确认的商誉或计入损益的金额,则为每次单项交易的产生的商誉或计人损益的金额之和。实际操作时,还涉及到对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其交易日至购买日实现的净损益购买方应享有份额的确认,以及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等。本文通过对薪准则相关规范的解读和案例分析,介绍分步实现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和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相似文献   

7.
刘冠勋 《财会月刊》2007,(10):32-33
一、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涉及留存收益还原的问题 1.编制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在编制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在抵销了合并方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其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后,需要做分录: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下同)”项目,贷记“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项目,以合并方合并日会计报表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余额(即确认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的账面余额)为限将合并方享有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进行还原。  相似文献   

8.
一、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内涵 购买法是假设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交易,是主并方(购买方)取得对被并方(被购买方)净资产和经营、财务决策控制权的行为,可以视为企业的一种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在每一单项交易发生时,应确认对被购买方的投资。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实务操作中应按以下顺序处理:  相似文献   

10.
王芬 《财会月刊》2011,(10):35-36
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按合并日合并方的投资成本与其在被并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之间的正差额确定合并商誉,在合并日后购买方继续增加持股比例,到底该维持合并商誉不变还是按新的持股权益确认新的商誉,会计准则并未明确规定,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商誉作为购买方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并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目前对被并方的估价受协同效应、议价能力、被并方粉饰现金流量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并购过程中被并方估值较高,合并报表中商誉的确认较高。商誉中包含较多的无效成分。无效商誉发生减值的风险较大,将影响企业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按合并日合并方的投资成本与其在被并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之间的正差额确定合并商誉,在合并日后购买方继续增加持股比例,到底该维持合并商誉不变还是按新的持股权益确认新的商誉,会计准则并未明确规定,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将原持有的对被购买方的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恢复  相似文献   

14.
戴华 《财会通讯》2007,(4):46-47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企业合并又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方式或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投资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5.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实质上就是购买方通过向被购买方的股东支付合并对价,从被购买方的股东手中取得对被购买方净资产的控制权。由于被购买方和被购买方的股东在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中的财税处理与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中的财税处理基本相同,因此本文着重介绍购买方在非同一  相似文献   

16.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要点 首先,确定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实质是一项“交易”。作为购买交易中取得的资产、承担的负债或取得的股权,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不应该用账面价值计量。取得可辨认净资产或股权的具体方法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情况下,购买方需要将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购买方应当在购买日按所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以确认取得的被购买方的股权份额。  相似文献   

17.
母企业合并前若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则编制合并报表时无需调整其账面价值,但需调整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将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资本公积”并调整其净利润(针对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而言)。同时,购买方针对被购买方在购买日与交易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按原持股比例享有的部分调整留存收益及资本公积。此外还需编制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  相似文献   

18.
段秋霞  李鹏 《电子财会》2004,(10):39-40
企业合并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界的一大潮流。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合并商誉;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已经成为会计界的一大难题。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支付的合并价格与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合并商誉。两之间差额大于零称为正商誉,简称为商誉。  相似文献   

19.
一、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情况下视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是否属于同一控制分别确认。(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相似文献   

20.
权益性投资初始确认与计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权益性投资初始确认计量方法的规定(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规定该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两大类分别予以相应的规定。一是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应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在购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