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经济活动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但实际上对出口商、进口商而言,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从对信用证欺诈的界定入手,着重从行为分析的角度分解阐述信用证欺诈在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已成为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由于有银行信用的介入,使得进出口双方各自的利益都能得到相应的保护。但是,对于进口商来说,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仍面临遭受出口商欺诈而蒙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在进口业务中我国进口商必须加强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证进口业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作为现代国际贸易最普及的结算方式,在便利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产生了信用证欺诈的风险。本文通过阐述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制度成因,引出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探讨,希望通过这一原则的适用,进一步规避产生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进口商在信用证业务开证环节需要完成的手续,以及出口商接受信用证后拒不交货时进口商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进口商可以通过选择履约保函与信用证结合使用的货款结算方式来化解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作为现代国际贸易最普及的结算方式,在便利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产生了信用证欺诈的风险。本文通过阐述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制度成因,引出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探讨,希望通过这一原则的适用,进一步规避产生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肖良平  黄胜开 《企业经济》2005,1(11):202-204
独立性抽象原则是信用证赖以生存的基石,欺诈例外制度是对其必要的补充。在运用欺诈例外原则时应严格把握以下条件:事实上存在欺诈;进口商实施了欺诈行为;银行尚未付款或承兑;开证申请人已向法院申请禁令。我国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立法,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胡培雨 《企业经济》2012,(9):189-192
根据国际上UCP600关于信用证的解释说明,信用证是一项法律要约。虽然信用证有国际贸易结算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本文探讨了信用证融资欺诈的法学范畴、司法认定和类型,对信用证融资中欺诈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用证欺诈的司法认定标准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景馨 《企业导报》2009,(3):115-116
由于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起到安全保证、资金融通等作用,它已是现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最为重要的收付方式。但UCP600更多保护的是受益人的利益,而对开证申请人的权益却提及甚少,那么在跟单信用证项下进口商的风险有多大呢?就进口商在信用证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武颂 《广西审计》2000,(2):21-23
一、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欺诈风险及形式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欺诈风险 ,主要指当事人通过利用伪造的信用证下的单据 ,伪造的信用证本身 ,或者利用信用证中的“软条款”以及当事人无法履行的某些条款 ,来达到下述目的 :(1)骗取卖方的货物 ;(2)骗取买方的预付款或贷款 ;(3)骗取合同规定的佣金、质押金、履约金等。信用证的欺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伪造信用证下的单据又称单据欺诈或者文件欺诈 ,它是信用证欺诈中最常见、主要的形式。一般是出口商(受益人)对进口商(开证申请人)和银行进行欺诈。这里所称单据 ,包括海运提单、…  相似文献   

10.
伴随入世及外贸经营权的下放,会有更多企业自营国际贸易,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专业性、技术性及法律内涵十分复杂,充满风险和欺诈,使企业无法收回货款,导致钱货两空.吸取以往企业在信用证结算方面留下的惨痛教训和经验,是当前企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缺乏,自营国际贸易中防范信用证风险与欺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王倩 《中外企业家》2012,(15):90+94
信用证曾被誉为英国商人最伟大的商业创造,并因其具有融资便利、运作规范、交易安全等特点,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贸易结算工具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信用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也为不法商人实施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信用证欺诈行为不仅破坏了国际市场的交易秩序,还威胁整个信用证制度。因此,如何处置和防范信用证欺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淑敏 《活力》2012,(23):75-75,103
在现代商业贸易中,特别是在国际间的进出口中,贸易双方为了使自己的交易收益能够有保障都要使用信用证.尽管信用证体现了银行担保优势,对进口商尤其是出口商提供了风险担保,但并非万无—失,利用信用证诈骗事件层出不穷贸易损失严重.有鉴于此,认识信用证风险,增加结算风险意识施之以必要的防范措施维护自身利益保障业务安全极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单介绍了国际保理的运用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在采用国际保理作为结算方式时存在的风险,即贸易纠纷导致保理商免责的风险、买方信用风险、进口保理商诚信不足的风险和进口商联合保理商进行欺诈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的防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主要有事前应充分了解进口商的资信状况,依据国际惯例制定并履行合同,提高单据的质量并注意保存等。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是目前是国际货物买卖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就有欺诈的风险,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信用证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用证诈骗其严重性不可忽视。本文介绍了信用证欺诈的概念、成因,并将其欺诈行为概括为伪造单据等种类,此外就贸易中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是商业银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向受益人(出口人)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书面付款保证,即开证行保证在收到受益人交付全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条件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履行付款的责任。因而,信用证结算是依据银行信用进行的,对进出口双方来讲都具有安全保证,是一种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保障了贸易的正常进行,信用证业务也是目前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最主要的业务品种。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方法之一,它由商业银行提供银行信用,进口商、出口商双方从银行得到信用保证及资金融通的便利。审计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门必然遇到的一项经常性、专业性很强的外汇结算、信贷业务,就是信用证业务;弄清信用证的概念与特点是审计人员急需了解的基本专业知识。 一、国际结算中信用证业务 根据国际惯例《跟单位信用证统一惯例》(自1994年1月1日生效修订本,以下简称UCP500)的规定:信用证是指一项约定;不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由一家银行(开证行)依照客户(开证申请人、通常是指进口商)的要…  相似文献   

17.
苏文 《企业经济》2004,(9):174-175
尽管与汇付和托收方式相比,信用证结算由于将银行信用引入到国际结算链节中,以开证行的有条件付款保证取代了进口商的付款承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我们仍应看到,无论是对出口商、进口商还是银行而言,信用证结算都并非完美无缺,而是“优”、“忧”并具。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的发展使跟单信用证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的结算方式,跟单信用证项下涉及出口商、进口商、开证行等多方当事人,其过程中各方当事人面临不同的危险,跟单信用证相对于其他支付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弱点。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文章结合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OO)及我国有关法律针对跟单信用证风险发生的原因,从主观原因以及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讨论,且分别探讨了国际贸易中出口商、进口商、银行在跟单信用证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及应采取的防范对策以及法律上的应对之策,对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支付制度是当前最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随着信用证欺诈的日趋频繁,信用证欺诈例外成为维护交易公平的重要制度.但是,该原则原有的理论基础,即"欺诈使得一切无效"原则已经不能充分应对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巨大挑战.通过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研究,分析将默示条款理论取代传统理论作为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基础理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买方的信用证欺诈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作为一种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贸易结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买卖双方增加了信任程度。然而,随着贸易的增加,信用证欺诈案却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本文通过一起信用证欺诈案例来引出买方实施信用证欺诈的形式,并对此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