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当前产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对我国当前产业政策取向的思考,整合出一个基于产业系统演化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理论。指出,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是一个静态和动态双重的概念,通过静态层面的区域产业素质分析可以对某区域产业素质作定性或定量分析,从而考察该区域产业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动态层面的区域产业素质分析可以确定其演变的机理和决定因素,从而结合静态分析寻找该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素质研究,是从区域产业系统整体质量这个角度来研究区域产业的发展。在整合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机理,建立了基于系统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模型,包括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影响因素、过程描述、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产业素质为切入点,构建了区域高技术区域的产业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模型,对吉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素质居于全国中下水平,提高科技投入、加强自主研究力度兼顾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区域产业素质升级:基本涵义与测度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燕  商春荣 《经济师》2001,(12):19-20
区域产业素质就是指区域产业系统的性质或质量 ,它是区域产业结构的本质。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产业素质的表现形式。区域产业素质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 ,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演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区域产业竞争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优于其他区域的素质和能力。吉林省在区域产业系统的聚集模块、区域产业系统的自组织模块和区域产业系统的创新模块这三个模块的评价结果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吉林省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路径应从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入手,具体包括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效率、平台建设、环境培育和信息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其重要内容是建设具有两型特征和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体系。为引导区域产业的发展,需要对区域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阐述产业两型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主成分评价方法,并对区域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区域产业两型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为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后发区域可以通过承接先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接受先发区域的技术和产业较高水平的辅射,从而使后发区域得到特有的后发利益。产业区域转移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有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区域人力资本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普遍关心的问题。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人力资本迅速积累在产业集聚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对产业集聚区域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特定产业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实质上表现为区域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其最终落脚点要体现在该区域生产的商品以同质低价或同价优质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每个区域都要在参与竞争中发展,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位商方法对我国旅游产业区域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辅助衡量指标与区位商共同作用判断我国各省市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研究对提升我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文章构建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与评价模型,对我国2011—2015年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动态比较分析,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产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研究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升高且比较稳定,东、中、西部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各有特色,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优势主要为产业绿色增长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因素,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而中部地区相对优势则比较薄弱。据此,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才能提高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产业区域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静 《经济问题》2012,(7):51-53,61
经济理论分析表明,低工资未必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充分条件,资源价格、交易成本和劳动力素质都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证实,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茜 《时代经贸》2012,(2):30-31
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区域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但其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强弱。为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竞争力,本文从京津冀产业发晨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的产业协调机制。具体从制定区域产业规划,建立产业筛选和评价、产业环境优化、优势产业选择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论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新生 《经济师》2006,(2):47-48
随着国际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已表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在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促进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及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哪些指标来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什么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这是最为关键的。笔者本着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同向性、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从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包括科技创新)、经济效益三个方面,选出了18项指标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得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区域发展,然而国内的区域发展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区域优势产业识别模型,通过上市企业数量对省会城市的产业专业化与优势产业领域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区域发展优势领域,促进区域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实证中通过四象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省会城市产业专业化或多样化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优势产业领域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省会城市的产业专业化随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产业多样化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为正相关关系;无论省会城市发展水平如何,制造业都为这些城市最具优势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多分布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区域乘数和投入一产出分析工具对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探析。产业集群的高效性源于产业集群效应的释放,弹性专精和网络合作的分工特征,使得集群内企业具有很强的生存发展能力,整体上对外表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区域经济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偏离一份额法构造评价指标,对区域制造业各产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区域制造业各产业竞争力的地区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建立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元胞自动机扩展模型,对各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政府支持、市场需求、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水平都对区域产业发展有正向影响,通过灵敏性分析得出产业总产值对技术水平的变化最为敏感。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对区域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产业集群是以区域网络为基础的产业体系,该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内生性。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由外部经济引起的规模收益递增不仅体现在企业内,还会体现在行业中,进而反映到区域宏观经济水平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试图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来提高它们的竞争力,因而,探索区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理清产业集群中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