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文彬  郭强 《会计之友》2007,(36):34-3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数额巨大,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业绩影响显著.2006年2月财政部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开来,对于研究费用采取费用化的方法,而对开发费用,采用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模式.有条件的资本化模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将导致企业的管理层有机会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分析了资本化、费用化、有条件资本化这三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及三种方式下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
屈文彬  郭强 《会计之友》2007,(12X):34-3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数额巨大,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业绩影响显著。2006年2月财政部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开来,对于研究费用采取费用化的方法,而对开发费用。采用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模式。有条件的资本化模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将导致企业的管理层有机会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分析了资本化、费用化、有条件资本化这三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及三种方式下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判断上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使得研发支出资本化政策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本文通过对乐视网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其盈余管理的动机、过程,并提出明确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完善研发支出相关披露、加强事后审计监督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卖空压力“监督效应”和“诱导效应”的双重视角,以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放松卖空管制对管理者创新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与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与研发支出资本化政策选择的正相关关系在小规模公司以及不受现金流约束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提供了卖空机制同时具有“监督效应”和“诱导效应”的新证据,对完善我国融资融券机制、规范公司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开发支出资本化与审计收费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从产权性质和是否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异质性特征角度进行了分组检验。研究发现,存在开发支出资本化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负向调节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非国有控股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充分考虑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存在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并将其作为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7年至2012年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分析了有条件资本化、费用化和资本化这三种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处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投入当期,三种会计处理方式与企业绩效均负相关,但资本化会计处理在第2年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即转为正相关,而费用化会计处理和有条件资本化会计处理在第3年才转为正相关。说明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绩效均具有滞后效应,但资本化会计处理对企业绩效的提升速度快于费用化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秦海敏 《财会月刊》2007,(18):26-27
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有关开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对研发支出较多的中小科技企业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本文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中小科技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融资的具体影响,以便更好地把握会计准则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对研发活动更加重视研发投入的增长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开始研究,进而分析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这三种的会计处理模式。之后对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并以技术行业为例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探讨对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娥  刘磊 《会计之友》2006,(12):78-7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D)支出数额巨大,其正确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当前各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附加经济值(EVA)的理论原理出发,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包括确认、计量、摊销和披露在内的研究与开发支出部分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四个角度研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国内外研究基本结论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越高,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动机越强、企业价值越低、经营业绩越差、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遭受质疑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四个角度研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国内外研究基本结论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越高,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动机越强、企业价值越低、经营业绩越差、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遭受质疑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天源迪科公司2010年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案例为对象,研究了中国高科技企业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动机、过程与市场结果。发现高科技企业由于其研发支出较大,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同时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应。提出应该加强对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监管,完善相关审计和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开发支出是使企业保持成长的动力,研发支出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可能是许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形成未来经济利益的根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尤其如此.尽管研究开发活动十分重要,但由于研发支出所形成的未来经济利益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不一定满足会计计量的可靠性标准,因此,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就成了一个难题.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范围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较大范围的资本化,美国只允许资本化部分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本,而我国则基本上全部费用化.  相似文献   

14.
林源  陈文川  杨野 《财会通讯》2021,(17):78-84
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债务数据,从预算软约束视角,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预算软约束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大;政府审计监督力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小;审计监督力度有助于减弱预算软约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区腐败程度越低、法制环境越好时,政府审计对减弱预算软约束带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负面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2004—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并从产权性质分析了二者作用机制的差别。研究发现:首先,货币紧缩政策加剧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其次,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削弱货币紧缩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货币紧缩政策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更显著,会计稳健性对货币政策不利影响的缓解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也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资本化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在逐渐扩大,开发支出是其规模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企业无形资产规模与经营业绩之间呈现同方向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无形资产准则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基于机会主义还是有效契约一直是会计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对中青宝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分析,认为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是导致其研发支出高度资本化处理的主要原因,既有机会主义的因素,也有有效契约的考虑。对投资者而言,问题的关键是研发信息的披露,以充分披露降低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的主观判断,提高研发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8.
岳秀敏 《企业导报》2014,(15):107+128-107
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发生的相关支出,应区分为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进行处理,文章通过举例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企业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与其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分析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同所有权企业融资约束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且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明显高于国有企业;(2)在研究期间,全部样本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随时间逐渐降低;(3)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随时间下降的幅度比民营企业低。  相似文献   

20.
徐全华 《财会月刊》2014,(10):65-68
盈余管理是基于机会主义还是有效契约一直是会计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对中青宝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分析,认为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是导致其研发支出高度资本化处理的主要原因,既有机会主义的因素,也有有效契约的考虑。对投资者而言,问题的关键是研发信息的披露,以充分披露降低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的主观判断,提高研发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