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儿方位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证实体位矫正胎儿方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分娩的100例胎位不正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为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儿方位进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情况、新生儿评分及产程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42例,阴道分娩率为84.0%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8例,其阴道分娩率为16.0%,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剖宫产中情况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新生儿评分比较中,两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改变产妇体位应用于临床矫正枕后位胎位不正,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降低难产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相关出血因素进行回顾,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14例产妇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8例产妇由于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3例产妇由于软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为引发子宫出血的最主要因素。18例产妇产后出血量为500~1 000 ml,7例产妇产后出血量超过1 000 ml。25例产后出血患者中3例产妇胎膜早破,9例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结论对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使产后出血发生率获得有效降低,改善和优化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方式选择及相应方式会对母婴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4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分娩后比较两组成功率与对母婴造成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发热等比例相近,剖宫产组产妇出血及产褥感染比例高于阴道分娩组。结论分娩方式的选择主要对产妇影响较大,临床应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西泮在分娩过程中应用状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48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静脉注射地西泮治疗,与未注射地西泮的对照组进行对比,从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产后出血及产程进展方面观察两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产后出血和分娩方式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产妇较对照组从分娩活跃期到宫口开全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分娩过程中对产妇静脉注射地西泮能加快产程进展,加速宫颈口扩张,无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不会对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间苯三酚在产程活跃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15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分为三组,分别为第一组(51例)、第二组(49例)、第三组(50例),第一组产妇取40 mg间苯三酚干预,第二组产妇取80 mg间苯三酚干预,第三组产妇取120 mg间苯三酚干预,比较三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宫口开大、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指标。结果 1第三组产妇的产程活跃期明显短于第一组与第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一组、第二组相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给药40 min后,三组产妇在宫口开大上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并无太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期间使用间苯三酚,可促使产程缩短,控制产后出血量,提高分娩安全性,值得产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总结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6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流产、分娩方式和胎产次等对产后出血所造成的影响。结果 2h内出现产后出血的有53例产妇,占88.33%。其中41例产妇属于宫缩乏力性出血,占68.33%。阴道助产产后出血率显着高于阴道自娩产后出血率(P<0.05);有流产史产妇显着高于无流产史产妇产后出血率(P<0.05);产后出血率会随着胎产次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在导致产后出血因素中,宫缩乏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救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提高计生宣传力度,加强产前保健措施,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预防工作对于预防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7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皆为分娩后立即给药,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预防,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注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缩短第3产程。产后3 h观察组血量为(152±20)ml,对照组出血量为(320±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并缩短第3产程,确保产妇安全,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过治疗的产妇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无论是剖宫产妇或阴道分娩产妇,其I类或II类型肌纤维点活力值较对照组高。结论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对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康复起到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选择自然阴道分娩的4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将再次选择剖宫产术的6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实习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产程时间、产褥感染率、住院费用以及围产儿结局等情况变化。结果实验组产妇比对照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产程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降低(P<0.05),而产褥感染率、围产儿结局两组产妇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选择自然分娩的方式进行再次妊娠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产程时间、住院费用等,同时产褥感染率、围产儿结局与再次剖宫产术没有显著差距。临床应大力推广,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入院的80例胎盘早剥孕产妇及有腹痛、阴道不同程度出血、胎心异常和胎膜早破等症状的孕产妇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尽早做出判断。结果 40例产妇顺产,39例剖腹产,1例自然流产,新生儿均存活,产妇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和感染。结论通过严密的护理观察及早发现胎盘早剥迹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胎盘早剥对母婴的危害,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腰麻-硬膜外麻醉方式分娩镇痛后产妇的泌乳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产妇泌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对产妇进行分组镇痛,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产科常规处理内容,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不给予任何止痛镇痛药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喂养情况以及血清泌乳素分泌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4h、48h以及72h体内血清泌乳素分泌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观察组产妇宫口开大至4cm、5cm以及8cm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镇痛方式分娩后,其产后开始分泌乳汁时间以及24h哺乳次数未出现明显差别。结论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镇痛分娩能够促进产妇分娩后体内血清泌乳素分泌以及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使用方便的分娩镇痛方法,同时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产后出血产妇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方大医疗(营口)群众医院妇科收治的78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PLT、APTT、PT、FIB、治疗有效率、产后1 h及24 h出血量、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LT、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h及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使患者PLT、APTT、PT、FIB水平得到改善,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及分娩方式、健康因素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浦口区妇幼保健所责任地段内休养的产妇412例及新生儿415例(3对双胎)产后访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妇疾病前三位:乳头皲裂、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乳腺炎;新生儿疾病前三位:黄疸、湿疹、红臀;剖宫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低。结论产后访视可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疾病,降低产褥期及围生儿的发病率,对提高母婴保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技术进行分娩,对照组未采用无痛分娩技术进行分娩,观察两组在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上的不同。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0.0%(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科应用无痛分娩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较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并且能够有效保证母婴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对产妇与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180例,其中90例产妇出现胎膜早破(早破组),90例产妇未出现胎膜未早破(未破组),观察两组产妇及胎儿的情况。结果早破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未破组,差异明显(P<0.05),早破组胎儿的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儿,差异明显(P<0.05)。结论胎膜早破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较大,及早发现、治疗是减少胎膜早破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术的18例产妇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剖宫术产妇子宫切除率明显多于顺产产妇;经产妇的子宫切除率明显高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产妇产后大出血,挽救产妇生命,但应明确掌握子宫切除指征,加强产妇的孕期监护,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剖宫术率和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产妇,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各80例。甲组产妇采用直肠给药,乙组产妇采用阴道给药,丙组产妇采用口服给药,并比较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结果 3组产妇不同给药途径的产后出血量及第3产程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减少产后出血和缩短第3产程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同给药途径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154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无医学指征是手术指征所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114(74.03%),胎盘因素31例(20.13%),手术操作因素9例(5.84%)。子宫收缩乏力与其他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能够降低新式剖宫产在产后出现出血的情况,不仅要选取恰当的分娩方式,还应该有效地控制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足月单胎头位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经硬膜外腔注入0.1%罗哌卡因+1.5μg/mL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照组经硬膜外腔注入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随后泵速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产妇注药后0.5h、1h、宫口开全及胎儿娩出时疼痛水平及产程、分娩方式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转为剖宫产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0.1%罗哌卡因与1.5μg/mL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经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改善镇痛效果,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产后尿失禁产妇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模式干预对提高其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5)与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模式干预的试验组(n=45),两组均在护理3个月后评价产妇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两组盆底Ⅰ类、Ⅱ类肌力评分,并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 试验组锻炼依从性95.9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盆底Ⅰ类、Ⅱ类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ICI-QSF、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尿失禁产妇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