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用于胸腰椎手术最佳持续时间.方法 60 例胸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术后镇痛用硬膜外镇痛:速度2ml/h,A 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50ug 持续用50h,B 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50ug 持续用100h.C 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持续用150h.比较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切口疼痛、神经刺激痛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切口疼痛阻滞无统计学意义,A、B 两组比较神经刺激通的阻滞有显著差异(P<0.05),B、C 两组比较,神经刺激痛的阻滞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C 组明显大于B 组(P<0.05).结论 胸腰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以小于100h 为最佳,可减少切口痛及术后神经水肿期的疼痛,且并发症少,可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麻醉禁忌证、无经阴道分娩禁忌的足月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Z组)采用0.12%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照组(D组)为同期未实行分娩镇痛。两组分别于硬膜外阻滞前及阻滞后30min抽取母体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浓度。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及NO和ET的浓度。结果 Z组镇痛后血压明显低于镇痛前;Z组镇痛后血压明显低于D组;Z组镇痛后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能有效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血压,有利于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足月单胎头位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经硬膜外腔注入0.1%罗哌卡因+1.5μg/mL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照组经硬膜外腔注入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随后泵速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产妇注药后0.5h、1h、宫口开全及胎儿娩出时疼痛水平及产程、分娩方式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转为剖宫产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0.1%罗哌卡因与1.5μg/mL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经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改善镇痛效果,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罗哌卡因和左布比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本院ASA分级I、II级患者96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与左布比卡因组(B组),进行硬膜外麻醉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之间比较左布比卡因感觉阻滞时间与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快于罗哌卡因组,并且阻滞程度好于罗哌卡因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与运动恢复时间慢于罗哌卡因组,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少,并且较轻,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镇痛均没有不良反应,血液动力学趋于平稳,左布比卡因起效更快,阻滞程度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疼痛控制的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药物。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及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36 h、2 d时,咳嗽状态、安静状态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皮3 min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高于切皮前(P<0.05),观察组切皮前与切皮3 min时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3 min时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出院前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疼痛症状可有效缓解,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于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接受剖宫产的足月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30例给予舒芬太尼1.0μg/ml;B组30例给予布托啡诺5.0 mg+舒芬太尼1.0μg/ml;C组30例给予布托啡诺6.0 mg+舒芬太尼1.0μg/ml;D组30例给予布托啡诺7.0 mg+舒芬太尼1.0μg/ml。比较4组产妇术后各时点切口疼痛程度、宫缩疼痛程度、满意度、Ramsay镇静评分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4组术后各时点切口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宫缩疼痛程度B组、C组、D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相关药物治疗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危剖宫产及有产后出血因素的孕妇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孕妇分娩后在正常缩宫素的基础上采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进行治疗;B组孕妇分娩后在正常缩宫素的基础上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C组孕妇分娩后在正常缩宫素的基础上加用缩宫素。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与B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孕妇产后出血疗效较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武汉市汉口医院确诊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6例,且分别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35%、0.30%、0.2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C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B组、A组(C组>B组>A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C组1)、缝合切口时(T2)、进入麻醉苏醒室后30 min(T3)时C组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A组(C组>B组>A组,P<0.05)。3组患者组内VAS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P<0.05),但3组患者术后4 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给药方式。方法将同期住院分娩符合入选标准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R1组采用间歇静脉自控给药;R2组采用持续输注复合间歇静脉自控给药;C组采取产科常规处理措施。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和副作用。结果 R1和R2组镇痛后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确切,与C组相比,其对产程无明显影响,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静脉PCA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但持续静脉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可安全使用间歇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施行硬膜外腔组织麻醉的药效。方法随机将163例患者分为1浓度组(56例)与2浓度组(56例)、3浓度组(51例),三组均经盐酸罗哌卡因施行硬膜外腔阻滞。其中,1浓度组盐酸罗哌卡因浓度为0.75%,2浓度组盐酸罗哌卡因浓度为0.375%,3浓度组盐酸罗哌卡因浓度为0.20%。比较三组的麻醉成效、镇痛评分。结果比较三组的麻醉药物显现效果的具体时间,2浓度组于用药10min阶段效果明显,起效例数比其它两组均多,P<0.05,1浓度组与3浓度组情况相当,P>0.05。比较镇痛评分,在术后12h阶段,2浓度组的镇痛情况比1浓度组与3浓度组好,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375%时,用于麻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病孕妇麻醉选择与用药方案。方法对我科于2007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7例(共分A、B、C三组)行剖宫产手术的精神病孕妇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组产妇在麻醉后其MAP、R、HR以及SpO2等四个方面的综合水平较其他两组麻醉方式及用药更优(P<0.05)。结论复合选用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并在丙泊酚辅助下行腰硬膜联合麻醉,是精神病产妇行剖宫产相对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R组38例(罗哌卡因组)和B组37例(布比卡因组)。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Bromage分级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麻醉效果分级和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硬麻醉时,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更加有效,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0.5%布比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研究组接受5μg舒芬太尼+0.5%布比卡因7.5 mg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1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舒张压(DBP)、心率(HR)、收缩压(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和起效时间、至最高平面时间、达T10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0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平面上界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麻醉方案可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镇痛作用突出,起效快,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作用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与其他酰胺类相似,只是在其氮已环的侧链被丙基所取代,是单一对映结构体(S形),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罗哌卡因对A和C神经纤维阻滞比较广泛,尤其受浓度的影响。本文将三种不同浓度、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前列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拟行前列腺电切的老年患者,ASAⅠ~Ⅲ级;年龄65~84岁;体重48~77kg。随机分为罗哌卡因0.20%组(Ⅰ组)、0.15%组(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治疗剖宫术寒战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剖宫术中发生寒战的90例产妇资料,将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产妇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B组产妇在寒战发生后静脉滴注喷他佐辛0.2 mg/kg,C组产妇在寒战发生后静脉滴注喷他佐辛0.3 mg/kg。结果 3组产妇用药前寒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产妇用药后10 min,寒战均得到有效控制,用药后寒战评分明显优于用药前,且均优于A组产妇的寒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产妇均未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结论产妇在腰-硬麻醉静脉滴注喷他佐辛0.2 mg/kg或0.3 mg/kg均可抑制剖宫术中寒战反应的发生,但0.3 mg/kg为最佳剂量,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舒芬、瑞芬太尼两种药物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妇产科行全麻子宫切除术患者38例,根据患者自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同时行气管插管,且在术中使用药物维持麻醉,其中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10min、30min,手术结束三个时间段动脉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拔管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镇痛药物很多,但是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但术中镇痛、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相比其它药物要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西泮在分娩过程中应用状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48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静脉注射地西泮治疗,与未注射地西泮的对照组进行对比,从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产后出血及产程进展方面观察两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产后出血和分娩方式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产妇较对照组从分娩活跃期到宫口开全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分娩过程中对产妇静脉注射地西泮能加快产程进展,加速宫颈口扩张,无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不会对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地佐辛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于麻醉阻滞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效果的改善及手术疗效的改善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对照组90例患者注入罗哌卡因,剂量为25ml,浓度为0.361%;观察组90例患者注入地佐辛与罗哌卡因,总剂量为25ml,后者的浓度为0.361%。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短,且麻醉持续时间更长,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镇痛满意度为72.5%,观察组为98.5%。结论对于神经阻滞而言,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联合治疗,可有效预防阻滞不全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中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进行手术并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中抽取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均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预防麻醉后早期疼痛,研究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别拔管后疼痛评分与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在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中在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比较异丙酚与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输注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行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靶控麻醉,B组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C组行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比较3组的插管不良反应、插管时患者的心率、血压,并记录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B组患者在低血压发生率、插管不良反应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上均明显少于A、C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与芬太尼或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输注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诱导速度快、药效平稳、麻醉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度高等优势,可以作为临床上的首选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