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就业》2020,(4):59-59
疫情期间,盒马鲜生联合云海肴、青年餐厅(北京)等餐饮企业达成"共享员工"合作,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看到,新型肺炎疫情导致了众多餐饮企业停业;与此同时,电商、外卖等行业却需求骤增,在这样一松一紧的局面下,"共享员工"应运而生。这一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思路?哪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丹 《价值工程》2021,40(13):71-72
后疫情时代下,我国企业的恢复仍面临着严峻考验,尤其是用工难问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凸显其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共享员工使许多企业获得一线生机.论文通过对共享员工的含义及其价值和实施风险的三维分析,结合人才共享理念提出共享员工模式,构建了"四级联动"的共享员工体系,力求促进基于人才共享理念的共享员工模式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延陶 《英才》2020,(2):62-62
在随锐科技集团的企业经营价值观里,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在疫情面前,随锐科技集团管理层如何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兼顾好这三方面的利益?随锐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舒骋接受了《英才》记者的采访。据了解,疫情引起全国性关注时随锐已放假,公司管理层通过瞩目视频云会议系统以及其它即时通信工具,组建了疫情应急小组,沟通应对方案。期间,企业对武汉及湖北省的员工进行摸底,掌握在鄂员工的健康状况,并在后续上线全体员工健康状况日报系统,用以动态掌握所有员工每天的健康数据。同时,号召所有员工,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出台的疫情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4.
疫情就像催化剂,"共享员工"概念迅速被推进大众视野。2月初,盒马宣布联手云海肴、青年餐厅开启"共享员工"模式,希望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以及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挑战。随即,沃尔玛、西贝、京东、苏宁、联想、罗森、美团买菜、生鲜传奇等相继跟进,显然,"共享员工"模式已从商超与餐饮业蔓延至物流、制造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孙胤 《人力资源》2014,(1):32-35
与正式员工相比,派遣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以乎和其所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一样,总是短了那么一大截。不仅如此,有些派遣制工作经历甚至会让员工经历一段"断链儿"的职业轨迹。派遣制,扼断了谁的路曾有过半年协警工作经历的年轻人小杨,在与派遣公司签下合同正式上岗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微薄的薪水让原本只想把这段经历当作跳板的他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虽然签的是一年的合同,但是小杨干了半年就决定辞职,并开始在一家消防公司做电气预算的工作。他承认,协警根本没有转正机会,如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兴区企业的陆续复工,被大兴区政府列入防疫重点企业的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承诺书,"疫情期间不做人员裁减,不对员工降低薪资……""不减薪、不裁员"这一郑重承诺,让职工心里暖意融融。(3月11日《劳动午报》)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企业遭受大面积重创,不少用人单位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  相似文献   

7.
作为能源生产大省,陕西连续多年实现油气当量全国第一、煤炭产量全国第三,为全国各地发展提供着强劲动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陕西全省打响了一场能源"保供战",大型能源生产企业"开动脑筋"促复产,数以万计的一线员工坚守,确保疫情期间向包括湖北在内的全国广大地区不间断的能源供应。  相似文献   

8.
在举国上下携手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战"疫"中,资溪县审计局重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了"疫情防控,志愿有我"主题活动,积极宣传引导群众联防联控,汇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位年轻员工的身影尤为感人,他就是资溪审计局行政事业股负责人单宇超.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下,绝大部分行业遭受冲击。但由于全民居家隔离,即时配送成为疫情下的"逆行者",他们的辛勤付出也为即配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3月23日,达达集团(以下简称"达达")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达达集团旗下京东到家平台数据显示,在抗击疫情期间,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约370%.  相似文献   

10.
17年前"非典"期间累积了足够经验的快行线,在此次新冠疫情下迅速应对,为保障民生物资贡献了一份坚守的力量。2月7日上午10点,北京市的王先生在物美超市购买了一箱牛奶和一些新鲜蔬菜。"现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但幸运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超市里不仅能买到日常所需的食品蔬菜,并且价格也没有出现太大涨幅。"他通过微信语音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疫情当前,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本刊近期的采访工作也尽量调整为"远距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注定是物业人不平凡的一年。新春,新冠疫情熄灭了人们心中的热情,在巨大考验面前,党中央正确引领,物业协会积极指导,物业人责无旁贷冲在了前面。在社区防疫一线,燕侨公司的员工及党员干部践行着使命,诠释着责任。情急,燕侨公司高度重视,组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应急管控,关注员工健康,调整员工状态。北京疫情再次出现变化后,针对"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大背景,燕侨公司要求全体员工积极配合社区,根  相似文献   

12.
丁景芝 《英才》2020,(2):45-45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集团在第一时间加入到这场战“疫”行动中,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援助。“春节期间,我每天都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并思考作为一个大企业,在抗疫过程中如何尽其所能为疫区提供快捷有效的支持,同时充分考虑如何保障海尔每一位员工的健康。”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周云杰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突发疫情,海尔集团第一时间组织物资捐赠,援持抗疫行动。1月18日,海尔生物医疗为武汉金银潭医院送去了生物安全柜等防护保障设备,海尔也成为驰援武汉最早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医院物业服务行业由于工作环境特殊,存在一定的职业风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物业服务企业的员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一些人对医院物业服务工作有恐惧情绪。笔者以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作为医院物业服务企业,要运用“积极心理”调节员工的工作状态,保证员工能够专心致志地做好医院物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胡锟 《英才》2020,(2):60-60
本应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春节,因为这场疫情,多了几分寂静。当大多数人们还在对疫情究竟能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这个命题猜测时,总有前瞻的企业家已经开始了行动,金城医药(300233.SZ)董事长赵叶青便是其中之一。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赵叶青表示自己一直在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和大众的健康安危,金城医药将持续做好疫区援助和抗击疫情工作,保持产品市场稳定供货,强化员工和内部疫情防控,尽到一家上市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物业管理》2020,(3):88-91
"本次疫情对海宇来说即是危机也是机遇,我们始终按照管理学理论危机到来即为机会,将疫情作为专业技能进阶,对外形象进阶,管理水平进阶的一次重要机遇。"这是重庆海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海宇物业)董事长高荣江在接受本刊总编赵富林采访时所说。在新冠疫情这场"黑天鹅"事件中,让物业管理行业走向了社会治理的前台。  相似文献   

16.
刘红霞 《人力资源》2005,(23):76-78
一位员工被末位淘汰后,要求零底薪留在公司;另一位员工在公司"三起三落"后,仍然对公司高度认可并充满信心;还有一位员工已经决定离职了,但是面对朝夕相处的老总,却始终开不了口……那么,究竟这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又是怎样的一个团队?企业老总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够将员工的心拴得死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冀光.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根据规划,陕西在信息化方面将实现六大目标,以打造数字陕西。在信息化发展中,陕西省确定了两网、四库、两中心、一平台的顶层设计路径,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让信息化全面为社会服务。据了解,陕西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规划了全省共享集成基础性信息资源,为"十二五"期间全省共享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陕西省"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规划了八项主要指标,有六项是超额完成,为"十二  相似文献   

18.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市场巨变,很多企业都在经历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冲击",其中就包括专线物流。"小专线群体已苦撑了三年,因为大票零担还是蛮赚钱的,所以基本上在这三年里,他们都在把之前产生的利润拿来往里贴。而目前受疫情影响,以及长期积累的困境,势必倒逼专线物流加速转型的步伐。"4月7日,聚盟董事长张玉晶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采访时坦言。  相似文献   

19.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对于物业管理行业中的奋进者而言,这次疫情是砥砺自身,探索升级的试金石,对于物业管理行业中的"裸泳"者而言,疫情的突袭也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对于物业管理行业中的奋进者而言,这次疫情是砥砺自身、探索升级的试金石;对于物业管理行业中的"裸泳"者而言,疫情的突袭也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20.
乔靖鸿 《公司》2001,(9):44-44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改制改组为公司制企业。在采访与调查中,笔者发现对企业改制,职工心中普遍有"五怕"。  一怕改制"换汤不换药"。好些职工反映,一些企业名为改制,其实只是换了牌子,改了名字,至于内部机制、管理模式和产权关系等诸多核心环节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而决策层、经理层和员工也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怕改制改没了职工主人翁地位。《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是公司制企业最高的权力机构,但《公司法》同时规定,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