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标准工作从改革开放初期单纯的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主的企业标准化模式。发展到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与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并重的新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模式。有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延伸和发展。过去的标准化工作忽略了各环节之间的接口控制。而现在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了对各环节之间接口的控制。使得质量管理工作环环相扣。也使企业标准化工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体系认证与标准化的定义及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以企业标准化为核心。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建立和实施通过权威机构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一项必备工作,重视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并将其与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实务运作进行融合是企业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但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为获取认证证书而突击推行体系及申请认证;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论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整合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中两种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绝对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大多数已经取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管理体系认证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当考虑与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文章研究分析了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管理体系的异同点,得出各体系之间具有兼容性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各体系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进行整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吴士权 《上海质量》2009,(10):39-43
近期在上海进行的一项企业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一半以上认为,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这项调查的比较发现,通过质量管理等体系认证的企业其质量管理成熟度全面优于未认证企业。这表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的贯标认证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小企业在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成熟度较低,特别是“产品检验”、“过程控制”和“标准化”方面。为此,我们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推荐《以过程方法为主线——对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认识和探索》一文。文章较全面地解读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对企业如何贯彻ISO9001:2008标准进行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机关标准化管理认证工作,通俗地讲,就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在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中的应用。针对机关标准化管理认证工作,先通过本文谈几点粗浅认识。针对GB/T19001-2008在机关标准化管理认证工作中有关具体问题的理解与实施,另外再成文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有助于更好地做好机关标准化管理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8.
日前,百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领导从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手中接过了象征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张沉甸甸的认证证书.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23):98-100
汽车企业建立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要求的CCC强制性认证都需要认证,为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二者存在融合实施的必要性。文章以二者的联系与差异为基础,初步探究企业对此的融合策划和实施方案,使它们为工厂质量管理实现增值,从而提高认证的效果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大市场成为可能,而实施基础管理的企业标准体系,却逐渐被部分企业淡化而受冷遇。 作为基础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以质量角度而言,  相似文献   

11.
质量认证质量认证是指第三方(注:第一方指企业,第二方指顾客)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如:合格证书),是当今各国用于评价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通行做法。质量按认证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获准认证的条件是产品质量符合指定产品标准要求(一般要达到国际水平),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认证标志可用在产品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覆盖一种或多种产品。…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30日,《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发布,条例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和ISO 9000认证存在区别,国军标认证体系为GJB 9000,主要区别在于产品应用方向、质量等级等,除了质量体系外,还有管理体系的认证。文章对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建立与运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覃容  彭冬芝 《企业活力》2006,(11):78-79
“三标”管理体系是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使用共同管理要素,通过“三标一体化”整合型认证的管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目前,我国在体系认证上存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单一体系认证、“三标”管理体系整合型认证、企业标准体系认证等多体系认证并存的现象。于是出现了一个企业同时运行几个体系的情况。无疑,这些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升了企业的专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以来,ISO9000认证蔚然成风,ISO-14000认证也逐渐兴起,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标准化的价值所在。面对ISO9000、ISO14000标准,我国企业如何将之纳入自己的标准体系,如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协调地运行,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不避浅陋,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实现ISO9000、ISO14000认证的重要意义从产品认证走向管理体系认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企业能充分认识到管理体系认证的重要性,就不会为此感到困惑,而会作出一种积极的、欢迎的姿态。笔者认为,ISO9000、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不断提高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的国际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为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燕莎奥莱开展了为期半年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日前,在燕莎奥莱双体系外审末次会议上,华夏认证中心外审组组长宣布,燕莎奥特莱斯全面通过双体系外部审核。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电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电力企业商业化运营已势在必行,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就要构筑新型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运用企业管理法规规范企业和全员行为,使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促使企业把改革同改组、改造、强化管理相结合,以加大资本运营力度,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是企业走向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的一步,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法规的具体化,它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17.
康志宏 《中国质量》2003,(11):54-54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正在进行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通过1994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也正在进行2000版的换证工作。在贯标过程中,有很多企业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解决了贯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使企业贯标工作深入细致、切合实际,从而建立符合性、可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认证企业数目的不断增多,企业通过质量认证后,如何提高质量认证的有效性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认证有效性是一个笼统的提法,实际上包含不同的指向。认证的有效性包括:依据认证标准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认证工作的有效性;认证证书的有效性。对于企业本身而言,认证的有效性是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企业管理高层也意识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通过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部分企业忽视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的有效性,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未能发挥功效和价值。为了充分解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措施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机制,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生产当中的积极作用,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检修的质量管理思路,来阐述地铁车辆检修中的质量管理,探讨从标准化、规范化入手建立轨道交通企业车辆检修的质量管理体系(Q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