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如《预算法》、《担保法》等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有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财力不足和缺乏合法规范的融资渠道并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及其部分职能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绕过法律约束举借了大量债务,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地方政府的偿还能力,而且还游离于预算体系之外,在举借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预算约束的视角切入,提出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完善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法制化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地方政府性债务支出管理,并编制专门的债务预算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一、政府会计在核算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相关法律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列,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  相似文献   

3.
尽管中国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能自行发债,但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渠道形成了大量隐性债务,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积累的财政风险不断扩大。借鉴发展中国家"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的债务管理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实际,探索中国地方政府地方债务管理的相关体制与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凡一 《经济纵横》2021,(10):85-92
地方政府通过发债可弥补财政赤字,保障收支平衡,帮助经营性融资项目和资本性融资项目在短期内获取大量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会不断累积.由于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效应.我国应推行差别化的地方债务政策,严格地方债务限额管理,依托资金调拨弱化省域间债务风险传染,加强关联省份债务信息披露,以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5.
HN省PY市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市,地方政府融资起步较晚,政府债务规模并不大,但受现行制度束缚,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存在的融资缺乏长远规划、债务来源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债务偿还过度依附财政资金等问题,在全国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对该地区政府融资平台的调研,引发了我们对现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反思,也为未来建立起规范、合理的地方政府融资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债务治理理论视角,研究政府绩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多元回归方法,对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连续3年数据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绩效水平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按照省级区域划分,东、中部地区省级地方政府绩效水平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稳定性显著负相关,但是西部地区政府绩效水平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从维持地方政府债务稳定性和改善政府绩效水平的微观实现机制来看,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有助于改善政府绩效水平,并且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越高,政府效率水平越高。本文最后提出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长效机制和科学、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及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2022年度中国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省份经济主体债券发行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发行票面利率和发行利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区分度明显不够,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本身违约率检验、地方政府及其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评级理念未与时俱进等。本文最后就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浩坤 《经济管理》2004,(23):35-37
尽管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尚无权发行地方国债.但实际上省和省以下的地方财政有金融融资功能.存在多种形式的融资行为,这就必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债务。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进而也加重了中央的财政风险。笔者试图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入手,提出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模式对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该模式下的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由于地方政府与土地投资者及社会公众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因此政府负债比例信息的公开是缓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本文则从信号博弈视角出发分析了得出了如下结论:对于理性的政府官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向土地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来节约成本。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应从财力保障、审计威慑和激励政策三个角度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的透明度,来促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促进地方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洲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发生,引起各国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着负债规模大、透明度低、管理机制薄弱,如果不能及时控制风险,风险将会从地方转移到中央,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完善财政体制-加快政府会计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举债规模的扩大,政府偿债压力日益沉重,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着严峻的信用风险,过度举债所产生的风险累积将严重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与结构,识别了隐藏在债务链背后的潜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运用KMV模型以及VAR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预警分析。本文认为,要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需在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重视发挥政府监督机制的作用,并通过明确地方政府责任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评价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表现,地方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存在财政预算权限划分不清、融资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债务管理统一规划、缺乏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等问题。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达到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曰益突出。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各区县债务情况的实际调查,详细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同时也通过定义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指数,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提出了防范债务风险、避免债务危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果地方政府在被赋予债务权力的同时,也受到相应债务责任约束,地方政府就可以被看成"责任政府",这样就不会采取公共利益上的非理性行为,债务也不会出现超常规增长,风险也能得到合理规避。可见,地方政府债务权责分离与否,对债务风险生成及防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权利、利益与责任,以及权责一致的理论可能性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重点揭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权力与责任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现实情境,及其对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和正常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债务权责时空分离常态下,表现出债务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助长了地方政府非社会利益对债务增长的驱动,导致债务超常规增长及风险产生。尽管法律禁止、期限错位和风险外溢等瓶颈使得我们难以改变地方政府债务客观上存在的权责时空分离现实,但仍然可以找到实现债务超常规增长向正常性增长收敛的出路,以此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于红芳 《经济视角》2010,(11):53-54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大量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利用与地方政府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弥补地方财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持续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在现行的财政框架下,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大多数用于公共领域的项目,其资金偿还更多地依靠税收和非税收入作支撑。近几年,地方债务规模与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匹配,到期本息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与改革出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于金融体系缺乏硬预算约束、财政体制的不完善、缺乏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政府债务动态变化的“内牵制”和政府间财政竞争等原因,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有失控的危险。本文认为应以立法形式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从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努力构建政府债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培植地方财源等方面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相似文献   

18.
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既有制度外的因素,也有制度内的因素,就制度性层面而言,既涉及现行的分税制和财政投融资体制,也与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有关,同时与政府治理结构关系密切。而要全面剖析地方债务成因的制度性因素,就需要从现行分税制、地方债务管理、政府治理结构的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财政投融资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可以举借债务,但1994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逐步增大,一些地方甚至存在随意举债和过度举债的现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创了历史新高。在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也不断加大,因此中央决定在今年代发部分地方公债。本文通过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历史及现状分析,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大量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利用与地方政府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