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由于这一公式在数量上恒等,所以又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完整地表现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形成过程,因此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会计等式,亦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揭示各会计要素之间联系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表达式,也是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  相似文献   

3.
会计平衡公式是反映会计主体内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基本数量关系的等式,其表现形式为具有数学内涵的会计方程式,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各个会计要素本身均以“资产一权益”这一对立统一的基础关系,严格按照“有借必有贷”的复式记帐规则进入核算过程,从而该式又是始终保持平衡的恒等式。因此,对于会计平衡公式的表述,本质上就已赋予丁数学与会计学两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会计是产权结果变化的产物.基本职能是界定和保护产权。会计恒等式是会计学科的理论基础。文章在分别阐释企业产权和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恒等式分析企业产权.以期在会计理论的发展中做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会计界几乎一致认为,会计恒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存量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和增量会计恒等式:"Δ资产+Δ广义费用=Δ负债+Δ所有者权益+Δ广义收入"出发,具体论述了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转向知识和信息型,客观上要求会计理论发生革命性的创新。会计恒等式是会计理论的基础,要使会计更好地服务于知识经济时代,对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恒等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从会计要素出发,上联会计对象下系会计恒等式,展现了会计理论知识要素之间严密的会计理论勾稽关系,充分说明会计恒等式理论是会计核算方法理论基石,是会计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好此核心理论知识,可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做好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恒等式的冲击 会计恒等式是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其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表述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敏 《财会月刊》2008,(11):63-63
一、关于会计恒等式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有两大恒等式: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②收入-费用=利润。第一个恒等式奠定了会计处理的基础,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第二个恒等式则说明了利润表的构成,对一个企业来说,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就等于企业的利润。如果结果是个负数,则为企业这一时期发生的亏损额。从广义上看,这一恒等式不存在问题,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基本准则》)重新定义了收入和费用的概念,从而使“收入-费用=利润”这一恒等式变得不恒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利润的规定下,相关会计恒等式出现逻辑矛盾。本文对造成会计恒等式出现逻辑矛盾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会计恒等式完整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形成过程,是会计核算的理论依据。但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恒等式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下,由于资产的属性及价值差异较大,从而产生价值变动,如当计算所有者权益的时间价值时便会出现会计等式不平衡的情况,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不仅物质资源所有者通过交易所确立的对企业的权益得到反映,人力资源所有者通过交易所确立的对企业的权益也同样得到反映;现行会计模式并非物质资本至上的会计模式,现行会计恒等式的右边并没有把人力资源所有者的权益排斥在外,现行的会计恒等式不需要拓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不仅物质资源所有者通过交易所确立的对企业的权益得到反映,人力资源所有者通过交易所确立的对企业的权益也同样得到反映;现行会计模式并非“物质资本至上”的会计模式,现行会计恒等式的右边并没有把人力资源所有者的权益排斥在外,现行的会计恒等式不需要拓展。  相似文献   

14.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资产负债表模型分析财务管理研究的偏颇(一)财务管理的资产负债表模型财务会计中,用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来静态描述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说是对一个企业在财务上的完整表达。因为企业资产最初是投资的结果,所以会计恒等式的左边可以表达财务管理的“投资管理”,即投资管理是对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管理,包括长期投资管理和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又因为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筹资的结果,所以会计恒等式的右边可以表达财务管理的“筹资管理”,还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往往与是否利用留存收益进行筹资有关,因此财务管理的“利润分配管理”也可以纳入“筹资管  相似文献   

15.
会计恒等式法的探讨徐光辉我国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一是改革了会计y衡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有必要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  相似文献   

16.
一、修宪后的会计理论将会有突破性发展。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当时的宪法修正案,7月1日财政部颁布的“两则两制”开始实施。自此中国会计制度、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实务的大改革拉开了序幕。延续了四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原则,会计恒等式,会计记帐方法都一一脱胎换骨,成为历史;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与国  相似文献   

17.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所拥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简单地说,其结构就是按照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排列的,是一种账户式的报表,其左方列示资产,右方则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很显然,其左右方栏目余额是恰好相等的,因此西方又称之为“平衡表”或“均衡表”。  相似文献   

18.
一、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是对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以其劳动能力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核算和报告。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特定历史阶段,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持有者应该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索取权。为适应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核算内容的要求,就应对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恒等式做出一些修正,即将原有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为:物力资产+人力资源=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劳动者权益。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人力资源产权的体现,还将以人力资源产权所有者的身分参与企业最终剩余价值的分配。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形式主要有职工股、效益工资、劳动股、人力资源权益股。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利益相关者会计权益理论和全新会计恒等式,知识资产已经被提到了与传统财务资产同等重要的位置一、知识资产的概念(一)知识资产的涵义在阐述知识资产的概念之前,有必要解释这样几个概念:资源、知识和资产。资源是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实际效用的物品,包括有形的资源和无形的资源。知识是人类社会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认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所以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复式簿记的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出发,结合会计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的定位,分析了传统财务观点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应是法人财产保值增值,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