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企业分离交易可转债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可转债发行,因而,企业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可转债业务。本文以中化国际为案例,对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企业分离交易可转债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可转债发行,因而,企业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可转债业务。本文以中化国际为案例,对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A股市场上,除了1992年10月深圳宝安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了年利率为3%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之外(以下简称为可转债),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企业申请发行可传债。从今年上半年起,这种情况却大大改变了,有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发布拟发行可转债的消息。例如,青岛海尔拟发行25亿的可转债,东方电子拟发行10亿可转债等,沉默了许多年的可转债近期被上市公司看好,一下子“热”起来了。其实,可转债是国外常见的一种的金融品种,但对于国内很多人来讲仍是陌生的。那么,可转债究竟是怎样一种融资工具?能否形成一种吸引人的融投资新品种,进而为企业和投资人开辟一片新的领域?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做出探讨。 一、可转债的概念和一般属性 可转债首先是一种债券,有确定的债券期限和利率,但同时它又是附有“转换条件”的债券,即持有人在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转股价格转成公司的普通股,在我国发行可转债的主体有两种: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非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及可转债发行的信号作用,重点阐述了Stein(1992)的分离均衡定理及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和激励条件,并对分离均衡定理在我国可转债市场能否成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5,(10):165-169
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再融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睐,监管部门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案条例规范了可转债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融资经营绩效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结合我国可转债融资的制度背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会带来公司绩效的下降,公司风险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应大力发展可转债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同时降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推行"注册制"。  相似文献   

6.
夏岩 《财会通讯》2021,(6):104-108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资金的要求日益增多,传统单一的融资方式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一种兼具股权性与债权性的新型融资方式备受关注——可转债融资.文章以济川药业发行的"济川债转"为例,从稀释效应、税盾效应等方面并融合反事实法与因子分析法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及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其他企业的可转债融资提供实务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及可转债发行的信号作用,重点阐述了stein(1992)的分离均衡定理及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和激励条件,并对分离均衡定理在我国可转债市场能否成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可转债的定价问题日益为企业和投资者所关注。本文首先从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可转债的定价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投资策略,最后以钢联转债为例,分析可转债的理论价值与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9.
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有双重属性,即债券性和期权性,因而关于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理论研究也分为两类:强调可转债债券性的研究和强调可转债期权性的研究.可转债的双重属性使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也表现出两种特征,即可转债融资的债券性特征和可转债融资的期权性特征.通过从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公司成长性、公司风险、过度投资等7个方面对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可转债双重属性与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无套利基本原理和二叉树模型对引入信用风险的可转债进行了定价,在求出可转债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的同时,也选取我国可转债市场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当天我国可转债的实际价格明显低估。  相似文献   

11.
李秉祥  李娟 《会计之友》2013,(1):109-112
为了探讨我国转型期公司治理机制下股东控制权收益和经理管理防御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文章以2006—2011年我国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和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公司基本特征和经理人自身特征三个方面,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控制权收益动机和管理防御动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反映股东控制权收益的Z指数、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与反映经理管理防御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管理防御指数六个变量分别与是否发行可转债呈显著正相关,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费用与是否发行可转债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现代融资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融资契约以解决企业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外源融资成本,国内外许多学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可转债的发行动机进行研究。本文在总结企业内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发行可转债以解决资产替代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管理层自利性行为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研究综述及其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换债券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诞生于西方证券市场上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是公司债券与股票的融合与创新,兼具债券和股票期权双重属性。国外可转债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可转债定价的期权方法、可转债发行公告日的财富效应、可转债的赎回策略及可转债发行与赎回对股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利用线性回归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在2006年5月6日至2010年7月31日期间发行过可转债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经营风险以及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对公司是否选择发行可转债的影响较大;而资本结构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小;企业的成长性、收益质量、财务风险以及现金流量状况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的风险评估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可转债是一种混合型金融衍生品,赋予了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以规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笔者选择代表企业成长性和盈利性的财务指标,通过与医药流通行业九家上市公司对九州通集团发行九州转债做"反事实"研究,发现九州转债的发行使九州通集团的财务绩效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可以鼓励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16.
可转换公司债(简称可转债)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给予持有人在一定期间内依约定条件和转换比例将债券转换成本公司股份的一种公司债券形式。目前,我国发行的可转债有两种: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和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简称分离式可转债)。1992年,深宝安(000009)发行了我国A股市场上的首只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总额5亿元。  相似文献   

17.
卫梦竹 《财会通讯》2021,(21):97-100
对于未能预期转股的可转债,按照现有准则的规定是在"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中列示初始确认时的权益价值,并且采用统一的实际利率核算持有期间的利息费用,该处理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如实反映可转债的经济实质值得探讨.本文将对未转股可转债的会计处理进行研究,重点以案例形式分析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操作以为企业相关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Black-Scholes模型在可转债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债集股权和债权的双重优势,正在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新型的融资工具。可转债的价值由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而期权价值的确定是可转债定价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比较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四种期权定价方法,以Black—Scholes模型为工具,以金牛转债为例,对可转债的期权价值进行了评估,为可转债定价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9.
李秉祥  李娟 《价值工程》2012,31(30):5-7
为了探讨股东控制权收益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6-2011年我国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和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所选变量对可转债发行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三大指标分别与是否发行可转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C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