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美国企业兼并的特点1.兼并浪潮来势更猛,规模更大,也更频繁。1995~1997年三年内,美国有2.76万家企业参与兼并,比整个80年代的数目还要多。据1998年初美国政权资料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1997年美国全年企业兼并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以上,比1996年增长50%;同年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兼并案有156起,比1996年增加60%。在这些兼并活动中,非上市公司也表现得非常活跃。2.兼并活动跨出传统行业,向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服务行业转移。如通信、银行、证券、运输、保险行业等。3.兼并大多表现为强强合作,着眼于全球竞争,放弃了对抗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企业兼并浪潮的分析与启示兖州矿业(集团)公司财务处张胜东吴玉祥山东矿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张月玲美国企业兼并浪潮分析迄今为止美国已发生了五次企业兼并浪潮,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发生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尤其1898~1904年企业兼并活动最为活跃。在这一...  相似文献   

3.
甘肃博特电子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个只有200名员工的小企业,创办4年就兼并了3个企业,经济指标逐年提高,已成为今年甘肃电子行业五面红旗之一。博特公司创造的奇迹是:对3个困难企业进行兼并和托管后,资产得到明显增值。仅在1997年,就为上年兼并的华利公司、托管的系统工程公司及博特公司,归还银行贷款及利息58万元,并为新托管的服务公司垫付拖欠工资6万元。199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又是4年来最好水平,职工收入也逐年增加。博特公司善于在市场竞争中抓住企业发展契机,选准开拓市场的产品。自动化控制产品,汽车电…  相似文献   

4.
全面加强财务管理杨茂英1989年~1992年原唐山市自行车厂连续四年累计亏损5043万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处于绝境,资不抵债,濒临停产状态。1993年2月被唐山钢铁(集团)公司兼并,改为唐钢(集团)公司自行车厂,成为公司下属的二级核算单位,兼并后...  相似文献   

5.
自里根总统采取重视民间企业的政策以来,1981年开始的令人嘱目的美国石油企业的兼并活动,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了新的更令人吃惊的规模。1981年的科诺科,1982年的马拉松和城市服务,去年的通用石油和纳托马斯公司先后被兼并。1984年兼并之风又袭击了壳牌、格蒂、苏必利尔甚至海湾石油公司。得克萨斯以101亿美元的买价收购了格蒂;加州美孚以132亿美元的买价与海湾石油公司达成了购买协议(成为第一个国际大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是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式.兼并通常是指2家或2家以上独立企业合并组成1家企业,一般表现为1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的活动.收购是指1家企业用现金或者其他资产购买另1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以便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行为.  相似文献   

7.
1998年,山西省化工厅认真贯彻化工部关于在全系统开展“扭亏增效年”活动的安排意见,提出了扭亏增效年的思路,制定了本系统主攻目标和实施意见。“扭亏增效年”的工作思路企业扭亏与改革、改组、兼并、破产相结合;与产品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企业转机建制、加强内部管理相结合;突出抓好国有大中型扭亏有望企业的扭亏和扭亏无望企业的兼并破产,从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扭亏增效年”的主攻目标一是以化肥企业为突破D,加大企业改组、资产重组步伐,对产品有市场、扭亏有望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福特公司兼并日本马自达公司开始,掀起了全球性的企业兼并风潮。我国在企业制度建设中,为了盘活存量资产,克服过度竞争,优化产业结构,追求规模效益,实现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也出现了众多的企业兼并活动。但综观其效果,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我国的企业兼并中充斥着非经济因素 企业兼并是经营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企业是否实行兼并性扩张策略,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要求来决定。而我  相似文献   

9.
一、全球石油石化业兼并掀热潮:1998年,世界石油石化业兼并、联合、重组出现的热潮。在欧美,英国石油公司8月宣布以480亿美元兼并美国阿莫科公司,跻身世界石油三强;11月,法国道达尔公司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合并成为世界第六大石油公司;12月,埃克森公司斥资766亿美元收购美李公司股票,合并成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国石油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工业界最大的一宗兼并事件。在亚洲,继三井石化和三井车压化学合并成立的三井化学正式投入运营后,日本石油公司和三菱石油公司10月宣布合并成立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席卷世界石油业的兼并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走出经济低谷,世界经济迅速复苏。许多大的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资产重组活动日益活跃。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全球范围的企业兼并活动高潮迭起,石油业兼并也出现了新高潮。这次企业兼并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核心业务,发挥规模效益,以谋求面向21世纪的新发展。这场石油业兼并潮波及范围之广、参与兼并活动的企业之多以及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西方石油业兼并潮势必会对我国石油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同时企业兼并的做法对于我们进行石油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two major problems in depreciation: how to determine actual wear and tear and, thus, life of equipment; and how to treat depreci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expenses in the accounting records. With regard to the first, the author recognizes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arbitrary action is probably inevitable. Industry in the USSR is evidently bound by its own equivalent of “Bulletin F”, which sets “amortization norms” or depreciation allowances for each class of machinery;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se often do not correspond to actual operating experience. The machine may be scrapped either before its allocated life span, or survive fully depreciated. This fact is, of course, quite familiar, and the author has no suggestions to offer beyond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 He also questions, for technical reasons, the straight line method which is now generally used. Yet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justify, on functional grounds, any regulated alternative method, such as declining balance or sum-of-the-years-digits.  相似文献   

12.
British and American discourses and experiences with respect to technology education are compared. Out of this comparison important issues are identified that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larger ongoing conversation on technology beyond these countries. They includ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establishing and validating the subject, the dual claims of technology literacy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dual curricular approaches — content and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美国纸箱业认为“精益生产”能实现真正的零库存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我不会购买,除非所有的经理主管人员都认为成本在持续上涨,他们不会为新科技而支付钞票,除非该技术能够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把支出分流出他们的系统.”美国包装公司(PCA)的Martin认为,自从上世纪70年代瓦楞纸板制造机的持续研发以来,机械已经有了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New Trends in U.S.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sing weighted concentration ratios for the entire economy, I argue tha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in the U.S. from 1960 to the early1980s and then began to increase. This rise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offsets any counteracting affectsstemming from the growth of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oduction or from imports and appears due primarily to the impact of the merger wave starting in the mid 1980s. I also considerbrief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reasing market concentrationand a change in market competition,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xpansion of e-commerce.  相似文献   

18.
A revolution in the U.S. activewear marker is being driven by the convergence of several consumer and retail trends.According to Cotton ncorporated's 2014 Sports Apparel Survey,more than nine in ten consumers say they wear athletic wear for activities other than exercise.ncreased consumer demand has prompted U.S athletic apparel sales o grow at double the rate of non-active apparel sales for several years.Strong sales growth has convinced mass merchants,fast-fashion etailers,and luxury brands to enter or increase offerings in this S33billion dollar morket previously dominated by o smaller cadre ofoutdoor and sports apparel retailers and brands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敏捷零售模式对中国服装零售业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服装业陷入了市场需求变幻不定;服装总体消费连续下降的困难境地,促使美国服装业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与此同时,美国服装零售商也深刻认识到:在纺织这条长产业链上,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不仅仅是制造商的事,零售业作为联结制造商与最终消费者的关键环节和服装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建立对市场变化快速有效的反应新机制更为重要。于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条件,以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新型的行业关系为基础的敏捷零售模式出现了。本文分析对比了美国传统服装零售与敏捷服装零售的特点,以期为中国服装零售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美国气候变化政策对未来中美能源合作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费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两国对世界的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都发挥着重要影响。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在技术、贸易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奥巴马政府采取的相对积极的气候变化政策将对未来中美能源合作产生重大影响,两国既在某些领域存在明显的相互竞争,又在一些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美除了在洁净煤技术和煤层气开发等领域开展能源合作以外,在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潜在技术等领域以及在相关标准、政策和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具有合作潜力。中美两国国内能源供应不足,都难以承受能源危机或持续高油价的影响,过去双方在能源领域一直存在零和与非零和的博弈,而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改变也将对这种博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