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能源强度收敛性问题是基于经济增长收敛逻辑而产生的, 且目前能源强度收敛性日趋明显, 而长江经济带作为经济战略重地, 其亟需完成建设 “绿色生态廊道” 目标。 基于此, 本文采用 2003~2018 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长江经济带能源强度收敛性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 且区域内各个地区之间能源强度存在差距逐渐缩小; 在未考虑空间因素时, 长江经济带整体层面不仅存在能源强度绝对 β 收敛且存在条件 β 收敛, 上、 中、 下游各地区收敛速度存在一定差异; 而将空间因素纳入模型中则发现, 长江经济带整体层面、 中、 下游地区条件 β 收敛的速度明显加快, 而上游地区收敛速度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1~2017年88个国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方差分解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考察了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及其收敛模式,并将其与收入的收敛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TFP而非资本投入是国家高新区收入差距的决定力量;TFP与收入的收敛性质呈现出高度相似的特点,总体、东中部国家高新区均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总体、东部国家高新区TFP的绝对β-收敛速度高于收入的收敛速度;总体、东中西与东北部国家高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且TFP的条件收敛速度明显高于收入的收敛速度;此外,在四大区域中,只有东部与中部国家高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 2007~2016 年中国物流产业省级面板数据, 运用DEA 与 Malmquist 指数模型测算区域物流效率及改善程度, 分析其差异性特征及演变动因; 通过区域物流效率收敛性研究, 探求区域物流效率均衡发展规律及路径。 研究表明, 物流效率整体水平为 0.683, 区域物流效率差别显著; 进一步分析显示, 技术进步成为物流效率提升的核心动力; 全国及区域物流效率存在阶段性 σ 收敛与 β 收敛, 控制变量在区域物流效率收敛过程中作用不尽相同。 据此, 本文从体制改革、 技术推广、 区域合作、 政府引导、 信息共享五方面提出改善区域物流效率、 促进物流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指标评价体系,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维度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了地方政府基础建设类支出、科学支出、税收政策、国有化程度以及金融环境等变量,基于2001~2013年全国31省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基础建设类支出和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均存在负向空间效应,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支出和金融业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均存在正向空间效应,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的,国有化程度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础建设类支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区位熵指数研究了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辐射省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产业集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经济溢出效应,且物流产业集聚经济溢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东中部、西南部、西北部三大区域的比较分析,表明西南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最大,东中部地区次之,西北部地区最弱;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东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向集约式转变,而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仍处于粗放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专业化产业集聚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企业管理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探究企业之间管理能力的空间交互效应,考察产业集聚对企业间管理能力空间交互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间管理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交互效应与循环累积效应,高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促进邻近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且产业集聚会强化这一空间交互效应;专业化产业集聚非线性地显著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强化了邻近企业的管理能力;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企业管理能力的直接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小于专业化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7.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进程, 产业转移趋势愈加明显, 其中, 东部地区的建筑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转出并由中西部地区承接, 由此引致能源强度在空间分布和收敛性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选取2004~2017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 的相关数据建立空间杜宾面板模型, 实证研究了产业转移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 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南低, 西北高的集聚特征; 能源强度存在条件β 收敛, 人均GDP的增长以及产业转移的推进促进了能源强度的收敛, 即省域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
在幅员辽阔、省域差异明显的中国,考虑空间因素研究省域环境规制、FDI 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本文构建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面板模型,选取2006~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环境规制、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3)FDI 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作用,但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呈现正“U”型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加强省域间环境规制的空间联动和环境污染监督,提高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门槛”,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结构红利假说与新地理经济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将金融发展作为调节变量,利用我国2010~2018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对碳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与碳生产率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生产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溢出现象;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对本地区和相邻区域的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效应更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生产率的影响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碳生产率的影响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在金融体系的支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起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首先,把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和商业化两个阶段,建立动态网络SBM模型;其次,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偏低;知识创新阶段效率值较低,商业化阶段效率值相对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着β条件收敛,每个地区会收敛于自身的稳定水平;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在各省之间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部地理空间俱乐部收敛,西部地区收敛速度都明显快于中、东部。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是:各级政府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来促进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区域消费结构存在差异。通过对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揭示中国4个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与东北地区不相上下;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是4个区域中最落后的,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结构升级。而农村方面,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的消费结构最落后。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停留在以生存型为主的阶段,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2.
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江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文通过对江苏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选取江苏城镇居民结构信息熵值、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值以及产业结构系数3个变量,运用协整模型分析了江苏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ELES模型为基础对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量增长慢于收入增长速度、基本需求量结构趋于稳定、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低于基本需求量水平;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受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由于在恩格尔系数测量中并没有将基本食品消费量和非基本食品消费量进行区分,因此恩格尔系数无法准确的反映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吴瑾 《河北工业科技》2013,30(4):239-243
从生态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着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动态测度与比较分析,探讨了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的2000—2011年共12年里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小,生态赤字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即人们的生活强度超过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导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居民房地产财富对消费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居民资产积累已达到一定规模,其对居民的经济生活已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借助协整分析工具,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和宏观政策,通过建立关于消费的误差修正模型(VEC),运用最新季度数据实现了我国城镇居民房地产财富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对消费的财富效应为正,房屋销售价格波动与消费变动负相关,而房屋销售价格与产权制度变迁的联合作用与居民消费正相关。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对家庭消费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of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design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enabled ecosystem, led by the social enterprise eKutir, on household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in Odisha, India. eKutir aims at providing self-sustaining solutions to poverty and undernutr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leveraging ICTs through ecosystem development anchored into a distributed micro-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eKutir’s farming micro-entrepreneurs (FME) provide agricultural knowledge, inputs, and market linkages at household and community level, followed by progressive integration of other micro-entrepreneurs at different points along the value chain on both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The present case examined core FMEs along with retail micro-entrepreneurs (RMEs) deployed in low-resource rural and urban communiti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to compare rural outcomes and the role of homegrown consumption as a mediator.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ANOVA were used to test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urban sample. Positive β coefficients represent an increase in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in communities exposed to the eKutir ecosystem in contrast to the comparison group. Farmers in rural communities exposed to the eKutir ecosystem consumed more overall fruit and vegetables (β = 0.30, p < 0.001) and fruits alone (β = 0.53, p < 0.05) than those farmers in comparison villages unexposed to the eKutir ecosystem. This effect was concentrated in households exposed to both FMEs + RMEs (β = 0.60, p < 0.0001) and was mediated by homegrown consumption. A non-significant directional effect was observed in comparing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in rural households exposed to RMEs only over comparison communities. Urban consumers, exposed to the eKutir ecosystem through access to RMEs operating in their neighborhood community, did not increase their fruit or vegetable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non-intervention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reveal the potential of reaching nutritional impacts through homegrown consumption and with farm-level support outside of governmental/philanthropic interventions through an ICT-enabled social enterprise. They also underscore, however, the challenges of both changing eating behaviour and intervening along the agri-food value chain. Implication for more effective digital ecosystem design and intersectoral polic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应以某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家庭每一就业者负担的月消费性支出作为衡量指标,并充分考虑家庭人口和物价变动因素。通过计算1996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全国及分组每一就业者负担的月消费性支出,并对照2005年以来的两次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调整情况,发现两次调整均存在一定滞后性和扣除不足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充分考虑家庭人口和物价变动因素条件下,通过构建我国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动态测算模型,测算结果是,我国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比较的合理数值分别应为2,500元、2,650元和2,850元。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①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②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③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9.
Rapid economic and income growth, urba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are leading to a dramatic shift of Asian diets away from staples and increasingly towards livestock and dairy products, vegetables and fruit, and fats and oils. Whil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iets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dominance of rice with rising incomes is expected and observed, current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re showing signs of convergence towards a Western diet. The diet transi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consumption of: wheat; temperate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high protein and energy dense food.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nsequent global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urban middle class,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convergence of diets. The rapid spread of global supermarket chains and fast food restaurants is reinforcing the above trends.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征收10元/吨、20元/吨、30元/吨和40元/吨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利用经济产出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来衡量碳税的减排效果,最后,模拟保持居民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分析碳税的“双重红利”。研究结论表明:碳税是一种可行的政策选择,能够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除政府收入和消费增加,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实际GDP、名义GDP和居民福利均产生负效应;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降低,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受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碳税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能源强度效应的抑制作用并减弱了经济产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保持居民福利不变,可以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