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分配是城市土地经营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针对国内城市土地利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国家凭土地所有权获取绝对地租,城市政府经营土地获取级差地租,土地使用者开发土地获取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应由国家通过土地使用费或土地占用税等形式向土地使用者收取,以在经济上实现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土地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并不会因为我们承认社会主义地租关系而使国民收入总额中再额外增长出一块地租部分。城市土地使用费只能是城市国民收入中的盈利再分配,是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离",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产权结构.它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原先承包的土地不断发生调整和转让,经营形式多样化发展,农村土地的使用关系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在沿海发达地区,及内地的部分地区,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并加以深入的研究.一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是指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者应的分离.其中,土  相似文献   

4.
王莉 《经济纵横》1992,(9):40-45
<正>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是根据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确定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土地租赁行为.那么,土地使用者按年按面积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土地使用费都包括哪些要素,现实中土地使用费的征收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根据马克思的土地价格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上述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城市土地使用费的理论构成及其量的确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还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存在着绝对地租和级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虽是针对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提出的,但却具有普遍意义,它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对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适用。特别是我国当前还存在着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离,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处理土地问题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指导我们完善我国当前城市国有土地出让制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继瑞教授的新着《中国城市用地制度创新》最近正式出版了。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地价等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了中国城市土地的属性和所有权形式,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进程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与基本框架进行了设计,对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城市土地市场创新、城市土地价格定位创新、城市地产金融创新、城市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透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与之相伴随,城市经济中的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也日益突现。表现在:房屋租金居高不下,摊位费迅速樊升,土地使用费增值,泊车费在“黄金地段”明显偏高,旅游景区餐饮及其他旅游资源价格居高不下。上述现象的本质在于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垄断地租是客观存在的,如任其发展,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社会主义国家,垄断地租应收归国有,同时,要对土地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干预。  相似文献   

8.
与利息作为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一样,绝对地租也类似于土地所有权的特殊"利息"。使用土地不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是违背土地所有权规律和价值规律的。绝对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与平台载体。绝对地租的存在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绝对地租来源于利润平均化前的扣除。扣除的价值实体构成部分的不同,形成绝对地租Ⅰ和绝对地租Ⅱ。  相似文献   

9.
城市绝对地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绝对地租理论是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理论界对城市绝对地租的认识存在着意见分歧,本文运用《资本论》中的地租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土地经济运行的实际,探讨了城市绝对地租的特点,来源和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深 化,为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租资本化使土地具有价格,土地价格实质上不过是地租的价格。地租、地价的本质是由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决定的,它们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土地有偿使用实质上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一种形式,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经济条件,是土地价格的一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我国实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许多问题在理论上尚未解决。以有偿有期使用土地为标志的新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建立,其核心问题在于合理确定土地使用费和土地价格。本文仅就此问题加以探讨。一、关于土地使用费的理论基础问题能否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作为确定土地使用费的理论根据,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争论的分歧点在于:(1) 马克思所讲的土地所有权是否特指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2) 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否为地租产生的必要条件?(3) 社会主义经济中土地计租是否必要?  相似文献   

12.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实际上是政府、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和其他利益主体,对在土地管理、占用、利用、转移等过程中所形成的土地收益的分配和再分配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城市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地租、地税和地费三个层面,剖析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下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过程,提出实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并从价值创造公式、企业运作趋势、三权分离模型等不同角度进行这一进程的内在机理论述,最后分析了现有企业制度中对三权分离思想的体现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及其相关的农村调整改革政策等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部分,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地租的产生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基于此,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地租分配等方面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完善中国农地制度、改善农民土地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政府通过土地一级市场获取了数量可观的地租收入。但在我国土地公有的条件下,政府既是城市土地的“地主”,又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政府不能以地租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片面追求政府地租收入最大化,会产生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土地价格理论和西方地价空间理论,通过区位分析对上海浦东新区“八五”期间的地价空间格局进行预测,作为对我国城市地价空间问题研究的尝试。 一、地价理论及国内外地价空间研究现状 马克思指出,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计算的”;土地价格“即一定年数的地租,或者说,一定年数地租的总额”。而地租,马克思认为其价值实  相似文献   

17.
王松 《当代经济研究》2021,315(11):38-46
大卫·哈维的城市地租理论为理解房地产金融化的内生性及其背后的地租与土地所有权作用,提供了一种供给侧的分析视角.该理论系统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地租的基本判断,指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是通过营造建成环境、刺激需求竞争、加强供给阶级垄断,从而创造并占有更多城市地租,并将其转化为利润.哈维区分了带来城市地租的资本循环与收入循环,揭示出房地产金融化积累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这种价值转移是对劳动者财富的掠夺,加重了剥削;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变为经济社会危机.从中汲取理论启示,应当结合需求侧状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防止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经营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和城市管理者们关注的热点。城区内的国有土地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现在不少城市都以“经营土地”为手段筹措更多的城市建设资金,如浙江省杭州市2001年经营土地的收益为40多亿元人民币,已成为杭州市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要搞好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挂牌交易等工作,对城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明确的认识,即经营城市的重点是经营好城市的土地。“经营城市”实质上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城市政府职能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是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说“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紧。农村富起来容易,贫困下去也容易,地一耕不好就完了。”农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建国以来,地权问题的第一次飞跃。它的特点是“三权分离”,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户家庭拥有土地经营权,政府拥有土地管理权。它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它从根本上引发了农业直至城市的改革。完成了短缺农业到结构上的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过渡。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的改革深入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已经是强弩之末,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所以农村急盼着新的改革措施,地极归属是这些新的改革措施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林自新 《技术经济》2005,24(10):9-11
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模式向“分级所有、分级管理”模式转变,有利于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种关系,缩短委托代理链条;有利于每一级政府对其所管理的国有资产具有完整的所有权,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有者虚置”的问题。确立中央政府和地方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在不同领域的划分标准,成功实现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