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不当得利制度起源于罗马法,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西方各国不当得利制度都已相当成熟。我国法制建设只有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如同大多数法律制度一样,我国不当得利制度也是不够完善。法律移植移植是我国法制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作为英美法系代表的美国,其不当得利制度业已完善,移植美国制度的可行性值得考量。美国不当得利制度得益于其判例法的发展,而我国沿袭大陆法系的传统,美国制度在我国有诸多不适之处,该项移植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场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在我国发展较快,而相关的法律制度研究却严重滞后.本文从英美法系国家与地区最终用户法律制度判例、现状以及主要应注意的问题入手,全面介绍了最终用户主体资格、交易性质、不当得利制度等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
刘慧婷 《金卡工程》2008,12(9):52-52
救济制度是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关于价格听证制度的研究多数是探讨完善听证程序本身,而少有关注救济制度的文章.目前我国价格听证法律责任的规定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救济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软弱无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制定统一的价格听证规则规范,并将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将价格听证的救济有效纳入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中.  相似文献   

4.
公司僵局与股东滥权是现代公司运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形成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公司法的制度安排。为保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的司法解散进行了规定。但由于该条规定过于概括,缺乏可操作性,加之欠缺公司司法解散的配套规定及司法经验,使得司法解散在司法实践中困难重重,在此有必要对第183条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5.
庄海霞 《中国外资》2008,(7):162-163
根本违约是从英国普通法上发展而来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在现代各国的合同法中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根本违约制度的概念、构成及界定标准及其法律效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介绍了根本违约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国际法现行立法中的运用,且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对其在我国的司法适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本违约是从英国普通法上发展而来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在现代各国的合同法中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根本违约制度的概念、构成及界定标准及其法律效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介绍了根本违约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国际法现行立法中的运用,且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对其在我国的司法适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恶意抗辩是票据法上对人抗辩切断的例外,是票据法中保护票据债务人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及实践对恶意抗辩的法律效果存在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对间接后手的法律效果,需要在法律和实践中得以规定。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我国票据法理论及其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徐政 《时代金融》2014,(1Z):316-316
恶意抗辩是票据法上对人抗辩切断的例外,是票据法中保护票据债务人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及实践对恶意抗辩的法律效果存在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对间接后手的法律效果,需要在法律和实践中得以规定。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我国票据法理论及其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叶锋 《云南金融》2012,(6X):310-310
我国公司法20条和64条规定公司人格否定制度。但对对构成要件、程序规则、法律效果规定极为粗陋,司法实践中判决对公司人格否定认定和理由之阐释也极为简单。本文运用判例比较方法,从德国司法实务对直索理论和美国司法实务对刺破公司面纱的见解,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立法和判决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叶锋 《时代金融》2012,(18):310+319
我国公司法20条和64条规定公司人格否定制度。但对对构成要件、程序规则、法律效果规定极为粗陋,司法实践中判决对公司人格否定认定和理由之阐释也极为简单。本文运用判例比较方法,从德国司法实务对直索理论和美国司法实务对刺破公司面纱的见解,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立法和判决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张晓艳 《金卡工程》2010,14(6):18-19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权缺失,不仅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现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完善委托监护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已经确认了委托监护的合法性,但其规定过于笼统、原则,缺乏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将委托监护上升为法律,并在特别法中对其予以具体规定,在具体内容上明确委托的形式,细化被委托监护人的任职资格,具体规定被委托人的权利及其责任承担等,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市场退出的制度缺陷近年来,我国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逐步走向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还是十分滞后。市场退出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缺乏统一、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法律规定,法律条文过于简单、粗糙和分散,相互抵触和法律真空的情形并存。缺乏专门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至今仍未出台,存款保险的职责实际上是政府承担的。商业银  相似文献   

13.
王一行 《河北金融》2022,(2):47-49,6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环境问题呈现高技术化、广泛化及多元化特点.法律侵权法律的目标即是通过强制手段规制环境侵权问题,使社会福利最大化,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我国法律规定与制度设计中尚并将法经济学与环境侵权的制度认定与法律后果紧密结合,也就为司法实践带来了更多元、深刻的挑战.本文基于法经济学基本理论,探讨法经济学在环境侵权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以制度设计引入,对我国的环境侵权司法实践提供依据及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戴鸿誉 《金卡工程》2009,13(10):82-82
政府信息公开中例外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行政机关信息不公开的托词.我国目前对政府信息公开例外制度的立法存在着规定模糊、相对不公开信息没有细化、法律规范之间不统一等立法缺陷影响了法院的对此类案件的受理,再加之诉讼中举证责任不明确等弊端,影响了司法救济的良性运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司法救济制度上的改进,以期对该制度的完善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5.
许迪 《海南金融》2023,(9):74-85
我国是实行外汇管理制度的国家,为实现有效管理,我国有关法律曾规定,未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批的跨境担保合同无效。在早期实践中,司法裁判者多援引法律规避或公共秩序保留,通过排除本应予以适用的域外法,以适用中国法,进而实现前述规定欲使合同无效之目的。2010年,国际私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定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入法,并作为法律规避或公共秩序保留的有效制度替代,成为司法裁判者处理涉外担保纠纷时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内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并基于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对于跨境担保合同的审批要求不再被认定为影响合同生效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该项规定在涉外司法实践中亦不再被认定为国际私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律事实,是债产生的依据,我国民法第92条是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即“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相似文献   

17.
支元  敖利志 《金卡工程》2010,14(4):37-38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岗位增长缓慢,高校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共识。现行立法对于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主要是一些实体性规定,实施规程和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甚至缺失,导致诉诸法律程序时缺乏可操作性,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法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分编草案(一审稿)》首就添附制度做出规定,但对添附求偿关系仍用语模糊,未言明请求权性质.本文拟结合比较法及学说观点,对比添附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目的、论证区分所有权及物上财产价值、着重分析"无法律上原因"此一构成要件,以证成不当得利制度解决添附求偿问题的正当性,并试图对《草案》117条做出恰当解释.  相似文献   

19.
蒋陆军 《金卡工程》2010,14(2):96-97
基于对具体司法环境在构建法律制度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我国具体司法环境的分析,以民事举证责任制度质和量两大方面的具体内容为例,反思了目前我国立法和研究在构建相关制度时对具体司法环境的忽视,指出应以特定的司法环境和土壤为依据构建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乃至整个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累积投票权制度立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非常普遍,究其根源,上市公司中的一股独大、<公司法>对表决权的规定简单、现有表决权存在缺陷、中小股东法律意识淡漠是主要原因.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在<公司法>上明确赋予小股东一定的权利,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在法律上推行强制性累积投票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