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置换粮食企业产权和置换粮食企业职工身份(以下简称“两个置换”),是解除企业对政府、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促进粮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实现粮食扭亏增盈的客观需要。对于这一点,在粮食系统上下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两个置换”的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一是部分置换模式:即对系统内部分企业进行置换。有的主张“倩女”先嫁,即把目前经营情况良好,负担较轻或甚至没有负担的企业先进行置换;有的则主张“丑女”先嫁,即只对那些目前经营难以为继、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置换;二是附营企业置换模式。即对系统内所有的粮食附营企业都实行“两个置换”;三是全部置换模式,还是粮食购销企业都实施“两个置换”。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模式即“全部置换模式”。  相似文献   

2.
置换粮食企业产权和置换粮食企业职工身份(以下简称“两个置换”)是解除企业对政府、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促进粮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实现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的客观需要。但在“两个置换”的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一是部分置换模式,即对系统内部分企业进行置换。有的主张“倩女”先嫁,即把目前经营情况良好,负担较轻甚至没有负担的企业先进行置换,有的则主张“丑女”先嫁,即只对那些目前经营难以为继、扭亏无望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置换;二是附营企业置换模式,即对系统内所有的粮食附营企…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初,湖南省桂阳县粮食局根据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企业改革改制的精神和要求,从本县粮食企业实际出发,强力推进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两个置换”为核心、以解除“两个依附关系”为目的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对全县16个国有粮食企业437宗资产置换了国有产权关系,筹措改革成本3388万元;全县887名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含离退休职工176名),除15名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外,其余872名全部转换了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有偿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和依附关系,改革改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企业改革改制后,县粮…  相似文献   

4.
益阳市粮食系统共有独立核算企业140家,其中购销企业79家,附营企业61家。目前购销企业已整体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有4家,正着手进行裁员的有28家;附营企业全部依法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有2家,破产18家,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的5家,整体承包或租赁经营的10家、联营1家。至2003年4月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有在册职工12 796人,其中:购销企业职工7 522人(在岗人员3 284人,下岗分流4 238人),已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348人;附营企业职工5274人(在岗人员931人,下岗分流4 343人),已依法解除劳动关系137人。1 初步成效1.1 “两个置换”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1年9月,小河口米厂成功进行了“两个置换”改革,依法解除了原企业78名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并与市农科所实行股份合作,组建了“益阳粒粒晶粮食购销有  相似文献   

5.
去年南平市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出的“企业全面改制,职工全面置换身份,规范组建购销公司”的部署及要求,是实施了“双置换”坟要模式(即企业资产转换变现,职工全员置换身分)。按此部置,南平市级国有粮食企业除南平市粮食购销公司(由原南平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与延平区12个基层粮站合并而重新组建),南平国家粮食储备两家政策笥企业预以保留外,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则都实行“歇业”,企业1097名职工,除购销公司,储备分别保留50和40名编制(帝行竞争上岗),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的140名职工和已进入“中心”的39名职工外,其余800多各职工则将一律置换身份,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因此,市级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率主达95.44%,粮食商业企业,粮办工业企业则不复存在,个别县(市)政府甚至还提出,凡是国企业(包括政策性的粮食购销企业)一个也不留,一律预以“双置换”。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02年第3期登载的《冷水江市粮食企业“两个置换”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文,介绍了冷水江市粮食企业“两个置换”的成功经验。透视这一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启示之一:思想解放是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通过解放思想,该市对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一是在改革深度上,突破了过去不痛不痒、小改小闹的做法,直接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实施企业国有产权和职工全民身份两个置换,使改革具有彻底性;二是在改革范围上,突破购销企业等待、观望的思想,购销企业和附营企业一道改革,资产一并处…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我局稳妥推行粮改以来,用了近四年的时间,从主附营业务分离,实行富余人员分流,工业企业全面破产终结到全员置换身份,企业实现股份制重组改造,将原有2200多名职工缩减为216余名员工,17个企业改造为三个投资控股企业,两个国有独资企业、一个国有参股企业,完全按照优化配置资源、尊重经济流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粮食购销企业.  相似文献   

8.
通过产权转让 ,“置换”企业的国有性质 ,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关系 ,让企业走向市场 ;通过一次性补偿 ,“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 ,解除职工对企业的依赖关系 ,让职工走向市场 (简称“两个置换”) ,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客观需要 ,也是促进粮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实现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的客观需要 ,是目前粮食部门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必须坚定不移 ,积极稳妥地推进。今年以来 ,笔者通过去基层粮食企业开座谈会 ,公开征求意见 ;个别上门走访 ,谈心等方式 ,掌握到粮食企业职工对“两个置换”的以下 3种思想状况 :一是依恋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9.
1  改革的初步成效    湖南省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组改制的已达到600家。1.1  企业改组、改制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产权制度入手,采取股份制、租赁制、拍卖等各种有效方式,改革产权制度,理顺产权关系,特别是附营企业改革有了较大的进展,购销企业改革也已起步。1.2  大力开展以“置换职工身份”为主要形式的人员分流工作  1998年以来,各地粮食部门采取定岗定员、竞争择优上岗以及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安置渠道等办法,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目前,全省粮食企业已分流人员5.8万人,其中解除劳动关系达4 0…  相似文献   

10.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何由过去执行政策的“载体”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必须以极大的勇气和气魄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造。一、重组整合,创新产权机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涉及到农民利益和国家安定等诸多敏感问题,各级政府都比较谨慎。改革要本着企业可能,市场可行,效益可靠的原则,对企业进行实事求是的会诊,把粮改政策规定的高难度动作和企业自身改革需要的自选动作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改革。1.置换职工身份,千斤重担大家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虽然实现了减员50%以上的奋斗目标,人浮于事的弊端得到一定克服,但是,职工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1.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难以到位1.存在的问题从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下简称“购销企业”)自身的改革现状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政企难以分开粮食主管部门对粮改要求还不适应,有意或无意参与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粮食主管部门的人员工资和经费有的没有纳入政府序列,依赖购销公司解决;粮食局与购销企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仍兼任购销企业负责人。二是人员难以分流。一方面由于粮食附营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经济实力远远不及购销企业,职工不愿去。另一方面再就业比较困难。虽然政府实施了再就业工程,但僧多粥少,且购销…  相似文献   

12.
国有粮食企业包括以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性收购、储存业务为主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粮油加工业务活动为主的国有粮食附营企业两部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中国粮食流通体制分步顺利地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似文献   

13.
《齐鲁粮食》2007,(3):9-16
一、2006年粮食工作简要回顾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一是成功破解“三老”难题。累计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粮”库存压力彻底解决。“老人”得到妥善安置。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粮食企业重新竞聘安置近3万人。“老账”近90亿元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其中1998年6月以后政策性财务挂账30亿元。二是企业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对162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重组粮食购销企业713家。其中,国有独资或控股284家。三是进一步奠定了粮食事业发展的基础。广大粮食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多地运用市场和法律的办法、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工作: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2004和2005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批示我省粮改经验,全国县级国有粮食购销改革现场会2004年在我省召开,我省去年还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4.
《齐鲁粮食》2006,(9):4-10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是“三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老粮”问题,几年来全省粮食系统共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人”问题,全省共筹集改革成本18.1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退休、内退等15535人,累计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91894万元。在粮食职工依法纳入地方社保体系的基础上。分流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其中新组建购销企业竞聘安置17350人。新经营实体和原经营性企业安置10703人。“老账”已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划转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到6月底,全省累计剥离、划转政策性财务挂账85.2亿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改的深入,国有粮食企业的内部改革也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根据江西省政府的精神,该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工作重点是“加大职工身份置换力度,实行全员合同制,与企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就是通称的“两个置换”)。目前“两个置换”的改革工作在全省各地的国有粮食企业中已全面启动,根据各地的实际操作中的体会,普遍认为在“两个置换”的改革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改制资金很难筹集,企业无自由资金,地方财政支持有限,致使职工身份置换的补偿金缺口很大,阻碍了“两个置换”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粮食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两个置换,两个解除”,即职工置换身份,企业置换产权;解除职工对企业的依赖,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目前,全省绝大多数企业已完成“一个置换”和“一个解除”,但与改革的最终目标还相差甚远,用辩证法的认识观去分析,尚未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为此,笔者以华容县粮食企业改革为例,试图探讨粮食企业后续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南县国有粮食企业改组改制稳步推进,自2003年4月开始不到1年时间,全县粮食系统14家附营企业改制3家,依法破产11家,解除债务8000多万元;2140名在职职工“全体起立”置换了身份,其中420人实行内退内养,300多名职工带资竞聘上岗,其余1000多人通过资产盘活处置得到一次性经济补偿后已另谋新的出路。在企业改组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冷水江市粮食系统积极实施“两个置换”,深化企业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企业包袱减轻、亏损减少,一个新的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一    冷水江市粮食系统原有独立核算企业11个,其中购销企业3个、附营企业8个;在册干部职工784人,其中购销企业250人、附营企业534人。退休人员109人。计划经济时期,全系统每年正常销售贸易粮3万 t左右。随着粮食销售市场的逐步放开,市场份额逐年下降,最少时已不足原销售量的1/3。据2000年底统计,全系统资产总额为17 428万元,负债总…  相似文献   

19.
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基本完成了以职工身份置换、理顺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继之而来的,将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的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20.
自2001年4月以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粮食局对所属11家粮食购销企业和13家附营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3244名职工与企业依法解除了原有劳动关系,或曰身份置换,置换率达87.45%;全系统在册职工减少到500人,每年减少人员工资支出2600万元;盘活存量资产920万元;改革当年,政策性亏损比上年下降13%,费用总水平下降7%;附营企业亏损额则下降75%。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系统粮食经营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同比减亏30%。收缩战线,择优做强,开辟粮油经营的第二战场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