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民工荒”——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初以来,我国福建、广东、山东等地陆续出现了“民工荒”,这是继我国近二十年“民工潮”之后首次出现的“反民工潮”现象。如同看待“民工潮”一样,社会各界对“民工荒”也是褒贬不一,有为之喝彩的,有为之担忧的。笔者认为,无论昔日的“民工潮”,还是今日的“民工荒”,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 一、“民工荒”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的结果 不管农民离开土地来到繁华的城市,还是农民离开城市回到农村,都是  相似文献   

2.
刘春辉 《商场现代化》2007,(21):368-369
本文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出现的“民工潮”到“民工荒”现象出发,通过全面、细致地解读“民工潮”到“民工荒”产生的根源,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以期能够为有关部门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春辉 《商场现代化》2007,(7X):368-369
本文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出现的“民工潮”到“民工荒”现象出发,通过全面、细致地解读“民工潮”到“民工荒”产生的根源,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以期能够为有关部门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周利兵 《商》2014,(2):254-254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成为描述中国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流动的专用名词,然而,近几年来,“民工潮”慢慢演变成“民工荒”。特别是2007年以来,“民工荒”一词在网络、电视等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随之“民工荒”现象也随之进入大家的关注当中。本文试图分析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2004年似乎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之前,大家关注的是每年春节之后汹涌而至的"民工潮";之后,不期而遇,让人惊呼在经济相对活跃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无论"民工潮"问题,还是"民工荒"问题,都是"三农"问题一种实实在在的反映.其本质就是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村是农村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及其路径对缓解城乡矛盾,提高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80年代的改革释放了当初被严重束缚在农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得以从农村走出来,以农民工的身份走向城市,一时间神州大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劳动力,“民工潮”一时兴起。一直被认为是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却在21世纪的头几年(确切地说应该是2003年)出现了短缺现象.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已经存在了一年多的”民工荒”问题.是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两会“上,改善民工待遇也成了代表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庞博 《中国电子商务》2014,(21):303-304
2004年,珠三角首现大规模的“民工荒”.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文章通过对“民工荒”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刘易斯拐点出现所需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拐点远未到来的结论,并提出解决“民工荒”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来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善待民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 才能营造出一个留住民工的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成艾华 《商业研究》2006,(2):150-154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重大变化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了真正的含义。在“民工荒”的视野下,运用2004年湖北省恩施州的最新调研资料,就地处内地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分析,对于内地农村来说,农民外出务工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仍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地方政府应针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存在的问题统筹解决,把“打工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培育,着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哈继铭 《新财富》2010,(4):28-28
自2006年开始,中国沿海地区逐渐出现了“民工荒”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这一现象暂时消失,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媒体再次广泛报道“用工荒”。2010年春节之后情况略有缓解,但仍比往年严重。目前,“民工荒”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仍是区域性的,缺工最突出的地区是珠三角和闽东南的加工贸易出口业;愿意外出务工的民工数较往年下降;在外出民工中,去往中西部占比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80年代的改革释放了当初被严重束缚在农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得以从农村走出来,以农民工的身份走向城市,一时间神州大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劳动力,“民工潮”一时兴起。一直被认为是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却在21世纪的头几年(确切地说应该是2003年)出现了短缺现象,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已经存在了一年多的“民工荒”问题,是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两会”上,改善民工待遇也成了代表热议的话题。据媒体报道,仅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缺口保守统计就高达200万人。大量农民工纷纷离厂,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顿陷困窘。一些缺…  相似文献   

12.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中国的劳工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工权益的缺失是"民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民工权益保障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办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致富天地》2004,(12):11-13
曾几何时,被称为“民工潮”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大军,似乎总是处于一种招之即来的“无限供给”状态。谁也没有想到,在拥有9亿农民和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中国竞出现了“民工荒”——从年初开始至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劳动力市场纷纷告急,普遍缺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专项调查表明: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企业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主要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和有  相似文献   

14.
对“民工荒”新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中国一些省份出现了“民工荒”,“民工荒”说到底无非是劳工的需求和供给发生了变化。因此,首先从影响劳工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对当前“民工荒”判断的一些结论,最后针对“民工荒”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销售与管理》2010,(3):14-17
春节刚过,从东南沿海向中西内陆,“民工荒”似呈蔓延之势,“用工短缺”俨然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新问题。“民工潮”冲刷的印记还清晰可见,“民工荒”转眼便汹涌来袭,在这一景象变幻的背后,隐约凸现出的是中国经济的变局。  相似文献   

16.
"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然而近期出现的"民工荒"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本文论述了中国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的原因,以及"民工荒"现象的真正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5)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纷纷流入城市,"民工潮"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各个一线城市蔓延。然而,2004年春季,中国用工市场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由"民工潮"转变为"民工荒",珠三角地区的民工荒问题最为严重。本文从"民工荒"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研究"民工荒"现象的重要意义,从国家、珠三角地区、企业和劳动者自身等方面研究产生"民工荒"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公平视角看我国的“民工荒”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商场现代化》2007,(36):350-351
我国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转变,是特定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公平的缺失。要解决"民工荒"问题,企业必须善待民工。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市场"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民工创设公平就业的外部环境,使民工能共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理性经济学人的农民工在企业实际工资不升反降而农村收益上升的情况下做出回流行为,由此使得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多年的"民工潮"逐步被"民工荒"所取代。而企业工资低的根源在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低下。因此要解决民工荒,关键在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0.
许畅  刘鑫 《致富时代》2010,(11):169-169
近些年来,“民工荒”问题目渐突出,关于民工就业问题也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这一现象也逐渐从东部地区的局部就业问题发展到了全国性的“民工荒”,本文从“民工荒”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最后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