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定量化的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产生的效益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而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大致分析出各产业变动对经济的贡献。因此。文章运用偏离——份额法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划分方法,利用偏离——前额法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苏南城市群地区产业结构具有相对优势,对经济增长偏离有积极贡献;而苏中和苏北城市群地区产业结构都具有一定劣势,对经济增长偏离有迟滞效应.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均处于东部沿海地区,但是其发展较为落后.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对于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极为深刻,要形成良性的竞争或积极的互补关系才能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本文从代表城市产业结构主要矛盾和地位的工业结构关系着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的工业结构关系进行定量测度及定性分析.最后结合相关区域发展理论和工业结构关系现状,给出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建设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备受关注,在分析其六大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给予各城市群明确的功能定位,应由"强化核心、沿轴发展、辐射推进"模式的"点轴圈"论互动机制支撑六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通过等级、规模、职能、空间布局方面的优化促进中部地区各城市群整合,引导其发展前进,最终促进中部崛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辽宁中南部区域内各气象站点1954~2014年气象监测数据,采用SPI干旱指数对辽宁中南部1954~2012年的干旱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SPT干旱指数旱涝评定标准,分别统计了年尺度和季节尺度区域不同程度干旱发生的频次。研究结果表明:从1954年~2014年,辽宁中部发生总干旱的频率为60.1%,发生极端干旱的频率为1.7%,南部区域发生总干旱的频率总体低于中部区域,为55.7%;辽宁中部和南部均在冬季较易发生干旱,频率分别为72.8%和66.8%,在夏季出现极端干旱的频率最高,且中部高于南部,分别为3.2%和2.8%。研究成果对于辽宁南部和中部区域干旱评估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IT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面对全球制造中心向我国转移,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我国区域IT产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竞争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广东等五省市是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之中的"明星"市场;山东等三省市是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之中的"金牛"市场;内蒙古自治区等六省市是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之中的"幼童"市场;辽宁等十一省市是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之中的"瘦狗"市场.本文研究结论与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对我国各省、市制定和实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心城市的出现、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区域“圈层”经济形态演变的研究。本文将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涉及的“微观主体”、“中观层面”和“宏观整体”融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得出如下结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应在区域“圈层”经济内部实现产业企业的合理转移、分工和技术扩散来提升“圈层”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再通过产业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实现不同“圈层”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协同升级。并最终达到提升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本文选取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效应: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还是对工业经济的带动效应,东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解释,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辽宁工业振兴的关键,科学地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是区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阐述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其他省市进行比较评价,提出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1.
罗勇  高爽 《工业技术经济》1900,38(12):41-50
本文将制造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引入泰尔指数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衡量标准, 基于2004~ 2017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和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计量模型, 进一步将地区分为东、 中、 西3个区域, 研究了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和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促进作用, 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有抑制作用, 对中、 西部区域产业升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正态变化函数对辽宁中部区域不同历时(1d和3d)设计暴雨组合概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态变化函数可有效降低样本转换信息失真量,相比于其他理论频率函数,在区域不同历时下的设计暴雨组合概率计算结果最优;辽宁中部地区1d和3d在相同频率下组合概率在40%~60%之间;相比于单概率设计暴雨,组合概率下的设计暴雨的设计标准更高,更利于区域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的作用大小是通过衡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在国家中的作用,产业体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体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合性和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协调度、集聚度、竞争度三维模型,构建由28个指标组成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为城市群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路径提供依据。我国三大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发展指数分别为:珠三角城市群51分,长三角城市群47分,京津冀城市群43分。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是未来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与重要地理单元。本文在机器学习Wasserstein距离算法思想的基础上,运用矩阵扩张Sinkhorn算法和熵正则化约束法改进Wasserstein距离算法及其求解方式,通过假设检验与蒙特卡洛模拟构建产业共聚指数,测算中国城市群的产业共聚水平。测度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群同二位数行业内产业间的共聚水平大于跨二位数行业产业间共聚水平;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共聚特征,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上述城市群内部偏向共聚;2007—2013年间中国城市群产业空间共聚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不同城市群的演化模式存在差异。本文还利用产业共聚指数的方向性,分析了不同城市群产业空间核心产业的差异,绘制出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对产业共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关联、技术关联与规模差距对产业间共聚的影响显著为正,行业内部竞争水平从共聚和被共聚两个方向抑制产业间共聚趋势;城市群层面诸如政府规模等区域特征均与产业间共聚水平负相关。据此,本文提出了实施城市群产业空间治理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中心地理论和位序——规模理论,以我国三大城市群和7个重点建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分析和位序——规模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群发展机制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发展演化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市场参数、政府因素、交通条件是重要的解释变量,以市场为主的社会消费总额和政府财政支出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城市体系演变影响很大,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城市群城市体系演变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碳排放约束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差异性和产业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缩小全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省域间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进一步考虑碳排放约束,发现碳排放约束正向调节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西部地区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最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子维度在产业智能化和区域经济差距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该区域涵盖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区域,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及周边区域,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及周边区域。武汉、郑州、长沙在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排在中部城市前列。该区域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是主要的棉产区,同时,湘鄂也是我国主要的苎麻产区。"十一五"时期,该区域的服装产量、销量快速增长。目前,该区域的城市化率低于全国水平,未来的消费空间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EPIC模型并结合双源蒸发模型对辽宁中部平原区潜水蒸发进行时空分布计算,并结合实测蒸发皿蒸发对模型进行适用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EPIC模型在辽宁中部平原潜水蒸发具有较好的适用性,EPIC计算的潜水蒸发和实测蒸发在时间上具有较为一致的相似性;平原区作物区域潜水蒸发量明显大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七个地级市产业结构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既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也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进。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四川省川东北七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看出南充在川东北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从结构上规定并体现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对规划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鹿泉市产业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鹿泉市经济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经济运行中已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已不再起主导作用。建议鹿泉市今后应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深挖区域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使区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