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居民福利最大化视角,分析地方政府负债与居民福利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负债通过“净收入效应”和“环境污染效应”的作用机制,从而对地区居民福利产生非线性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地方债增长与居民福利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地方债增长超过转折点以后,地方债务增加使得居民福利下降。分地方债务发展阶段看,2005年之前最优居民福利的地方债增长转折点大于2005年之后最优居民福利的地方债增长转折点。分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看,城镇居民最优福利的地方债增长转折点小于乡村居民最优福利的地方债增长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基于这一目标而实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企业显著降低了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同时提高了实业资产的投资比例,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脱虚向实”;随着政府审计监督力量的增强,上述正向驱动效应进一步强化。机制检验发现,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有助于规范政府债务资金的举借,缓解信贷市场资源错配,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进而提高实体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形成促进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市场推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改善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加投资实业的获利空间,形成激励企业进行实体投资的“政府拉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财政压力较大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释放财政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红利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24日,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上发表首次公开演讲时表示,财政部正在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将针对不同类型地方债分门别类地采取政策,力求先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之后会研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给地方政府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6月27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做201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强调,将通过严控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以及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等多种举措,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这些为我国加快建立市场化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奠定了明确的政策基调,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李冬洁  刘煜辉  赵庆明  梁嘉 《英才》2012,(2):102-103
地方政府除了财政收入、卖地,还可以变卖平台融资项目和国有资产,但这些是否能够抵挡违约的风险?欠了债总是要还的。2012年第一批到期的地方债说来就来了。根据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12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有1.84万亿元,而让人忧虑重重的是,在经济下行趋势和地产调控下,本来就让人捏一把汗的地方债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财政分权角度分析了地方债从形成到治理的全过程,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人均GDP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正向影响。基于此,从加快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建设、培育地方税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谢泽锋 《英才》2012,(11):110-111
在"稳增长"口号下,举债冲动,又将地方政府继续推向债务难题。地方债"自治",是一剂良方,还是病急乱医?"如果中国今后能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债务体系,地方债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就会基于自身的养老金、福利等问题来考虑是否购买,这样就构成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约。"在近日的"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自己对于地方债解决办法的一种假设,并且列举了几大好处。一时间,地方债本地化  相似文献   

7.
依据权变理论观点,将产权性质和政治关联作为情境因素,探讨政府干预对企业过度投资及其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干预加剧了企业过度投资,对民企影响更大;(2)民企政治关联能弱化政府干预影响,国企则恰恰相反;(3)政府干预降低了民企经济效益,提升了国企社会效益。研究结果揭示了产权性质、政治关联对政府干预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资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创新和完善治理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的建设规划都在进行“两庭”的基本建设。“两庭”的基本建设加大了各级法院基建支出的投入,也让法院背上了沉重的基建债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的5个中级法院和34个基层法院的审判综合大楼及190个人民法庭的办公用房所形成的债务达14025万元,其中:经地方政府批准立项建设而形成基建欠款的法院58个,占52%,总计欠款11298万元(欠银行贷款3156万元,欠承建单位5864万元,欠本院干警120万元,其他欠款2158万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全国地方债为融资结构均值比较标杆,选择广东地方债的政府层级结构、融资主体结构以及融资渠道结构三个不同的融资结构视角,深入分析了广东地方债融资特征及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方债融资结构风险体现为:市本级政府地方债规模高度集中,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使得财政债务负担较大,融资平台严重依赖财政性资金,地方政府严重依赖于金融信贷渠道,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全国地方债为融资结构均值比较标杆,选择广东地方债的政府层级结构、融资主体结构以及融资渠道结构三个不同的融资结构视角,深入分析了广东地方债融资特征及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方债融资结构风险体现为:市本级政府地方债规模高度集中,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使得财政债务负担较大,融资平台严重依赖财政性资金,地方政府严重依赖于金融信贷渠道,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级政府债务风险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财政收入分解为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假设三类收入分别服从扩散过程,利用伊藤引理和投资组合理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测算模型。省级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较大,“土地财政”的影响相对较小;偿还债务的期限越长,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越低;东、中、西部地区的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存在显著差别。西部地区省份的违约风险最高,东部发达地区的违约风险最低。发债试点的8个省市的违约风险普遍较低。四是如果偿还期限为5年,有29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低于50%。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增长趋紧,一批地方债将密集到期……地方债风险会不会爆发?目前,审计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地方债务审计风暴。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通报,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为15万亿元至18万亿元。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都是多个融资平台在同时操作,银行、债市、影子贷款机构甚至单位和个人都成为数量庞大的地方债务借出者。在显性的地方政府债务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地方政府担保债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空间视角,从“晋升锦标赛”的现实出发,将地方政府债务竞争内嵌于一个三部门均衡模型,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竞争对私人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之间策略性的举债博弈,不仅挤出了本地私人投资,而且通过空间溢出对竞争对手地区私人投资产生间接挤出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平均而言,相邻地区地方政府债务每上升1%,本地私人投资下降约0.17%。应当重视地方政府债务和私人投资之间的空间联系,从全局视角出发,统筹协调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促进私人投资回暖的政策体系,改革现有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及政府需求管理政策的推进,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不断发生,并形成巨额逾期债务压力,加大了地方财政运行的风险。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解并防范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确保地方基层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及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组织权力、专家权力、声誉权力、所有权权力四方面构建CFO综合权力指数,基于2008~2017年沪深A股数据,分析了CFO权力对企业债务违约概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CFO权力越大,企业债务违约概率越低,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较大权力的CFO通过降低业绩波动性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发生债务违约。本文从CFO权力视角拓展了债务违约影响因素研究,对企业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违约风险成为当前我国债券价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债券发行主体及其实际控制人的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对违约风险的调整及债券价格的影响路径成为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地方政府城市投资类债券发行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对比不同债务主体背后债券定价差异后发现:以地方政府为背景的城投类企业发债时,其政府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对债券定价均有重要影响;以投资性地方融资平台为债务主体的城投债,其获得的地方政府支持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衡量政府未来财务状况的隐性指标能较好地预测政府对债务主体的支持情况,并且政府依赖程度高的债券在后续二级市场中回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文以国务院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对民营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并且上述效应在财政压力较大、法律制度环境较差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裕的地区和盈利能力较弱、融资约束较高、劳动雇佣需求较大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促使地方政府偿还了拖欠民营企业的账款,并显著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讨论发现,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主要扩大了民营企业对硕士学历员工和非生产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此外,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但却降低了资本密集度,且对员工工资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相对于投资规模,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对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的扩大作用更大,而且并不是员工工资的结构性变化所致。本研究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视角厘清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的微观经济效应,能够为整改地方政府欠款现象以稳定社会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地方债存在风险隐患,总体规模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低,部分地方政府有很大的偿债压力,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不足.地方债风险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地方融资平台的盲目扩张以及财政体制和政策因素等.针对地方债风险的成因,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分税制和预算制度,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引进民间资本及提高财政透明度等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方债务违约事件不断增加,如果出现大面积债务违约,将会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且地方政府将不能正常运作,最终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事实上,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借债增加地方资金流动性,对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随着债务规模由小到大,债务由短期到长期,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日益加大,由此引发了债务违约,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地方政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成为影响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新国有经济的角度来考察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和新国有经济的关联与特征,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双重风险——债务的偿还风险以及新国有经济的管理风险,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患债务危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