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汇率机制改革公告,我国将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首先对人民币货币篮子的构成和权重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仍是一种“参考美元为主的软钉住汇率制度”,并解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分析了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的利弊;最后对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稳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东亚货币合作和汇率协调的理论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获得较快的发展.其中早期的理论模型多是局部均衡分析,或者是应用博弈论建立的理论模型。通过建立三个国家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各经济体对美元或者日元的单一钉住不如钉住一篮子货币。在东亚汇率合作中,钉住以贸易为权重的货币篮子是一种纳什均衡,它可以缓冲美元与日元汇率变动对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由钉住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选用人民币汇率的日度数据对隐含的汇率权重进行了估计。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中美元具有很高的权重,表明在汇改后虽然人民币汇率在观测期内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在每日基础上保持对美元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钟俊亮 《商业科技》2009,(10):371-372
人民币汇率由钉住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选用人民币汇率的日度数据对隐含的汇率权重进行了估计。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中美元具有很高的权重,表明在汇改后虽然人民币汇率在观测期内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在每日基础上保持对美元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的最优选择,回归分析表明浮动汇率制度与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都不是东亚各国的最佳选择。作者认为在短期应采用各自独立钉住货币篮以提高各国的福利;而在长期,应在各自钉住的基础上实现共同钉住货币篮,建立区域性汇率安排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有效汇率的概念多年来,人们在考虑人民币汇率的时候多只考虑人民币和美元的双边汇价。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日趋多元化,仅使用双边汇率是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一种货币相对于多种货币的价值变化,因此一种货币的对外价值应该反映其综合购买力。有效汇率是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它与双边汇率的关系类似价格指数与各种商品价格的关系。构造有效汇率的第一步是选择“一篮子”有代表性的货币。第二步是为每一个双边汇率确定一个权重。如果构造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那么权重的确定就根据一国与其他国家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新加坡汇率制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也不是严格钉住一篮子货币,可简单称之为“软钉住篮子货币”。一些机构和市场人士认为, 中国最终将实行新加坡式的BBC (Basket,Band and Crawling)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上升2%,汇率为1$=8.11RMB。至此,争论已久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终于尘埃落定。此次汇率改革中采用的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不是许多学者之前所提出来的钉住一篮子货币,为什么呢?本文试通过对钉住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沿革的分析进而对本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汇率作为货币的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与宏观经济运行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汇率政策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实现。我国自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就明确提出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从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实际走势来看,我们的汇率政策体现的都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在央行对汇率的强有力的调控下,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已演化为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显然,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汇率调控方式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不一致的,也不符合中央关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值得思考。通过揭示汇率制度变迁的动力因素,阐释了汇率制度变迁的独特的主导影响因素和直接动力因素,继而借鉴制度变迁划分理论,引入“汇率制度创新均衡价格”概念对汇率制度变迁做出理论上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汇率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地阐明了我国入世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现阶段应重归真正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提出未来可考虑建立“一国两制”下“中元”共同货币区。  相似文献   

11.
以Montiel的理论模型作为选择实际基本经济要素的主要依据,在参考中外学者对均衡汇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用1980-2006年间相关经济变量数据,构建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分析表明:这段时期分别存在人民币低估与高估的问题。人民币均衡汇率应是动态变化的,钉住一篮子货币能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2.
王磊 《商业研究》2006,(1):102-104
分别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了人民币面临着双重压力———既有升值的外在压力又有贬值的内在要求这一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缓解双重压力的措施,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外缓解升值压力,对内扩大内需;接着,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短期,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期,改钉住汇率制度为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退出汇率目标区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东亚十一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以汇率波动为研究视角,在分析汇率波动与经济绩效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和日元与区域内其他经济体货币的汇率波动之间的比较静态相关性及二者的影响力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尽管人民币在区域内的相对影响力在逐步提升,但当前人民币仍不具备成为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能力;而就中日产业结构差异和贸易互补性而言,深层合作是人民币与日元博弈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视角,以劳动力平价为分析基础,分析在不对称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通过对中美劳动力平价以及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三国的劳动力平价的比较研究,发现对美元而言,人民币1998年之前存在着较严重低估,1998年之后低估程度缩小;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三国而言,10年来一直处于竞争性均衡中,在劳动力平价上不存在比较优势。因而,只有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考虑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影响,才能保证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The short- and long-run implications of real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Colombian bilateral trade commodities and non-commodities with its major trade partner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 with other aggregate variables, and the J-curve hypothesis. Long-run equilibrium on the Colombian bilateral balance of trade with a country is more common when the trade volume is denominated in terms of one of the world's main currencies—as is the case of commodity trade and trade with a country whose national currency is one of these currencies. No evidence of the J-curve was found in any of the analyzed Colombian bilateral balances of trade. Opposite to the predictions of the J-curve hypothesis, more common are the scenarios of short-run improvements in the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 following a devaluation than are those with instantaneous declines. Improvements in the terms of trade are found to have a long-run deteriorating impact on the Colombian balance of trade,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non-commodity trade. Policy 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at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in the Colombian terms of trade, as the ones recently observed, will ultimately be a detriment to the country's current balance of trade surplus.  相似文献   

17.
After the Asian currency crisis in 1997,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been strengthening their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deviation measurement for coordinated exchange rate policies in East Asia to enhance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surveillance process for their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We calculate an Asian Monetary Unit (AMU) as a weighted average of East Asian currencies following the method used to calculate the 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 Also, we calculate AMU Deviation Indicators which show how much each of the East Asian currencies deviates from a hypothetical benchmark rate in terms of the AMU.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MU Deviation Indicators and the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which mean international price competitiveness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e found stro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MU Deviation Indicators and the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except for some currenc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nitoring the AMU Deviation Indicator will be useful for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surveillance in East Asia in order to stabilise their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r price competitiveness among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理论之争及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一在对“固定”与“浮动”、“两极”与“中间”两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上的争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体系,汇率制度选择是一国具体情况的相机抉择,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不可能适合于所有国家和一个国家的所有时期。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民币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但由于中美经济结构、经济机制与增长水平不同,这种相对固定汇率制度与中美两国经济之间存在偏差,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和投机预期。2005年7月,实施新的汇率机制,迄今人民币安然无恙。中国在中美经济博弈中,重新获得汇率主权。本文根据结构增长理论、结构贸易政策理论、合作博弈理论、新汇率机制理论,评估人民币价值,分析人民币升值利益,提出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则、机制与路径及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