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认为阶级性、实践性、历史性和价值导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特品质,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的经济分析体系。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和基本理论存在严重缺陷,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也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有区别的,但是"把西方经济学专指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提法又是不妥当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主要存在于二者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分析经济问题的层次等方面.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大胆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中于我们有利的方面.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应该具有鲜明的制度特色 ,包括在创新与发展中应坚持正确的原则 ,对中国经济学进行明确的定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以扬弃的态度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成果 ,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原因,除了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外,也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服务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而西方经济学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为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统治服务,是具有辩护性的、非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学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及其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就世界经济层面来分析,世界主流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非主流经济学。但就中国而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则是非主流经济学。从较宽泛的角度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由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共同构成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是一个多流派、多元化、多学科兼收并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经济学园地,应是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营养库。中国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处于非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但是,它们也有其存在合理性,它们的科学成分也是中国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学界目前争论不休.本文认为,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以西方经济学为借鉴.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边缘化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最后对我国的经济学体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在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中引入竞争机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过时的、不应再“坚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制造“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割裂与对立的理论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指出邓小平理论等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一脉相承的源与流的关系,是继承、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不能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否定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应系统地深入地掌握,都不能照搬照套,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导,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更不能用西方经济学挤压和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中国主流经济学的争论是经济学繁荣和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中国改革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关于主流经济学争论的焦点.不能简单地取消“西学”作为一门经济科学的地位,不应当把“马学”与“西学”并存看成是两者的斗争和对立,而应当更多地看到两者在中国改革开放这同一个主题下面的共同作用.同时,要注意区分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学科的对象和目标.并且要创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学以保护中国改革开放当中已经形成的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正在和平崛起,但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较低。中华民族需要复兴,但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的指导。西方经济学有其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它维护私有制而反对公有制,承认差别而不主张共同富裕,主张自由竞争而反对政府调控,维护发达国家利益而无视发展中国家利益,更无解决“三农”问题之策,等等。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当然还需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可取之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城乡关系、地区关系、政企关系、官民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进一步作出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揭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它决定商品与货币、供给与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显示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科学方法。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资本是具有独立生产力性质的要素,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是体现剥削性质的社会关系。对资本性质认识的分歧建立在要素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而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论都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要素价值论的基础上判断资本的本质是生产力性质,失去了对社会关系的批判性。而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资本剥削性质的判断,割裂了资本和商品使用价值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要根据实践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价值论,并对资本性质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在近百年来的经济学发展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学派、不同的理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经济学的发展。有的所谓经济学理论,其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上都是违反科学的,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总结百年来经济学发展历史,摒弃左的宗教化的教条和右的数理化、繁琐哲学以主流自居的所谓经济学是历史的必然。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有益成果,重建商品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不应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也不应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思想。必须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果,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才能实现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呈现出两种融合范式,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古典向新古典演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异端经济学的融合,同时,也普遍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即研究的主题转换了、研究的领域扩大了、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派主要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经济学等。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最近数十年中在西方经济学界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工具和新的研究方法的自觉应用,以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罗默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进行了"修正",在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根据财产关系重新定义剥削。在这一定义的框架下,罗默对剥削的演进形式、剥削的不公正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十分明确的,其剥削理论对于进一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是,罗默的剥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他所设计的诸多标准和方案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诞生于19世纪中叶,它反映了18世纪、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的现实.但是,有学者把马克思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所作的一些分析和结论,直接照搬或运用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就未必正确了.现实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完全不同,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才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今天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阐述——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难以说明四个实践与理论问题。应当深刻领会和阐发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有关阐述,将其修正为:资本家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动机和行动与现实生活中剩余价值总是有限的之间的矛盾。确立这一基本矛盾的新表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