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盛蕾 《商场现代化》2008,(2):251-252
近年来,会展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地纷纷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发展会展业,向会展城市方向迈进。本文从对会展城市的界定入手,分析会展城市的形成条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我国会展城市的发展模式,以便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形式的不断提升,以及会展经济影响力的扩大,社会对会展经济的认识正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领导人把加速会展业的发展当作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为此,争相把"会展行业活动"吸引到自己的城市举办,也成为他们促进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年,国内举办的形式各异、规模不等、冠名繁多的"会展行业活动"达数十个。那么,会展城市应该选择举办什么样的会展行业活动?如何通过会展行业活动促进城市会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州会展业发展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业发展被成为城市经济的“晴雨表”和“助推器”,近年来,苏州会展业逐步形成,并全力打造“会展城市”形象。本文分析了苏州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同时对苏州会展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会展业是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和国内外优秀会展城市相比,许多方面仍处于探索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宁波会展业带来的机遇,然后分析了宁波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最后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宁波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重庆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庆发展会展业的对策建议,探索加快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多种途径,为将重庆打造为中国西部"会展之都"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6.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的美称。会展的品牌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发展中国本土的会展品牌,对于推动中国会展业乃至繁荣相关行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会展的品牌打造,既有一般品牌打造的共通之处,也需结合会展业的特殊要求;既要借鉴国外成熟的会展品牌发展经验,也要结合自身会展经济发展环境与所处特定阶段的特征;既要"师夷所长",也要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7.
进入"十三五规划"时代,会展业以其强劲的经济活力带动了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会展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为会展人才培养提供更实用的对策,为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摸索出更适合的道路。这也将会提高我国会展业的质量水平,促进人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打造会展之都的激烈竞争中,各城市进行实力比拼的卖点不再是硬件设施,软件水平才是现代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中,会展公司、会展人才的综合水平将决定这个城市的‘会展命运’。"  相似文献   

9.
一、吉林省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自1996年开始,以长春国际展览中心的建成为基础,中国长春商品交易会为标志,吉林省会展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目前,全省会展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长春会展中心城市为龙头,吉林次规模会展城市、延边边境会展城市、白山特色会展城市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全省会展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哈尔滨会展业借世博会契机催进品牌化发展作SWOT分析,不难发现哈尔滨会展业品牌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哈尔滨会展业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应从统筹做好会展发展品牌与定位工作,做好会展管理体制创新及配套工作,注重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促销宣传扩大会展知名度等方面入手,同时,哈尔滨会展企业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依托哈尔滨市良好的城市环境,着力打造更多适合城市产业特色的会展品牌,提升会展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正厦门是中国最早重视发展会展业的城市之一。厦门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已将旅游会展业确定为厦门市重点打造的现代服务业五大千亿产业链(群)之一,市政府批准了《厦门市会展产业升级工作方案》,推动形成"大会展、大产业、大商贸、大物流"融合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深圳会展业依托深圳的区位交通、市场、产业和旅游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会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四位。本文通过对深圳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深圳会展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硬件不足、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和宣传推介不足等问题,以及全国各会展城市的挑战,并提出深圳会展业应在展馆建设、创建品牌会展、会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会展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带动能力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欧洲会展业发展历史悠久,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高超的服务能力,也培育出汉诺威、米兰、伦敦等在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城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凭借自身城市独特的产业优势开创了复合式的会展发展道路,新加坡凭借优秀的政府和行业管理能力也成为优秀的国际会展目的地。这些城市在促进会展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14首届中国会展业(贵阳)论坛”于8月22日在贵阳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的70多个政府会展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教研机构的200多名代表出席论坛。 贵阳市旨在通过本届论坛,进一步扩大贵阳会展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贵阳市、我国西部乃至全国会展业发展搭建一个富有区域特色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打造“中国夏季会展名城”进一步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杭州会展产业的发展态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之一的会展业具有巨大的生机和潜力,其作为城市新兴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实力与形象竞争的关键指标。杭州会展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西博会"的品牌不断提升;杭州会展业将通过长三角会展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围绕城市品牌与若干会展品牌形成主、副品牌相辅相成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会展产业不仅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展示橱窗,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实力的指标。但是发展会展业的条件极其苛刻,并不是每个地区和城市都可以发展会展业。处于"太平洋孤岛"的台湾,存在人口少、产业薄弱、市场狭小等严重的先天不足,甚至比起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众多劣势。然而,近十多年来,台湾却实现了"弯道超车",在亚太乃至于世界会展版图中占据自己的地位。文章认为这在于台湾充分分析自身发展会展业的情势,采取"避短扬长"的策略,以多种精准有力道的措施,不遗余力推动会展产业发展,是其实现战略企图的根本,同时也是其会展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和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7.
郭峦 《商业时代》2007,(25):82-84
近年来,会展业和旅游业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点。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本质区别,但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共性,在产业上又有重叠和融合渗透部分。因此,对其进行产业整合,构建具有发展会展和旅游双功能的产业即双动力源会展旅游产业,必然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整合的机理,并提出了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会展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地纷纷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发展会展业。本文结合哈尔滨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哈尔滨会展产业存在的定位不明、质量不高、宣传乏力等问题,探索打造会展城市的定位问题,认为哈尔滨会展业应定位于中俄经贸、老工业基地、冰雪资源等特色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6月16日,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武汉会展发展论坛上,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表示,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节约型城市",武汉正在全面推进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包括大力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会展促进服务体系,精心培育品牌展会等。他还提出了将武汉打造成中国中部会展中心城市和中部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会议期间还揭牌成立了武汉市会展研究中心。这次会议,向业界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武汉会展业正在图谋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连会展业发展优势及未来发展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梅 《北方经贸》2008,(1):136-137
改革开放以来,会展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涌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一大批会展中心城市。文章在分析大连会展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发展会展经济的紧迫感;二要加强会展经济的研究,尽快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三要建立健全会展业管理机构和体制,实现会展业高效有序运作;四要组建会展企业,培育会展定型项目;五要加快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