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绿色生态住宅将成为新世纪住宅的主旋律,绿色生态住宅及其技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保护自然资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的环境生态相协调为主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绿色生态住宅目前在世界各国可谓方兴未艾,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本文从“绿色生态住宅”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对建筑“绿色生态”住宅核心思想的分析,提出了在“绿色生态住宅”设计环节中须注意的要点。以期能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涵,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绿色生态治理面临着绿色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难、绿色生态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和绿色生态环境意识的淡薄等困境。探索实现绿色生态治理的政策议程与行动框架即应转变政府生态职能,明确政府职责分工定位;转变执政理念方式,切实提高生态治理和服务能力;强化生态制度保障,完善生态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培植生态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4.
地下空间的绿色生态化,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为城市空间发展开辟了极具实践性的可持续路径,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是地下空间绿色生态化的核心理念,尊重环境生态属性是地下空间绿色生态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既要节约资源能源,又要达到人居环境舒适。以广州亚运城为例,从土地利用与选址、社区模式、绿化系统、社区街道交通系统、水资源环境系统、能源系统、建材资源、生活垃圾管理、环境质量等九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我国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住宅建设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发展,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城市住房严重紧缺的困境,提前实现人均居住面积8m2的目标。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中国住宅建筑业将会保持继续增长势头,并争取在2010年实现人均居住面积35m2的目标。中国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对中国生态环境破坏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在考虑21世纪中国住宅业发展时,必须抛弃传统模式,发展绿色生态住宅,使中国建筑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紧缺曾严重困扰着我国大中城市。多少无房户、困难户、危房户呼唤住房。三代同堂、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西方国家开始探索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试图让住宅业的生产模式变得清洁,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于是,绿色生态建筑(Green Buildings)随之兴起。尽管生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由于高造价、高技术含量以及缺乏全社会支持等因素,修建生态建筑一直“曲高和寡”。近些年来,全球性的“生态觉醒”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大师致力于生态建筑的研究。他们巧妙设计、因地取材,建造出了低成本的生态建筑。同济大学戴复东教授在山东沿海农村设计的“海草石屋”,借鉴当地传…  相似文献   

8.
服装安全的问题不断,多个时尚品牌均被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其中包括塑化剂。可见我们仍需加大绿色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把可持续发展理论落实在行动中。倡导服装的绿色生态设计观,它要求设计师在创作活动中就应当考虑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和解决服装生产、消费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可能制造的环境问题,同时通过有效的创新途径,提出解决或者缓和现有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海绵城市能够有效的整合水资源,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因此本文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提高城市规划社会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试论住宅建设与住宅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强 《经济师》2001,(6):207-207
1996年,联合国提出了世界住房发展的两个目标,一是人人都要有适当的住房,二是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就秘须考虑住房和个居环境,我国在90年代约建有14.6亿m^2的住宅,另一方面基本上没有考虑居住的环境建设,而且住宅建设的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亟待解决住宅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2014,(10):6-7
科学发展推进光明绿色生态,自主创新推动集团经济转型,文化建设促进民生幸福与和谐。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指导为抓手,融入管理起作用,服务大局见成效,以集团的绿色生态产业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以坚持自主创新助推经济转型发展和集团可持续发展,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建设效益型、品牌型、和谐型、创新型企业集团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索洛方程在环境污染损失评估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一种将索洛方程用于评估环境污染损失价值的新方法———静态索洛方程法。该方法将环境视为新的生产要素,认为一个系统的产出是资本、劳动力(以及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以某热电厂为例,对其环境污染损失进行了计算,以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引导生态住宅的建设,建设部2001年组织国内外的建筑与生态专家共同编撰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该手册第一次明确了我国生态住宅的量化标准。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该手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方向,又是一个目标。据介绍,这本手册的框架是参照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来制订的,共分为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5个方面来进行量化。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以聂梅生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对生态住宅标准进行了本土化修改。一个项目的生态规划方案的5个指标体系均达到60分以…  相似文献   

14.
农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具有显著依赖性,同时其基础性、脆弱性、外部性特征也明显区别于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以4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分析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总结实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现状,梳理归纳实验区实践经验,提炼出5种典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北方旱作节水型、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型、南方水网面源污染治理型、东部绿色生态经济型和西南石漠化治理型。建议加大实验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实验区的支持力度,完善实验区实验示范体系,探索形成黄淮海区、华南区、青藏区、远洋渔业区等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燕娜  朝霞  孙育强 《经济师》2005,(10):21-22
文章首先从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构建了以能源利用、环境、经济和社会为基础的四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然后根据所构建的评估体系对我国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涌现,让人们不得不重视环保方面的问题。经济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的状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黑龙江省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以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机械、石油、煤炭、木材以及高效农牧业、食品工业为主,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因此,单从黑龙江省发展的产业就能够看出黑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见的一些关于环境环保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也能够了解在黑龙江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机制的重要性。文章以黑龙江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为蓝本,通过林业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等领域的分析,进一步探索黑龙江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历程,为黑龙江以及其他地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绿色生态建筑做了一定研究,内容涉及到绿色建筑的定义、当前的住宅现状、以及当前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新颖的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设计的理念,对生态住宅的规划设计和技术策略被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环境绩效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芳  李慧明 《现代财经》2005,25(1):40-42
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环境责任。环境绩效评估系统可以通过企业经营者、投资人与政府等相。关利益团体的不同角度,以系统的和整体的方法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架构。本文探讨了环境绩效评估的意义和方法,分析了环境绩效评估对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在环境和社会领域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住宅又是环境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设能源物质消耗量庞大,本文从介绍资源循环利用的定义入手,以建筑的可持续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住宅全寿命周期的能源物质消耗,阐述了住宅从规划设计到处理再生利用阶段全过程中断应采取的策略和应处理的问题,为相似的住宅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