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文化建设,不仅意味着法律制度的变革和模式重建,而且意味着公民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观念的深刻革命。公民的法律行为需要在一定法律意识的支配下才能完成。提高法律意识对法治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调查资料探讨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情况和成因,提出了系统的提高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扬弃,严格依法行政,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树立公民对法律的正确态度等是培养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确定"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后,法治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更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我国政府把普法教育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作为国家政府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基于法律意识对法治进程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及其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了民主法制建设在整个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使依法治国的方针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并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代化目标,必须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法治的灵魂。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社会实现的前提。然而我国面临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只有在公民信仰中构建起对法律的信仰,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要求我们不但要注重法律规范、法律设施建设,还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成熟的公民法律意识标志着国家法制的完备.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公民法律意识进行探讨,最后笔者提出了对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2016,(5):233-234
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内驱力。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提出,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和增强的现实意义重大。当前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法律知识匮乏、基本权利意识薄弱、轻法畏法意识严重、法律信仰度低等问题。本文分别从法治教育主体、农民主动性、法治教育内容以及法治教育环境分析探讨了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8.
《商》2015,(20)
法律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也是公民最低行为准则。只有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权力义务,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本文在了解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给出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争 《科技转让集锦》2011,(24):230-2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因此,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已经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部分,他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高校开展法制教育,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进程的新陈代谢决定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精英群体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未来有生力量,而法治文明则是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必由制度路径,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构成一项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巨大工程。法律意识之养成在于塑造一个法律世界观,但科学合理的法律世界观之形成应依赖客观因素之促进。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是健全和改善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佳途径。必须区别对待我国法律文化传统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立足传统并通由有策略的高校法制教育、司法的社会感召等措施培养、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之养成。只有在“四有”新人的基础上补上“有法律”这一缺环,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多数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不仅影响着普法教育的成效,而且最终影响着我国法治的进程、水平和方向。造成这种法律意识薄弱的局面,有外在的制度原因,也有内在的心理因素,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如何加强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结构状况以及认知程度,针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进行了剖析。阐述了高等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手段,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律知识的教育、法制意识观念,大学生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开放与变革共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依法办事、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是他们在走向社会时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4)
刑事司法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包括刑事司法人员、司法观念、司法体制、司法经费等;外环境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媒体、民意、公民法律意识、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等。通过对刑事司法环境的研究,能够充实和发展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同时也是对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发展趋势的一种本质考察,有助于理解我国刑事司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终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法制社会就需要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甚至需要两代人、三代人才能完成这一战略目标。要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五大支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健全和完善社会法律体系;打造法治政府;建立行之有效的法治监督机制和提供充分必要的法治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法治建设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农村的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在立法和执法等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村执法队伍的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完善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集资诈骗罪等经济犯罪目前越来越呈现出高发趋势,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相关行政制度规定不够健全,社会规制措施缺位及管理机制失调,以及被害人自身法律观念比较淡薄,受到利益推动和驱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造成的。防治集资诈骗罪任重道远,坚决打击犯罪,宣传犯罪危害,建立合作机制,妥当安排善后,四者联动缺一不可。我国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经济法规,不断加强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管;各相关单位应协调统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从而预防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就要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这是法治本身所提出的艰巨任务;我国在法律信仰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它既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也受现实原因的影响;本文对法律信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对培育国民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厅(局)、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五”计划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实施“十五”计划的法制保障。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经营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加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仅是整顿和规范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农民法律意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进行新农村建设对实现黑龙江省的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黑龙江省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发现黑龙江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民法律知识缺乏,农民权利与义务意识较差,存在畏法厌讼心理,基层法律机构不健全等方面。黑龙江省应通过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加强对农民法律意识的宣传,完善与农业和农村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基层执法工作,改革司法程序等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旨在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创建法治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8)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公共管理领域拥有着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加强其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是解决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信心缺失的必要之路。本文首先从公共管理领域侵害个人信息的表现作出分析,最后公共管理领域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