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通过文献综述,阐述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特征,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视角出发,探索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阻碍因素,并对此进行划分,提出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以期为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小企业》2024,(1):14-15
<正>自进入数字化时代起,制造类企业“顺风掌舵”驶入了数字化转型的蓝海中。对于已经找到转型方向的企业来说,前方是通向先进制造的征途,而对于许多尚处探索转型路径的中小企业来说,现在还是黎明破晓前的漫漫长夜。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牵头并联合麦肯锡启动了“全球灯塔网络”倡议,旨在甄选全球的领先制造企业。五年来,灯塔网络汇聚了153座“灯塔工厂”,他们积极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积极推动工厂、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规模化转型,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2023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以“灯塔工厂”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企业走出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助推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  相似文献   

3.
<正>信息化列车还正奔驰,智能化动车又呼啸而来。"工业4.0",这个新鲜的名词最近俨然成为工业界和IT业最热的名词,掀起新一轮智造新革命的热潮。"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 PS)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更具体而言,"工业4.0"是指将  相似文献   

4.
近期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年4月21日)专题论述了当今全球范围内工业领域正在经历的第三次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 revolution),即数字化革命。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让数字化革命正在我们身边发生——软件更加智能,机器人更加巧手,网络服务更加便捷。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会对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它将改变制造商品的方式,并改变就业的格局。第三次工业革命意义何在?其对制造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现将此文编译后略作删减加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人类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时代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如今,我们正处于数字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6.
许虹 《现代企业》2010,(8):19-20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正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尤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冲击下,网络信息化、数字化更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作为企业经营发展基础和信息核心地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必然发生改革,从被动的、封闭的纸质记载逐渐演变为主动的、开放的数字化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新基建,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名词"新基建"不仅成为2020年频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为2020年产业发展、项目投资以及城市建设的重点。新基建三大工程是:数字工程,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即5G+ABCD)为5要素;融合工程,即产业经济数字化工程,也就是通过数字化综合平台对产业经济、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创新工程,即利用数字经济开展创新工程,推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关键性高科技等的发展,以及一些基础创新。有学者认为,这实质上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8.
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突破绝不是3D打印机或物联网,而是价值观的革命。我们要将创新瞄准在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上,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目前,世界正站在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边缘。生产和技术突飞猛进,前所未有,必将为全球经济及整个人类创造巨大价值。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界定第四次工业革命不能只局限在技术进步上。它还要推动我们价值观的革命,即一场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多年发展过程中对生产力内涵、外延和特征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的把握,是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基础,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为智能制造和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当前,智能制造和财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智能制造的含义及特点,分析智能制造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再详细阐述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基于智能制造环境推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助力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本文以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剖析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以此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助力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回顾人类历史,经济领域最能够称得上"革命"的重大事件,当属三次工业革命和绿色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作为广泛使用的动力为重要标志,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19世纪以电力广泛应有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而农业领域的绿色革命,则是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刻演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关系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党和国家十分关心中小企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都在政策和方向上作出明确指引。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一直在持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发布《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为中小企业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数字工业革命的到来,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式不断创新和涌现。智造强国背景下,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不断探索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促使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1]。市场已悄然从产品主导转移为用户需求主导,消费者会寻找商品间的细微差别性,并将这种差别延伸为个人的独特性。传统的大规模制造企业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迫使家电制造商需要快速对传统的制造流程、体系进行变革,对工厂质量、成本、效率的经营进行迭代升级,实现大规模与个性化定制相融合。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全球兴起热潮的当口,"上海制造"的转型特征也开始显现,那就是由信息化带动战略引导的、基于二三产融合的、向以高端制造业为重点的"智造业"发展的特点. 由信息产业带动"两化融合"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上海就实施了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以促进"上海制造"的转型升级.经过"九五"的基础先行,"十五"的重要突破,"十一五"的协调发展,上海市总体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使"上海制造"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由信息产业带动和领跑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电池行业,传统制造商正在向现代工业服务商转型。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产业链变革,我们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推动力量是新能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空间通信市场因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能源存储是通信市场的基础,未来通过大规模制造提高效率的空间非常有限,而通过工艺革新、产业链互通互联、创新驱动、终端营销、跨界集成和模式创新的空间则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7.
<正>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重点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同时,“高质量发展”也成为热词。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列篇章,进一步为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各产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正处于政策支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迭代应用等新格局下的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工业4.0",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前三次工业革命,由于历史原因及传统观点的滞后,我国不是主力军,失去了抢占发展先机的机遇.而这一次,我国较早地积极参与其中.按照目前发展形势,如果说未来世界是一个"人体",那么美国是大脑(制订规则,发号施令),德国是心脏(强有力的启动器,想智能化后摆脱大脑成中枢),中国就是四肢(觉醒后鲜活地发展心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正>加强信息建设基础对数字化转型意义非同,信息便捷、高效新型,有助于帮助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作用,着力于实现“全链条的数字化”,使企业在经济数字化大环境中迈向新的模式和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谋求高质量再发展,完善信息化建设是基础,想要在行业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及市场份额,必须要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特征,推动数字化,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中国公司应该像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一样,关注全球,并设法研究全球伙伴,吸引全球客户第四次浪潮:中国机会我们一直在讲IT的重要性,让中国走出制造业的阶段。其实中国必须等待第四次浪潮来临。有个朋友称农业是第一次浪潮,阿根廷、澳大利亚在第一股农业浪潮中发展很快。第二次是工业革命崛起。第三次是服务业、IT、知识经济的崛起。印度在第三次浪潮中异军突起。像日本这种国家须考虑第四股浪潮的崛起,跟第三股浪潮进行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