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消费市场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笔以为,这三个方面的落脚点就是农业问题,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农业发展了,  相似文献   

2.
发展恩施地区经济,必须从恩施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农业。烟草农业不仅是恩施的特色产业,也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思路,使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农业的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屋建瓴地指出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现代化,这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二是创造性地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三告”经验,发展为“五告”经验,并赋予新的内容,三是适应我国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面临的新情况,具体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两个飞跃”思想,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带动下,海东地区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促进了“三农”的健康稳定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是金融部门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平泉县财政借助区位和资源优势,发挥财政资金“以少带多”、“四两拨千斤”的投资功效,着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显现了强劲的生命力。全县形成了以食用菌产业为“主体”、畜禽养殖和设施菜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农业特色产业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高佳燕  柳颖 《税务研究》2023,(4):129-132
现行税收政策主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三个方面出发,积极推动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但囿于涉农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和涉农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现行税收政策在涉农企业技术创新,农产品运输、加工、贸易,以及涉农金融支持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需要从强化农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优化农产品运输、加工、贸易方面的税收政策,加大涉农金融支持的税收优惠等三个方面,助力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王月玲  汤俐 《新疆金融》2009,(11):57-59
本文围绕新疆哈密地区实施“南园北牧”发展战略,以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以科技推广创新为支撑,坚持“特色化、设施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重点目标,分析三大特色产业在发展中受到了一定限度的制约,以及促进欠发达地区优势特色农牧业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兴顺 《金融研究》2008,(12):I0123-I0126
一、青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地域特点使青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具有独特优势。青海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垂直变化明显。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祁连山南麓是甘、青两省主要水源地和西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9.
罗健  吴冠 《海南金融》2009,(8):F0002-F0002
作为海南省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从2004年起,立足海南省热带资源优势,实施了以粮食购销、储备贷款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海南特色农业各为一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战略。通过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支持海南省农、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先后扶持了一大批推进海南省农业基地化、标准化、产业化、区域化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海南省农业增效、产业升级乃至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玉荣  刘毅华 《时代金融》2013,(23):242-244
县域经济发展中,特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助推作用越来越大。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官渡区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在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方面成效显著。下面我们以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代表——昆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市农业开发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是三年前按照省委、省政府帮建“百乡千村”活动的要求,依据科学发展观新设立的开发项目,牡丹江市精心筛选8个村屯进行农业开发扶持帮建。经过三年的农业开发投入帮建,8个试点村都形成了各自的主导产业,有1个村以水稻产业为主,有4个村以蔬菜为主导产业,3个村以甜玉米、双孢菇、烤烟和西洋参等特色产业为主,从主导产业定位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郭振宗 《中国外资》2008,(12):212-21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原则、战略部署及保证条件,勾画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路径图”。今后农村改革发展将会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强民权等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竹山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嗣绕“兴富民产业、建生态家同、创文明新村”的目标规划,采取财政贴息、农民免费技能培训、能人带动等措施,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扶持农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经济。目前,全县种植茶叶、烟叶、肚倍、杜仲、木瓜、冬枣和各种中小药材60万亩,各村至少已形成了1至2项主导产业,新增茶叶、烟叶、干鲜水果等特色产业专业村46个,近十万农民靠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走上致富路,农民增收致富基础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安徽省安庆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投入的机遇,按照“规模开发、产业开发、科技开发、多元开发”的理念,围绕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依托城郊农业资源,明确提出了建设“城郊农业核心区、生态旅游休闲区、产业开发特色区”的发展思路,并以发展蔬菜、水产、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整合财政支农项目,实行重点区域集中投入,通过连续扶持做大规模。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现状 (一)“三个圈层”的都市型农业区域布局基本成型 广州市的都市型农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近几年来,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推动广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三个圈层”总体思路。第一圈层是近郊,侧重以蔬菜、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为主,发展健身、休闲、体验型农业。限制发展畜牧养殖业。第二圈层是中郊.实行种养加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水产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冷水江市不断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针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特色产业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近年来,宁城县通过对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了农业向三次产业优化升级的转变,大大加快了依托县域特有的资源、能源、文化、技术、环境、管理等多方面优势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深加工企业、制造企业、畜牧养殖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旅游业等特色产业。通过经济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培植、专项资金扶持等多种举措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特色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色产业是区域特色经济形成的基础。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福建在新一轮发展中要着力培育具有福建特色的主导产业,重点是要依托特色、发挥特点,培育支撑福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实力。目前,福建特色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种状况使得福建特色产业发展存在较严重的资金“瓶颈”,因此,客观上需要一套适合福建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来支撑和引导外部资金的投入,以解决福建特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红梅 《云南金融》2010,(12):42-42
现今“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贮碳能力为目标的“低碳农业”也正不断兴起。就农产品生产方面,低碳农业主要表现为“三品”企业及基地的认证和发展。农业“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质髓优于无公害农产品,三种产品呈“金字塔”式排列,有机食品位于塔尖。  相似文献   

20.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三个“法定增长”之一,财政支农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多年来各地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保证了支农支出按法定增长,有效地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但是,在支农资金的分配、拨转,使用等环节也存在一些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损害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因此,随着形势的发展,县级财政的支农工作方法有必要加以改进。对此,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与广大财政工作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