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1557家上市公司2009-2012年数据进行研究,得到结论是:薪酬激励对企业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薪酬越高企业价值越高;相对大型企业,小型企业的薪酬激励效果更为明显,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大。薪酬激励能够带来企业价值的增加,但盲目提高薪酬,未必能带来企业价值提高,甚至可能被管理层利用,作为其获取私利的方式,带来负面效果。企业应该加大公司治理,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并增加公司透明度,以外部监督来杜绝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征制定管理层薪酬制度,从制度层面防止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薪酬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经历多轮政策变迁,但国企高管-员工薪酬差距问题仍备受争议。基于管理层私有收益假说,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国企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丰富薪酬差距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薪酬差距越大,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考虑企业特征差异,与功能类国企相比,竞争类国企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负相关性更显著;与地方国企相比,中央企业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水平表现出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处于成熟期的国企中,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但在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国有企业中,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水平相关性不显著。进一步,从内部治理机制看,当国有上市公司有非国有大股东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制度,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水平不再显著负相关;从外部治理机制看,分析师跟踪有利于加强外部监督,弱化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水平的负相关性。可见,现阶段国有企业治理仍然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抑制管理层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薪酬差距成为代理问题的一种表现,不能激励管理层积极承担风险。当前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应分层分类、因地制宜进行,并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督机制对薪酬差距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对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管理层也存在运用盈余管理操控公司业绩以提升自身薪酬水平的动机。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可能会产生利益侵占效应或利益趋同效应,有必要对大股东的存在及其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可从大股东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大股东控制程度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机制和内在机理,并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现状探究大股东控制程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普遍建立了与企业业绩相关联的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该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且在大股东控制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且伴随着大股东与企业利益的趋同,大股东会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增强薪酬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作用,即大股东控制与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在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的制度安排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利益矛盾,将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起来。同时,股权激励也可能导致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通过盈余管理、股利政策、投融资决策等影响业绩和股价,使之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强化内外监督和约束、防范股权激励的负面影响,是推进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一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二是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三是培育经理人市场。股权激励这种上市公司内部的制度安排需要外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来配套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外部配套的制度安排会通过影响管理层的预期来影响管理层的行为选择,从而较好地降低和防止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5.
根据自由现金流理论,资本结构可以刺激公司管理层的工作效率,促使负债经营公司成为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进行经验研究,分析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能够强化管理层报酬对公司业绩的敏感程度,并促进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激励结构优化。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负债经营公司的债务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公司管理层控制的闲置自由现金流以及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从而实现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多年来国企改革的分析发现,随着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各级代理人与国有企业的目标函数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为防范国有企业的代理风险,应从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形成使国有企业与各级代理人目标偏差最小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低效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2015,(37)
除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研究重点的控股方的性质、行为特征以及股权结构等因素,会对控股方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外,作为外部治理因素的法律和市场等环境因素也会对控股方侵占与支持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从内部治理因素和外部治理环境的角度来对国内控股方侵占与支持行为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商》2015,(11)
管理者权力视角下,将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联的最优薪酬合约是无效的,此时引入外部监督,能够有效的降低股权代理成本,理性的管理层会要求增加薪酬业绩敏感性,但是同时需要考虑负债代理成本,所以需要权衡两类代理成本去研究负债对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姚望 《商场现代化》2006,22(3):35-36
本文在职业生涯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从高级管理层里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入手,通过对代理人市场和公司治理弹性两个纬度,通过代理人采取自利行为的频率和时间间隔对代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行分析,在理论上证明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交互作用。基于对公司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研究,我们考察了管理有效性与公司高绩效的影响因素,用动态竞争的视角,研究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以提升企业绩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与行为理论,在对国内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优化路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建立多元化模式;制定系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将内部监管与外部约束相结合,构建更完美体制;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  相似文献   

11.
姚望 《商场现代化》2006,(1X):35-36
本文在职业生涯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从高级管理层里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入手,通过对代理人市场和公司治理弹性两个纬度,通过代理人采取自利行为的频率和时间间隔对代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行分析,在理论上证明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交互作用。基于对公司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研究,我们考察了管理有效性与公司高绩效的影响因素,用动态竞争的视角,研究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减少企业金融化,但同时也可能发挥机会主义效应,导致管理层自利成本降低,从而加剧企业金融化。为此,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随着管理层自利动机的增强,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这支持了机会主义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的正相关关系仅在国有企业和外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显著。当管理层自利动机较强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提升金融化后,对企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公司战略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与薪酬业绩敏感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公司战略越激进,薪酬业绩敏感性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代理问题和信息质量能够显著影响公司战略与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即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组以及信息质量较差组,公司战略激进度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负向效应更加显著.此外,公司战略越激进,高管越有可能获得超额薪酬.激进型公司战略会给管理层谋取私利(获得不合理的薪酬)提供便利,降低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2-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显著提高了薪酬业绩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外部监督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明星分析师关注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相对于民营企业,分析师关注对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的研究为分析师关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增量证据,同时对完善薪酬激励契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4—2017年我国A股上市中央企业为样本,基于内部审计全流程监督视角,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检验了内部审计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审计事前资源投入、事中项目活动和事后意见反馈越多,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进一步地,当外部审计监督力较弱、管理层权力较大时,内部审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有助于降低管理层的超额薪酬与内部薪酬差距,反映了内部审计通过抑制高管过高薪酬有助于实现薪酬管制目标,然而,内部审计对降低高管薪酬粘性的作用较为有限。研究结果揭示了内部审计全过程监督对推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合理化的作用,丰富了内部审计发挥治理功能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防范委托代理风险的特殊问题 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减少和防止道德风险,降低代理成本,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形成和完善市场经济中企业防范委托代理风险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培育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企业家)市场,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严格的企业财务制度,健全以公司法为核心的经济法规体系.国有企业要防范道德风险,必须解决与一般实行委托代理制企业不完全相同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股东会对高管制定薪酬激励方案来缓解二者的利益冲突。文章以2009—2020年A股中对高管采取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对外部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高管的高股权激励会显著增加外部审计费用,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机制检验表明,较高的股权激励诱发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其舞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大,从而增加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上市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时,高管的股权激励与其外部审计费用呈负相关关系;高质量外部审计能够发挥其监督和治理作用,弱化高管股权激励对外部审计费用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税收规避是指企业为降低企业税负、增加股东价值,而进行的一种税收筹划活动。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合理分析了企业避税行为对公司的管理层,股东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产生的不同影响。企业应完善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对管理层的激励和监督、提升管理层履职能力、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弱化不合理避税行为、优化企业财务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本文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明显缺陷,如股权高度集中、家族化管理缺乏规范性和强制性、银行外部约束弱化、产品市场缺乏竞争、法律体系失范、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等,并分析了其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最后通过构建产权多元化、内部治理制度化、外部(资本、产品)市场和监管双重推动的治理体系,实现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日趋完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0.
董事网络是同时在两家及以上公司担任职务的连锁董事形成的集合,董事在董事网络中的位置能够影响其治理效果。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董事的网络位置与管理层薪酬及其激励有效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董事网络中心度会显著增强管理层薪酬及其业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显示,不同公司控制权背景会对董事网络的治理效果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