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津市东丽区不断强化民本思想,高度关注民情民生,在全区初步构建起了"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社会救助总投入已达到2000多万元,有效保障了社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近年来,上级民生政策很多,区县要把政策落实好,需要一套良好的运作机制,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困难群众救助方面就是一个例子。自2009年起,历城区针对传统救助工作中易出现的重复救助、遗漏救助、人情救助等问题,彻底摒弃了过去"政策靠发文,名额靠分配,拨  相似文献   

3.
史有峰 《发展》2014,(8):51-51
正嘉峪关市紧紧围绕"立足民政、服务民生"这一主题,在工作方法上求创新、在工作内容上求突破、在服务质量上求提升,建立完善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生保障体系,形成了"民生保障常态化、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管理正规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分类管理科学化、资金发放社会化、重点保障人性化"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修订完善居民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建立起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一、居民低保工作率先实现城乡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关系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已全面建立,但由于还处在初级阶段,尚不能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必须从健全社会救助的制度设计、体系结构、法律框架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包括广大困难群众的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剩余模式"发展到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保障制度,有效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救助制度还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制度转型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潘敏  王磊 《辽宁经济》2010,(9):21-21
目前辽宁省已形成了以城市低保制度为核心,包括医疗救助、住房援助、教育救助、应急救助、就业帮助等多项制度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个造福辽宁省贫困群体的城乡社会救助网络正释放出“超级能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然而,总体上看,目前辽宁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必须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社会救助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整合对策与创新思路是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制度设计的重点。以人为本、生存与发展并重;立足于户、具体到人;统筹规划、协调兼顾;体系健全、法律保障;城乡一体、公平国民待遇;积极开拓农村社会救助的筹资渠道;要处理好“救急”与“救贫”关系,以救急为主,救贫为辅;建立和完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救助管理机构与社会监督机制,以便使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生、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尽管人类社会发展到物质财富极为丰富的当今时代,贫困仍然是远没有解决的世界性重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反贫困的途径和办法.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救助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己基本建立,但在社会救助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几个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事业是指为确保社会团结、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民生改善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制约民生改善的现状,必须以改善民生为本,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民生是和谐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也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可见,新时代的民生改善将不再是一部分人也不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惠及全体国民,要让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李凡 《魅力中国》2009,(20):85-8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加快和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救助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满足救助居民的相关需要不仅是人权道德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要求。本文通过查阅数据,对比分析城市和农村救助制度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和其他救助三方面发展存在的差别,一方面,说明我国急需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加强在执法监督方面的落实;另一方面,突出阐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城乡发展上的二元差异问题,社会救助制度城乡发展分离,贫穷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经济发展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其中社会救助制度应该更加公平,不然会加重贫困。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为本,民心为根,民生连着民心。只有民生不断改善,民心才能持续凝聚。去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为民新理念,着眼群众新期待,持续惠民新举措,在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辽宁建设,注重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集中财力为民办大事、办实事,全部完成向全省人民承诺的民生工程。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就业再就业、开展棚户区改造、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国企职工安置、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大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深入推进农村开发式扶贫、解决辽西北农村取水远饮水难问题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一批惠及城乡居民的利民举措得到有效实施,一批多年积累的民生问题得以加快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利丽 《特区经济》2011,(10):162-16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对农村原有社会救助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管理手段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社会转型这一视野下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分析了社会救助理念、贫困生成机制、社会结构、政策取向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创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启洪  林岩 《走向世界》2008,(1):24-27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中共十七大对民生建设的精确的概括把改善民生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老人社会救助存在救助对象识别模糊、救助项目设计宽泛、救助资金管理混乱等机制困境。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的下降循环理论和"精准扶贫"理论对此具有理论解释力,并能提供对策启示,农村贫困老人救助机制必须立足"精准",精准确定救助对象、精准设计救助项目、精准管理救助资金,构建适合农村贫困老人的精准化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一直是为中国各届政府高度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