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空间经济分析的角度对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进而认为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行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是不充分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区域税收竞争为出发点的讨论,只能解释国家间或拥有独立税权的地方政府间的政府竞争,而很难深入讨论税权统一下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二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也是政府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不仅仅是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快速推进的产业集聚不仅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形塑着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格局,而作为中国式分权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影响技术创新的效应也愈发凸显.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税收竞争以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0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中介效应与门限效应分析,旨在以税收竞争为视角分析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通过减弱税收竞争水平,进而促进了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产业集聚程度以及税收竞争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非线性效应.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单个农户从特色农业生产中获益有限,而政府在市场调研、技术推广和产品宣传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能有效降低农户特色农业生产的私人成本,增加农户收益,有助于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根据对陕西富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在项目选择规划、引导促进、技术支持、市场宣传与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有效服务,是富县苹果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税收政策、政府行为和产业集群升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变动关系。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促进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逐步合理化;地方政府决策进而采取税收政策支持产业集群。但税收优惠政策与产业集群的范围和强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税收政策作用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通常都是与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密不可分,并最终影响到产业集群所带来的预期利润,从而成为激励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其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红  甘露 《全国商情》2006,(11):17-19
以往产业集聚理论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集聚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本文以此观点为基础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层面入手,按照经济学上对“理性人”假设的逻辑判断,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决策模型和产业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分别对产业集聚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和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行业的附加值、技术增长率和集聚内厂家数量的年增长率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两个角度理解产业协同发展,并据此分析财政自主权对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财政自主权能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灵活性、转移支付和政府竞争三个方面影响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从地区经济特征角度出发,财政自主权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抑制产业集聚。以2006—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内生性后的估计结果表明:财政自主权的提升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但会抑制本地产业集聚,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这一溢出效应抑制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集聚。由此,可以为提升本地财政自主权,推动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Fujita、Thisse(2002)和王洪光(2007)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公共服务,来分析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某区域运输成本较低,政府公共服务较完善,则产业集聚将在此地形成。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内地1999~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原因;人力资本是影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由于尚未达到临界条件,政府公共服务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运输成本是影响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但对全国及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8.
集聚经济是指同类产业或互补性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高度集聚。集聚经济既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又能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区布局比较分散、同质化竞争激烈、"半城镇化"现象比较突出、推动人口集中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快推进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内外集聚经济建设经验、探寻产业集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建立产业集聚引导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创新产业人口集聚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Fujita与Thisse(2002)和王洪光(2007)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公共服务,可以分析政府公共服务与产业集聚和地区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某区域运输成本较低,政府公共服务完善,收入水平高时,产业集聚将在此地形成;区域间人力资本水平相近时,政府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有限;某一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时,政府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地区差距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内地1999~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是不确定与非均衡的;收入水平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关键因素;政府公共服务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有限,却是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人力资本是地区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政府对地方分权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作为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的地位日益得到强化。于是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围绕财政问题展开激烈竞争,竞争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税收竞争和支出竞争。然而地方财政竞争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地方经济优先发展的同时,也给地方经济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现状的描述,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试图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规范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实现地方政府间规范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在工业园区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工业发展载体。作为新生事物,各级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示范基地发展壮大,而推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化建设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吉林省四个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现状,找出当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而提出亟需解决的若干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集聚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是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省际差异、行业差异明显;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环境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呈显著N型关系,制造业集聚的不同演化阶段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不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保意识、政府规制、城镇化、对外开放水平等是影响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环境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快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资准入环境门槛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1年中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对中西部地区要素成本与招商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和内资招商规模正相关,与外资招商规模负相关,而土地成本和内、外资引资规模的关系均不显著。分区域回归后发现,中部地区内资招商对劳动力成本提升的作用更大、更显著,而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中部地区,土地成本和引资规模的关系仍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大力引进外资产业;利用产业集聚自我强化效应的作用机制,积极促进本地产业集聚;政府应加大转变职能的力度,努力提高政府运作效率以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投资生态环境建设,对实现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地方政府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人均地方政府投资的增加,人均二氧化硫、人均工业烟尘和人均工业粉尘三类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即这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投资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从资金和制度等方面优化投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导致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纵向失衡压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则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赶超压力,这两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建设领域,而转移支付带来的财力增强则会激励地方政府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以16个省区市的237个地级市为样本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其获得的人均转移支付显著正相关,与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效应,随着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弱;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可以弱化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负向影响,但对经济赶超压力的负向作用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表明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缓解财政纵向失衡压力,但对经济赶超压力的缓解作用不明显。应改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以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省以下政府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财税制度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压力,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改革以减轻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压力。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大力提升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力。政府服务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对公众满意产生直接影响,为应对作为开放式系统的政府服务失败需要进行有效的服务补救,公众满意对公众信任具有积极影响,进而决定政府服务竞争力。结合服务管理理论与公共管理理论,探索政府服务竞争力的生成机制与影响规律,将有效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共服务失衡的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共服务理念不强、各级政府之间公共服务职责划分不清、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等。应加快推进政府改革,优化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公共安全治理建设。通过对地方政府公共安全治理重点以及存在问题的论述,提出地方政府促进公共安全治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认为应从思想到实践上将“应急管理”转变为“公共安全治理”;树立“多中心治理”理念,真正发挥其他主体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建章立制,强化政府责任,注重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