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向并购的理论解释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力  方齐云 《经济师》2003,(12):34-34,36
纵向并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文章首先对纵向并购的起因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企业理论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角度解释了纵向并购的原因 ;产权经济学着重从资产专用性方面解释纵向并购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纵向并购是为了绕开各种壁垒。随后对纵向并购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纵向并购的正效应主要体现在交易成本的降低 ,而负效应主要体现在管理成本的上升。  相似文献   

2.
纵向一体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纵向一体化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纵向一体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可以说有关纵向一体化的理论汗牛充栋。但是,由于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的复杂性,现在并没有一个关于一体化的统一的理论,将来也不会出现。影响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理论主要有两类: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对纵向一体化进行研究,而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是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  相似文献   

3.
鞠传霄 《时代经贸》2012,(24):101-102
本文在产业组织理论近年来关于纵向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从市场圈定为动机的纵向一体化以及市场隔离产生的纵向分离两个视角分析我国的汽车产业结构,提出应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选择相应的整车与零部件厂商的组织关系,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零售商垄断势力的纵向约束成为近年来西方国家反垄断司法实践所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现有的文献对于零售商拥有更大垄断势力的情形较少涉及.本文通过构建基于零售商垄断势力的纵向约束的经济分析框架,试图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主要针对生产商垄断势力的研究框架进行一定的补充,并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移动通信芯片产业链的纵向拆分特征。构建了上游为双寡头结构、下游为多家企业的产业链模型,并对纵向一体化和纵向拆分两种模式的利润和价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对纵向拆分的技术和市场背景及内外条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纵向交易关系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新古典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和产权理论等三个视角分析了纵向交易关系理论的内容。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纵向交易关系理论主要是从追求规模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纵向交易关系的,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纵向企业之间的纵向一体化。交易成本理论下的纵向交易关系理论主要是从追求交易费用节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最后利用煤、电关系对纵向交易关系理论的实践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指出了研究纵向交易关系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企业纵向并购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明 《经济师》2005,(4):76-77
纵向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可选择方式 ,经济学界对企业纵向一体化动因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交易成本理论作为解释企业纵向并购动因的一个维度 ,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论证 ,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观点的述评 ,对交易成本理论做了探索性地分析 ,以期深化对企业纵向并购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分销渠道的纵向控制问题。随着强势零售商的出现,零售商控制渠道取代了生产商控制渠道。本文基于产业链纵向关系理论,利用连续古诺模型的分析方法,对零售商控制和生产商控制的福利效果进行了比较。结论是,在零售市场存在有效竞争的前提下,零售商买方势力作为生产商垄断的抗衡者,将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9.
圈定(foreclosure)是市场经济中非常普遍的竞争现象。纵向一体化(Venical integration)的效率及反竞争效应的复杂交织是市场圈定引发争论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回顾市场圈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介绍了Salinger,OSS和H-T三种主要的现代市场圈定理论模型,分析了市场圈定来源及其社会福利效应,并进行简要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企业纵向并购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现象。通过交易费用理论考察企业纵向并购的成因,可以认为企业纵向并购是以管理上的协调代替市场机制的协调,是一种通过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上的战略行为,从而从交易费用角度给予企业纵向并购一个解释。  相似文献   

11.
纵向交易理论与中国煤电的纵向交易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向交易理论的核心在于纵向专业化经济和纵向一体化经济之间的取舍与平衡。节约组织成本会产生纵向专业化经济,节约交易成本会带来纵向一体化经济。理想情况下,两条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纵向交易关系(如煤、电关系)最优形式的决择。本文对煤电纵向交易关系进行了分类,构建了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形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中国煤电纵向关系实际,分析了中国煤电企业的纵向交易关系效率。  相似文献   

12.
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后评价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的特点为基础,从体制因素、评估主体、资源约束、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后评价的缺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了该项目后评价的意义所在。最後,着重从项目的影响后评价和可持续後评价两方面探讨了完善其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整合作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产业升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理论和实践表明,具有典型范围经济特征的医药企业通常会进行横向整合,针对中药企业反常的纵向整合疑惑,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诱发中药企业纵向整合的原因并非传统的市场型交易费用节约,而是更为深刻的治理型和制度型交易费用节约。该结论为范围经济企业纵向整合行为提供了新的解释,也对中药企业整合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可为当前产业升级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骏 《经济论坛》2011,(3):28-31
纵向限制是反垄断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由于它对竞争有着明显的限制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制。共同经销商及供应商理论、强大经销商理论能够解释纵向价格限制推动了零售商卡特尔,管理激励工具、信息工具理论能阐明纵向价格限制促进了制造商卡特尔。此外,纵向非价格限制也对竞争构成了限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光伏产业纵向一体化边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光伏产品的需求和核心生产技术都依赖国外,导致国内光伏产业竞争加剧,光伏产业整体利润较低.本文依据纵向一体化理论,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规模经济、市场垄断力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光伏产业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纵向一体化理论的回顾 纵向一体化问题在古典经济学的文献中已有许多深刻的分析,而随着新古典厂商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主导地位确定后,纵向一体化问题逐步被人们淡忘了。从理论上说,通过新制度经济学对厂商理论的发展。以科斯-威廉姆森范式为出发点,纵向一体化理论是对传统厂商理论的拓展,分析厂商间的相互关联关系,产业组织理论在纵向一体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转型时代已经到来,相关新技术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否提升了公司纵向并购率,并从区块链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发展视角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推动公司进行更多的纵向并购,提升纵向并购率,这种影响是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及提升产业链资源整合效率三条路径来实现。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引致更大规模的纵向并购能够显著提高相关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较低的供应链集中度会强化区块链技术对纵向并购率的影响,公司所处生命周期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纵向并购率之间的关系。本文丰富了区块链在资本市场行为领域的应用研究范畴,也为产业数字化转型下公司高效进行纵向并购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流通企业相对于生产企业的市场地位显著增强。目前对基于流通企业买方市场势力的纵向控制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产业链的纵向关系角度、对社会福利影响的角度、市场绩效的角度以及社会分工网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流通企业买方市场势力纵向控制关系的分析,既不采用SCP范式也不采用芝加哥学派,应该针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植于资本逻辑引导的空间非均衡发展差异样态,联系跨国公司主导的以追求更大弹性为目标的全球生产网络的重塑,来深入剖析跨国流通企业对中国产业体系及消费者的多维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19.
彭英  陈圻 《经济管理》2006,(24):59-62
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电信服务业的纵向链条,然后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电信运营商执行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讨论了电信运营商纵向一体化的边界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电信运营商执行渐变一体化和战略联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2009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并对交易费用进行细分,实证分析了不同的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管理性交易费用、资本市场交易费用和商品市场交易费用是显著影响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的重要因素;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一体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