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生态省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推进“绿色浙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我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是保证生态省建设如期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日前,汪啸风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说,海南省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经过5年的生态省建设,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汪啸风说:“海南生态省建设,贯彻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海南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把保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发展经济的基本战略。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正是统筹解决浙江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道路的有效途径,也是浙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福建生态省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省建设是福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虽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控制,但现有的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生态省建设存在诸多的“难点”与“瓶颈”。要从组织领导,规划、结构调整、环境影响评价、责任追究、发展生态经济、环境意识的培育以及经济与法律手段等对策的全面实施,才能保障福建生态省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全面开展生态省建设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组织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制定部门、行业实施意见,积极开展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基地评选工作,加大生态省建设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省建设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生态和环境保护特别是淮河、巢湖流域治污等重点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富民、生态强省的理念已在全省形成广泛共识,“生态安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相似文献   

6.
王向阳 《山东经济》2006,22(6):109-114
绿色经济不仅已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且日益成为全国各省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用绿色意识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转变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态省建设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提出来的。在山东生态省建设中,对目前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则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基础,特别是实施生态省建设以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做出建设生态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合民心、顺民意。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前实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新山东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省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党的十六大在深刻分析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同时,确定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  相似文献   

9.
7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浙江省生态省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浙江是我国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省之后,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第5个开展生态省建设的试点省:在此前的3月1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环保总局、清华大学等方面的院士、专家一致通过了《浙江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评审。6月,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生态省建设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陈钺 《辽宁经济》2010,(1):41-41
生态省建设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1.
生态省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缺少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将无法对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实施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无法对各阶段的建设成果进行科学的比较。将生态省建设目标具体化,用一些可测量的定量指标将其明确地表征出来,并构成指标体系,既可以为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定量支持,又可以为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可操作的测评工具,同时也便于政府和公众了解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03,(7):28-29
自1999年海南省被国家正式批准成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以来,目前除浙江外,正式由国家批准的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还包括吉林、黑龙江省和福建三个省。生态省建设虽然是各类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延伸,但并非是一般“生态示范区”的简单放大,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的建设难度更大、投入更高、周期更长。在此,简要介绍海南、吉林、黑  相似文献   

13.
由海南省发展计划厅和国土海洋环境资源厅编制的《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5月10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海南省政府联合主持的专家评审会评审。 《纲要》主要内容是:海南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生态省,分三个阶段实实施。中心任务是创建优良生态环境和发达的生态型经济。生态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最终把海南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热带海岛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系  相似文献   

14.
张本 《特区展望》1999,(6):52-54,33
1991年6月5日笔者在《海南日报》发表的《以海兴琼》一文中提出了建立“生态省”的主张,接着在同年的《特区展望》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建设热带海岛型“生态省”——海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的专论。1999年2月6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7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感到格外高兴。这是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功在当前利及子孙的大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元月,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协办的“全国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在哈尔滨市召开。现将论坛的重要理论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已有不少地方(城市)按照中央的要求,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和强烈的愿望。那么,用什么指标体系去衡量现代化?这就成了实践的迫切需要,因而建立国家现代化指标体系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而且已经有了可能。首先,有些地方(主要是城市)已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设计了一些指标体系,虽然这些指标体系缺乏可比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但为…  相似文献   

17.
绿潮涌动的三月,《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在京通过专家评审,浙江成为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之后,经国家批准的第5个开展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建设生态省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省是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也是系统推进、整体协调的大工程。本期专题聚焦生态省建设,旨在推动这一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和全国一样.江苏生态省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通过对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涉及生态省建设的指标发展态势的模拟预测和分析,到“十一五”期末,万元GDP能耗、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等约束性指标还存在较大的完成压力。  相似文献   

19.
孟金元 《江苏经济》2002,(10):26-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以发展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省也在新世纪伊始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把城市的现代化与生态化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和资源协调发展,这既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群众追求日益增长的物质化生活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20.
岛屿国家和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在其经济发展中,如果不能做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如果旅游业不适当地规划、发展和经营,将会极大地影响岛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南岛工业起步晚,工业化程度低,相对而言,至今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海南从各国环境和发展的警钟声中意识到,必须从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高度来确定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海南作出建设生态省的重大决策。 一、海南建设生态省为海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1988年建省以前,海南旅游业非常薄弱,每年接待游客仅几十万人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