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王雪琴 《发展》2010,(7):139-139
“情境”,《辞海》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数学的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汪秉彝先生、杨孝斌先生认为:“数学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谭艳 《魅力中国》2014,(10):218-218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邹鹏 《新西部(上)》2010,(8):210-210,203
数学的情境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学习理论,数学情境教学设计应注重设计问题情境;实例(应用题)情境和表演情景;顺应时代精神,积极更新知识,不断创新进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付争艳 《魅力中国》2010,(9X):41-41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一是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三是要数学语言生活化,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五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六是再现生活情景,激活课堂教学;七是布置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5.
胡伟 《魅力中国》2014,(9):136-136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所解决的数学问题置于生活的情境之中,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用生活实例导人,打开学生自主创新的大门,构建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情境,并使他们轻松地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数学,检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侯磐生 《新西部(上)》2009,(5):219-219,203
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优化情境空间、创设情境主线的具体做法:一是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三是借助史料,渗透教育性;四是利用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激发兴趣;五是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乔宏超 《魅力中国》2010,(31):333-333
生活走进数学: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借助“生活实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实践性。数学服务人生:回归“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借助“数学语言”描绘生活情境;寻求“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形。  相似文献   

8.
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争论化创设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当前数学教育界关注的问题,解释了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重点论述了教师应从创设问题情境、重视以趣导学、营造实验空间和加强生生互动这四点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张超 《魅力中国》2014,(6):174-174
由于幼儿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他们主动提出的数学问题五花八门。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不仅使幼儿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也唤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让幼儿想问、乐问。同时也使幼儿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养成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会提出各种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杨秋瑶 《魅力中国》2010,(17):265-266
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中以活动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更可以有效实现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14.
陈琛 《魅力中国》2014,(14):141-14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实验的机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发现数学。模拟生活现实情境,体悟数学。回归社会广阔天地,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实施以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对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新教材面貌一新,较以往初中数学教材灵活多了,也开放多了,生活化、情境化的问题经常出现在初中数学课  相似文献   

16.
李新华 《魅力中国》2011,(15):336-337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汁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蒋正才 《科学决策》2008,(12):81-81
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贴近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感受到所学数学的价值、意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为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杨春山 《魅力中国》2014,(10):129-129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艳霞 《魅力中国》2014,(8):207-207
情境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提倡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象知识的吸收,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由于部分数学教师的不合理运用,目前情境教学的应用存在着创设脱离生活实际、学生认知及教学目标等问题,数学老师应调整运用方式,提高情境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兆霞 《魅力中国》2014,(7):205-205
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每位数学老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等方面介绍了团场中学生数学学习合作自主探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