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地位、挑战与保障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其中主产区作为国内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尤为关键。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体现在其粮食生产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安全和风险防控。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调出率,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均做出巨大贡献,而北方主产区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近年来国内粮食生产端出现一些新变化,尤其在生产成本与种粮收益、经营结构与生产规模以及外部环境风险等方面,这些变化直接关系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进而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应继续保护提高主产区政府抓粮生产和农户种粮积极性、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收储制度、高质量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增强粮食生产的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对1986-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国非粮户增长趋势明显,自粮户和小规模农户依然占有较大比重,种粮大户的数量和规模逐步扩大。不同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对国家粮食安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积极应对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变化,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种植意愿、生产效率、储存销售方式等与粮食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降低种粮成本、增加种粮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成为建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湖北省荆州市260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农户种粮成本和收益,提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建立的建议:改善粮食生产的资源条件;控制生产资料价格;控制粮食价格;不断完善和优化粮食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4.
种粮大户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种植效率及拉动地方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利用调查研究方法,对广东省种粮大户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东省大户经营耕地面积规模普遍在3.3~6.6hm~2,经营方式有4种类型,大户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区间。在这基础上对广东省种粮大户发展情况及意愿表达进行分析,认为广东省种粮大户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生产融资困难、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及土地流转受阻等诸多问题,并提出应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贷款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增加抗风险能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素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促进广东省种粮大户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促进广东省粮食生产,保证地区粮食安全及相似省份粮食生产都具有现实和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其目标之一是要稳定粮食产量。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其次要调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保证粮农收入。河南省土地基本处于规模小、零碎化的状态,虽然现在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是农资价格更高,导致种粮成本也逐渐提高。要想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应在合理范围内抑制农资价格、鼓励土地流转,同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规范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促进粮农增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种粮大户作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演化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种粮大户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也存在经营稳定性差、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抗风险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意识较低、农业技术投入不足或不合理等问题,应协调农户权益,支持种粮大户发展,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发展种粮大户合作社,引导种粮大户加大技术投入,以促进我国种粮大户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1978年开始实行的粮食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对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实行了30年之久的粮食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目前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境:一是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由于人多地少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种植品种杂,劳动生产率低,难以发展规模生产。二是种粮效益差,增产难以增收。2007年,宁乡县粮食局在道林、老粮仓、回龙铺等地随机抽取了20多个农户,对2007年早稻生产成本和收益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早稻生产成本每667平方米360元,按平均667平方米产415公斤、早稻收购均价78元计算,每667平方米收益287元。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关系到民生福祉,在全球疫情威胁、地区冲突、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粮食安全受到国家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如长期面临的耕地约束和劳动力弱化,短期需要解决的种粮成本上升,农民收益降低,粮食进口风险增高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户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营造健康风尚,制止餐饮浪费等建议,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要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做到居安思危,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粮食安全的方针,推进“生产、流通、消费”三者联动,实现粮食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口粮自给应作为各级地方政府长期的工作目标。粮食安全的核心,在于人们的口粮上。江苏人民口粮的主体是稻米,只要抓住稻米,粮食安全就基本落到了实处。实现口粮自给,要严格保护耕地,坚决煞住、严肃查处乱占乱圈耕地的现象;要落实党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要充分发挥粮食直补的作用,加大对粮食产业的资金投入,增加粮农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优化粮业结构和品种结构,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粮食发展路子,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粮食市场,让天下“粮仓”为我所用。尽快出台“粮食安全法”,依法治粮,构建和谐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地“非粮化”造成的粮食隐性损失已远超耕地“非农化”造成的显性损失。通过分析可知,农地“非粮化”是既定约束下农地经营主体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寻租创租”的结果。为此,一方面,应该提高粮食的比较收益,完善精准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农地利用监管力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从而保证粮食生产,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最新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16年和2017年两期数据,考察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规模农户种粮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无论是纯粮食种植户还是粮食为主种植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皆显著扩大了规模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第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是通过促进规模农户转入更多土地来扩大粮食生产,对农户的种植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农业补贴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加大对农地经营者的补贴支持可成为解决当前农地流转不畅、促进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家庭农场特征的视角,构建了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问题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河南省种粮成本和收益数据以及414个种粮农户、50个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测算和验证了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分别由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自有劳动力占比所决定。土地租金上升降低了农业收入,从而驱动家庭农场提高土地经营规模下限;粮食生产劳动的季节性导致家庭农场难有土地经营规模上限约束,人多地少的华北平原不利于种粮家庭农场的发展。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主要受种粮收益影响,种粮收益低驱动家庭农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导致出现生产非粮化和经营公司化趋向。提高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收益水平,实现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是种粮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生产是符合我国农业国情的主要农业生产形式,确定农户种粮适度规模对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户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株洲市辖区为例,文章利用随机调查法获取了15个村84个种粮户、利用案例调查法获取了7个种粮大户2013年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种粮投入、产出的结构、水平,在保证农户一定收入的前提下确定了:(1)现实条件下的种粮适度规模,外出务工农户、其他兼业农户人均需各经营2.13hm~2、1.73hm~2单季稻或者1.04hm~2、0.94hm~2双季稻,种粮大户人均经营6.02hm~2单季稻或3.06hm~2双季稻;(2)在有土地流转费、有政府粮食补贴的假设条件下,按照株洲市标准农作制度"早稻-晚稻-油菜"从事双季稻生产,则外出务工农户、其他兼业农户及种粮大户人均经营的适度规模分别为1.01hm~2、0.91hm~2及2.92hm~2;(3)存在(2)的假设、不再有兼业收入且进行农地整治,则人均需经营2.23hm~2双季稻可获得预期收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农地整治、加强土地权属的调配,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发放机制,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为农户土地双向流转提供信息等措施建议促进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粮食生产保障立法面临着诸多复杂矛盾。文章从粮食生产相关主体、种粮面积硬要求与土地经营自主权、粮食生产高成本与种粮收入低效益、抢收抢种文化传承与农业机械推广、农业走出去与应对措施少等五个方面对其存在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粮食生产保障立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依杭 《农村经济》2023,(5):125-133
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基于小农户与家庭农场的经营特征比较发现,家庭农场更追求利润最大化,农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生态自觉性与合作意识较强,且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更为迫切;在种粮行为逻辑方面,小农户遵循的是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逻辑,而家庭农场遵循的是以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市场逻辑,二者逻辑选择上的差异导致小农户“非粮化”与家庭农场“趋粮化”两种不同意愿。因此,在破解“谁来种粮”及“如何种粮”现实问题上,不能简单地实行“一刀切”或片面取舍,二者都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推进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流转的速度逐步加快,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据统计,目前河南省种粮大户已达11000多户,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成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目标值—总绝对方差最小(target-MOTAD)模型分析了风险状态下不同类型农户的最优农业生产组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在以近3年农业生产的平均收益为目标收益时,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和江陵县的纯农户和兼业农户在目前的投资水平下均未能获得目标收益,需要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和优化农地利用结构来实现该目标收益;第二,对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和江陵县的的农户而言,生猪养殖增加了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而淡水鱼养殖则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第三,在相同的农业生产目标收益下,兼业农户比纯农户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新常态下,粮食安全也进入新常态,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以质量为前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津县在种粮主体快速分化的背景下以发展优质稻为重点,走优质稻订单生产为核心的粮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不仅形成了"产销协同四方联动"的粮食安全助推模式,更为破解当前粮食安全产销矛盾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关键在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突破薄弱环节,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发展阶段,必须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一是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稳定农民种粮预期的重要作用。不断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消费需求和资源约束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压力日益增大,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当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面临土地规模、生产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种粮积极性等问题。对此,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