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以来,广大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据1985年统计,全国还有12.2%的人口,人均纯收入尚在200元(相当于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50%)以下,难能维持最低限度营养水平,不得不依靠政府救济为生,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因此,中国的贫困地区问题,说到底是贫困山区问题。1986年来,我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在全国23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500多个分布在山区。解决山区农民的生存、生活、生产“三生”问题,关系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番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到1996年底止,贵州还有629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和省外贫困地区比较:一是贫困面大,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1.5%,比全国高出16个百分点。二是贫困程度深,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贫困县低240元,在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元的极贫人口还有371万人,占要人口的47%。三是稳定解决贫困温饱的基础条件差,突出表现为耕地少,质量差,人均只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村贫困面大,是全国主要贫困地区之一。1978年,全省农民人均集体分配收入50元以下的贫困县56个,占当时全国贫困县数的26%,贫困户占全省总农户的2/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发生了转折,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省还有30%的农村人口尚未摆脱贫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口粮400斤以下的集中连片贫困乡有1,238个,500多万人,分布在  相似文献   

5.
地处贵州西部的六盘水市是典型的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区。在所辖4个县级行政区中,有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县三个县属于国家审定的贫困县。从1986年起,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工作,到1993年,全市农村贫困状况有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尚有年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下的贫困户27万户121.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7%,其中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极贫乡37个64.4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济问题》1992,(4):46-48
一、历史的回顾 凤凰县地处湘西南部,与贵州接壤,面积1758平方公里,人口32.5万,以苗族为主,12个民族聚居,是一个山多耕地少、人多收入少、劳多素质低的山区贫困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生产靠贷款、吃饭靠返销、困难靠救济、财政靠补贴”。198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512万元,人均水平比全省低51%,县财政收入只有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67元.比全省低69.5%,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级单位中倒数第1—3位。1982年  相似文献   

7.
宜兴市经济的发展与科学开发山区资源是密不可分的。宜兴市陆地面积175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区880.7平方公里,山区人口30万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市的50%和25%。近年来,我们坚持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努力使山区的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竞争优势。1998年,我市实现多种经营产值1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多元,其中1400元来自多种经营,山区农民的纯收入则大部分来自林业经济。广大农民在科学开发山区中增加了收入,尝到了甜头。一、坚持科学规划,提高开发起点在开发山区过程中,我们首先抓好科学规划。建立一个市有长远总体规划、山区乡镇有区域特色规划、基地有项目  相似文献   

8.
一、广西贫困地区经济 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广西贫困地区共 49个县 (市 ),其中属国家级特困县 28个,属广西区内贫困县 21个。总人口 1572.8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33.64%。 1998年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670元,比广西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076元少 406元。 1998年贫困县人均有粮 341公斤,比全区同期人均有粮 364公斤少 23公斤。同年,贫困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233元,比全区同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399元少 166元。此外,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1750元,比全区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 1972元少 222元。   制约着广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沧源是一个“边、山、老、少、穷”的全国特困县,87.3%人口在农村,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1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8.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2.5%。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一、山西贫困问题的基本状况 目前,山西有380万贫困人口,集中在50个贫困县的492个乡镇,10000多个村庄,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10,总面积的50%,其中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的有16个县,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的有7个县,这些贫困乡村大部分分布在东西两山和高寒山区。其共同特点是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居住环境封闭,生态环境恶化,交通不便,人口素质严重低下。东西两山,大多属于深山区和石山区,处于深山区的贫困乡村交通不便,往往还缺少农业生产所  相似文献   

11.
对返贫现象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我国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密切关注和致力解决的问题。三年前,国家对贫困地区开始实施由单纯分散救济转向经济开发的重大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到1988年全国已有609个贫困县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00元,占贫困县总数的89.7%。 然而,在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并进入攻坚阶段的同时,一种严重妨碍整个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返贫现象也开始大量出现,且呈蔓延势态。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以便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去年吴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50元。比1984年的570元增长10.67倍。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达4500元。占69%。但是在全市157097户农村家庭中,全家无人从事二、三产业的有11498户(已扣除农村无劳户),占总户数的7.3%:人口24584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55%;2002年人均纯收入仅3000元。2003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远低于全市这两年的人均纯收入水平。在纯农户中,人均收入在全市平均水平线以下的有9629户,占纯农户总数的83.7%;19933人,占纯农户总人数的81%;人均收入为2340元,仅为全市人均纯收入的35.2%。  相似文献   

13.
我市所辖管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是固定贫困县,贫困面大。309万人口中有196万农村人口,占62.5%。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30.41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7.24元低1266.83元。农村低保对象13.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3%,有年龄在18—28岁未就业劳动力的低保家庭近万户。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根据辽宁省12个农村固定观察点60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民收入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力求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和途径。 一、农民收入水平、分布及特点 根据我省在农村固定观察点60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资料推算,199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978.40元,比1991年增长58.74%,年递增25.99%。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37.59元,比1991年增长46.01%,年递增20.83%。从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分组来看:300元以下的农户25户,占4.17%;301~500元的农户60户,占10%;501~800元的农户113户,占18.83%;801~1000元的农户116户,占19.33%;1001元以上农户286户,占47.67%。从地势分布上看:平  相似文献   

15.
广东现有50个山区县,面积占全省的64%,人口占全省的41%。山区与平原相比,社会经济资源略差,但自然资源丰富得多。然而,山区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之平原地区差距很大,山区人民的生活较为贫穷,有相当数量的人至今尚未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以1992年为例,广东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1308元,珠江三角洲部分县高达1900元,提前八年实现了省定的小康经济目标。而地处粤北山区的韶关市,同年农村人均纯收入933  相似文献   

16.
古蔺县位于四川盆周南缘大山区,是国家贫困县。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9元。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全县农业人口64.8万人,占总人口的94%;农村劳动力34万个,占农业人口的52%;剩余劳动力14万个,占农村劳动力的41%。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进入九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人均耕地不多,但山场面积广阔,地表和地下资源丰富,大有开发潜力。贫困在山,希望在山,念好“山字经”、“草木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各地开发山区的热情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决定,表明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加强以林果业为主的山区资源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快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我国的18片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国家  相似文献   

18.
人称“广西省尾”的西林县,地处边远山区,不近沿海、不靠边贸,不靠铁路和主要公路,远离大中城市,是国务院划定的扶持贫困县之一。全县有11个乡镇91个村公所,杂居着壮、汉、苗、瑶、彝等民族11.8万人口,198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6元,口粮184公斤,90%的农户在温饱线以下。1987年以来,在扶  相似文献   

19.
一、广西贫困县市基本情况广西的贫困县市共49个,属国家定的28个,自治区定的21个,主要分布在桂西大石山区。在全区贫困县中目前尚有特困乡镇307个,占贫困乡镇的45%,特困村2032个,占贫困村数的31%。1996年全区贫困县市总人口为154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5.6%,其中乡村人口1389万人,占总人口的89.7%;耕地面积为109.43万公顷,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2%,其中旱地面积为58.61万公顷,占全区旱地的比重为53%。二、喜人的成就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区扶贫攻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贫困县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迅…  相似文献   

20.
怎样加快山区建设速度,使山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1983年湖北省财政厅通过对地处鄂西山区的兴山县的调查研究,对这个贫困县采取预拔财政补贴的办法,取得了增强“造血”机能的效果。 兴山县在长江西陵峡北岸,小水电、矿藏、生物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利用价值。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解放36年来,全县吃国家财政补贴近亿元。1983年全县人均纯收入只有220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83年4月,湖北省财政厅和兴山县政府签定协议;提前预拨财政补贴437.5万元,3年实现财政正常经费自给。协议要求3年后新增工业产值816万元,新增利润560万元,新增税收97万元。1986年以后,不再进行财政定额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