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伊春林区自营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认为其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国有林区生产模式单一、运行机制不灵活、发展速度缓慢等弊病。自营经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转变传统观念、发挥特有优势、健全有效机制,将使自营经济在林业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伊春林区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目前已面临木材紧缺、盲目开发生态旅游、多种经营不具规模、林业职工大量富余等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直接威胁伊春国有林区持续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衰退。本文以伊春国有林区开发的历史和现实为依据,提出了建立木材销售联盟、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区域布局多种经营和加大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企业》1993,(1):36-38
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森工企业经济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南岔林业局抓住国家针对林业两危放宽了一些政策的有利时机,把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作为深化林业改革和搞活企业的战略措施来抓,基本形成了林业生产、地方工业,多种经营和农业并举、均衡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使全局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实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效益居伊春林区前列。  相似文献   

4.
为确立我国林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身于国际分工和竞争,我们以伊春林区为例,研究和系统论证,现将结果论述如下。探索国有林区摆脱“两危”的新途径,积极跻就国有林区劳务输出发展对策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布局调整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性结构雷同、重复建设、林区经济过分依赖林木采伐业等问题,长期制约着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发展。调整林业生产布局,是国有林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分布的现实问题,提出林业生产布局的调整设想,力求解决林业生产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有林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一现实与挑战国有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部,分属黑龙江省林业总局,伊春林管局、黑河林管局等二十一个大局所管辖。经营面积3516.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286.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41816万m~3,(八五年统计资料)拥有林业职工95.2万人,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生产基地。黑龙江林区是我国国有林区的一块绿宝石,开发建设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时间上具有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林业供给侧改革政策指导下,探寻伊春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认为应以"森林旅游+"的发展模式为主,在提高林业生态服务有效供给能力的同时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培养林业比较优势产业,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解决当前伊春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雷同、产业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2010—2014年伊春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为基础,运用区位商理论对伊春国有林区林业主导产业进行识别。研究表明,伊春林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最快,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逐年提高且发展前景好,故选取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作为伊春未来一段时间的一级主导产业来培育;而对人造板、木制品、锯材木片加工和木竹藤家具制造业加以扶持和引导;考虑加强发展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将其作为二级主导产业来培育;从资源优势、资金投入、科技投入方面提出了促进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伊春林区和哈尔滨市实地调研得到的资料和调查问卷数据.从伊春国有林区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伊春国有林区教育落后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林区教育发展必须改变林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加强林区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森林,由于长期砍伐、破坏和毁林开荒,到全国解放时止,交通方便的地方已所剩无几。为了切实保护和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三十多年来,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修了上万公里的路,有力地推动了林业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对林业生产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重采轻造的错误倾向长期存在,道路建设的速度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道路的布局也不利于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例如,始终处于建设重点地位的东北、内蒙古林区,平均每公顷林地的道路只有1.5米左右,道路较密的伊春林区,也只有2米左右。这就  相似文献   

11.
位于小兴安岭的伊春国有林区,由于长期积累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面临困难较多。目前主要有十难: 一、计划任务大,产最下调难。 伊春林区开发建设30多年来,年年采伐过量。平均每年生产商品材450万立方米,消耗资源130万立方米,超过平均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企业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林业产业生态系统及生态元、林业关键种企业等相关概念,设计了林业关键种企业识别方案,给出了林业企业种α、β和γ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的测度方法;并以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的样本子系统—伊春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作为分析对象,对林业企业种多度、林业企业种多样性、林业企业种功能多元化、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林业企业种多样化,且各区域系统的林业企业种相似度高;第二,国有森工集团的林业生产和林业管理功能使其具有绝对的产业链位势;第三,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较高,且国有森工集团是种间关联网络的核心;第四,国有森工集团是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企业,且其结构和功能关键性、体制关键性和演化关键性也确定了国有森工集团的关键种地位。  相似文献   

13.
结合伊春林区实际,分析现阶段伊春国有林区林权试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经营者资本短缺;相关林业政策限制了经营者的经营权;林权证的效力问题;试点内容的充实;体制性矛盾的存在;林权资产评估制度的建设;有效林地流转和林价体系的形成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服务型林区政府,解决林权改革资金短缺问题,建立和完善林权改革的配套措施,适当调整采伐限额制度,着力提升林权证的作用,加大林权改革试点的范围,扩大承包经营的范围,建设新的经营模式,尽快建立活立木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4.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也是林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伊春林区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桃山、乌马河等林业局进行试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进行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通过对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分析其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其改革的不足,提出建立森林保险保障体系,实施政府对林地产品的规划,并建立健全与林权改革相配套的中介组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伊春林区为例,围绕林区生产发展方向,就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实行战略转移,支持老林区经济全面发展问题,谈三点意见。一、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实行战略转移的迫切性多少年来,林区经济一直处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模式中,不重视其他各业的发展。林区这种单一的经济模式,不仅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单一,始终以木材生产为主要投放对象,而且给林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单一经济思想指导下,木材过量采伐非常严重,采育比例严重失调,可采森林资源急剧下降。伊春林区开发初期,森林总蓄积量4.2亿立方米,到1985年税减到2.2亿立方米,其中,成过熟林蓄积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方林区林业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怎样应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加大力度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林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展开研究。结合自身产业化优势,积极由证券市场扩充融资途径,打开林区林业发展建设、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的通道,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在林业产业化建设发展与林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枝丫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枝丫生产,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环节。伊春林区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每年木材产量在400万立方米左右。据乌伊岭和新青林业局1978至1980年的统计资料计算,每立方米原木产生枝丫材0.5至0.6层积立方米(包括小头直径3厘米以上的小径木、倒木、摔断的梢头等,不包括小枝丫),伊春林区每年应产生枝丫材220万层积立方米。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伊春林区的枝丫材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这方面的生产潜力还很大,主要表现为“三低”:一是收集率  相似文献   

18.
《绿色财会》2007,(9):F0003-F0003
[本刊讯]8月17日至18日,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研讨会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在会上指出,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是继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改革的又一重大创举,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巨大活力.为解决国有林区体制性矛盾迈出了突破性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是否也叩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是如何运作的,林区的发展前景以及今后采取怎样的发展对策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大兴安岭林管局和所辖的塔河、西林吉、图强三家较大林业企业进行了调查。一、大兴安岭林业经济是否进入市场了?进入市场的标志大兴安岭林区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开发建设30年来总计生产商品材8300万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22亿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多年来由于一直以传统指令性计划组织林业的生产经营,林业的物资购进也需按计划执行,形成了林业的产…  相似文献   

20.
林区分工论与国有林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障碍,认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是最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从新形势下对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再思考出发,认为仅仅从森林或林业的视角来研究和探求国有林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国有林区发展理念,按照林业分工论的理念和原则对国有林区管理职能进行分工,实现生态体系建设、经济体系建设和社会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