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李罡 《经济月刊》2014,(9):76-77
2011年1月,中国和瑞士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双方历经两年多时间,经过9轮谈判,最终于2013年7月正式签署自贸协定。2014年7月1日,中瑞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实施。中瑞自贸区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中瑞自贸协定具有零关税比例高、覆盖面广、涉及新规则多的特点,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达成的最高水平、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随着自贸协定的生效实施,不仅使中瑞双边经贸合作迈上新的台阶,还将加速中瑞两国的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
刘夷 《经济月刊》2013,(12):64-66
自2005年5月启动以来,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谈判(FTA)已历时8年,双方举行了19轮谈判。自今年9月份澳大利亚新政府上台以来,多名政要都对中澳自贸区谈判做出了积极表态。而此次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访华,也将对澳大利亚新政府对中澳自贸区谈判的新思路进行介绍。赶在罗布开始庀碌的会晤行程之前,《经济》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探讨中澳FTA的新规划。  相似文献   

3.
中澳自贸区建立关税削减影响中国农业的CG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问题是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焦点和敏感领域。澳大利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强于中国,其出口结构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结构的吻合程度较高、对中国出口的潜力较大。文章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方法,通过扩展MCHUGE模型得出的定量模拟结果显示:中澳自贸区建立关税削减之后,由于从澳农产品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大部分农产品产业的产出将会下降;政策冲击之下中国对澳农产品进出口的不对称增长,将导致中国对澳农产品贸易逆差额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中韩FTA喜忧     
在中韩自贸协定开始实施至完全免税的20年内,中国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以应对韩国企业的挑战,这或许才是中韩自贸区最深远的意义。"像来自星星的你一样,来自韩国的零关税产品将带来新的惊喜。"2月26日,韩剧迷卜晓还在为昨天中韩自贸区谈判完成兴奋不已。2月25日,中韩自贸区(FTA)谈判全部完成。中韩FTA生效后20年内,韩国将取消对来自中国的所有商品92%的关税,中国将消除韩国产品91%的进口关税。双方明确将中国威海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这是中  相似文献   

5.
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给予弱势产业适当保护是有必要的。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共同宣布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近日,朴槿惠表示,韩国政府考虑到了农民的担忧,在谈判中争取到了可保护韩国农业的最佳结果,尽量减少中韩自贸区可能给韩国农业造成的影响。她还表示,在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就自贸协定谈判时,也会最大限度地反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协定以来,日本一直心存芥蒂,时有扰困,尽管如此,中国力排干扰、稳步推进,在落实自贸区战略方面仍取得了很大成绩,与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美国退出TPP,给日本自身利益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日本转而致力于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日韩FTA等协议谈判,但是,由于各方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日本作为区域内影响较大的发达经济体,在其主导的各项谈判中所取得的进展并不顺利。在今后的区域经贸合作中,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涉及多领域的自贸协定。中新自贸区建成九年多来,双边贸易、投资、劳务合作、旅游等增长迅猛,并且两国于2017年启动了中新自贸区升级版谈判。以中新自贸区为例,可以发现中国自贸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自贸区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FTA)12个,在谈自贸区6个,形成了涵盖31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网络。自贸区建设提升了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使中国与自贸伙伴经贸关系不断推进,经济融合度不断增强,同时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农业转型调整,以及服务业竞争力的增强。与此同时,中国自贸区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自贸协定利用率不高,自贸区建设与国内产业界缺乏互动机制,自贸区产业损害应对体系尚  相似文献   

9.
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再次提速、深化,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主动应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家。本文分析了中澳自贸协定带来的影响,结合广州空港优势,如何在“十三五”发展中落实好国务院“放、管、服”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检验检疫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2015年全球自贸区的新发展 2015年无疑是全球自贸区发展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年.区域和双边自贸区加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自贸协定的谈判,并且积极论证与潜在伙伴建设自贸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7月30日至8月2日,中日韩自贸协定(FTA)第二轮谈判在上海举行。第二轮谈判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便利化、《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TBT/SPS)、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和交流。2012年11月柬埔寨金边举行东亚峰会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于今年3月在韩国首尔完成了首轮谈判。在第一轮谈判中,各方围绕自贸区谈判的机制安排、范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与新西兰建交45周年,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正式启动,分别于4月和7月举行了两轮谈判,两国正携手打造自贸协定"升级版"。新西兰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的国家,其示范效应不言而喻。升级版的自贸协定将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并进一步推动两国在农业、乳制品加工、林业、旅游、金融、新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13.
喻文迪  关涛 《经济师》2014,(9):100-102
中国瑞士自贸协定是我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缔结的首个自贸协定,该协定涵盖内容广泛,将为两国经贸合作开启更广阔的空间,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是其中亮点之一。文章在概述了中瑞自贸区构建背景以及瑞士中医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贸易效应、福利效应、产业效应、示范效应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自贸区将会在中医药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自贸协定借助区域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大行其道,美国通过签订区域自贸协定方式继续实现对全球贸易的掌控和规则的制定,TPP在这种背景下应蕴而生。TPP谈判的主要内容、其正式形成后产生的潜在威胁都会对我国的出口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税收政策在扶持出口产业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关税政策优化中,找出应对TPP潜在威胁的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周苹 《现代财经》2005,25(7):56-59
中国-东盟将在2005年7月1日起逐步降低关税,直至2010年将关税降为零。我国企业如何利用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协定》以及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有利条件,适时进入东盟市场,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WTO快讯     
1、中智自贸协定第四轮投资谈判成功举行9月23-25日,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第四轮投资谈判在京举行。中智双方就投资协定案文主要条款进行了磋商,并就部分内容基本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崔博 《经济》2013,(10):92-96
随着"自贸风"的持续发酵,自贸概念进入深入挖掘阶段。在上海自贸区渐行渐近之际,高层的改革初步"路线图"逐步浮出水面。在上海报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设计中,重点提到了要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而这些改革内容在自贸区内将会更加市场化或者说完全市场化。既是摇钱树又是突破口自贸区在国外早就成了摇钱树。据《经济》记者调查发现,美国有对外贸易区92个之多。在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并在之后成为了该组织的主导者。之后,美国和欧盟又开启了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  相似文献   

18.
自由贸易是国际潮流,多边贸易谈判的停滞促使各国走向双边自由贸易的谈判中。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即将签署。文章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对农业及农民产生的影响,分析了中澳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可能产生的问题,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农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毛丽冰 《经济》2012,(5):67-69
经过4年零10个月的谈判,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终于于今年3月15日生效。这项自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时即签署,双方倾其精力与时间才生效的自贸协定,果能如愿为双方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吗?还是其他方面的考量更胜于经济打算?协定生效后,韩美双方的经贸发展又将如何发展,对亚太地区带来什么影响?带着系列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一波三折,冲突不断"谈判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宋泓指出,早在  相似文献   

20.
WTO快讯     
1、中瑞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将于下半年启动4月27日,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透露,中国、瑞士两国将于下半年开始双边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为正式启动有关谈判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