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花缭乱的“名牌” 每天我们都被各种“牌子”包围着,喝饮料,是选“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鞋子穿“耐克”还是“李宁”?肥皂是用“雕牌”还是“白猫”,等等。这些大都还是些国内外知名品牌,但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牌子,有一些在外包装上还写上“某某协会推荐产品”,“某某博览会金奖产品”,甚至是“中国公认名牌”等等。作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名牌战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们也产生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名牌,有的还打进了国际市场,成为各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优质产品。但是,这样的名牌毕竟太少。相当多的名牌,特别是那些自封的或被某些权威机构封的“名牌”,却并没有“名”。有的连“牌”也消失了。 什么是名牌,我认为,名牌就是产品的或企业的质量信誉,当然是较高的质量信誉。名牌既体现了质量竞争力的高水平,又可以扩大质量竞争力的影响。企业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往往通过名牌来体现。没有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名牌。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名牌就是质量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冰箱大王”科龙集团掀开了国内企业在服务领域的新篇章。其推出的“全方位专业化”服务二将推动国内企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企业界制订出更高的服务标准。据调查资科显示:由于国内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保障体系较落后,企业能够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与国际名牌企业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在服务方面仍然只限于产品的售后维修,这种‘“救火”式的服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成为‘”中国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服务水平的徘徊不前.使国内消费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双星集团意识到,我国的制鞋业在新世纪已进入到提高产品品位、塑造品牌形象的新的竞争时期,国内名牌与国际名牌抗衡,就必须有超常的创新能力,要赋予产品亲情化特征、感情色彩,要从昔日的“经久耐用”,更新为符合现代新生活需要的“便利、实用、精致、美观、文化品位”。为强化双星员工的产品亲情化意识,双星总裁汪海提出“产品+感情=市场”的观念,以双星发展的高级阶段要“开发鞋文化,创造大名牌,提升品牌美誉度”。  相似文献   

5.
创名牌:招式翻新 人们谈论市场,总离不开“名牌”,名牌一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提高产品知名度,是产品开发获成功的关键。中国企业已愈来愈懂得企业的牌子中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今天,“创造名牌”,已成为广大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于是,便有了中国企业争创名牌之举措。 创牌招式之一:“红”其商标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上走出了所谓的“短缺经济”泥潭。许多省市把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创造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实施,涌现出了一批像海尔、长虹、红塔山、雅戈尔、健力宝、蒙牛等国内名牌。但从我国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来看,真正享有世界声誉的国际性名牌还很少。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投资环境的日臻改善,世界名牌像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无论是在汽车市场还是民用品市场,无论是在快餐市场、饮料市场还是在烟酒市场,中国名牌都遇到了来自发达国家的世界名牌的挑战,我国民族工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历史阵痛期。特别是许多民族品牌的产品在人们的脑海里逐渐淡出,如“凤凰”、“永久”自行车、“北极星”钟表、“霞飞”化牧品等。  相似文献   

7.
阳春三月,中国名牌评选活动启动、福建名牌评选活动也已铺开……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个不平常的月份。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已开展7年了,在这7年中,全国有许多企业借助中国名牌这块牌子提升了形象,全省不少企业借助福建名牌这块牌赢得口碑,因为“名牌”意味着销量、“名牌”意味着知名度、“名牌”意味着信任……借助“名牌”这块牌子,全国诸多行业的产品质量得以大幅提升,质量兴省、质量兴国不再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广大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打出了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知名度的中国名牌产品。这对于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名牌竞争中,总体上仍处于劣势,按照称雄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人正翘首以盼:中国名牌,何时称雄国际市场? 中国名牌,到底如何才能称雄国际市场?根据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名牌企业的经验,以及我国一些名牌企业与之相比的差距,当前,应该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古话 :名不正则言不顺。拉丁语中也有“名称预示着一切”的谚语。没想到这些社会生活中的千年古训 ,也在经济中得到了应验 :在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中 ,一些企业没有在产品和服务上打败仗 ,而是在名字和商标栽了跟斗。南京长江机器厂生产的“蝙蝠”牌电扇 ,虽然在国内叫得很响 ,但只因蝙蝠在许多国家被视为邪恶和不洁的同义词 ,所以在进入国际市场时 ,不得不改为“美佳乐”。在国内著名的“大象”牌电池 ,在欧美国家却受到了冷落 ,其原因并不在于本身的质量 ,而仅仅是因为欧美人常把大象看作是蠢笨的化身。即使像“狗不理”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广大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打出了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知名度的中国名牌产品。这对于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名牌竞争中,总体上仍处于劣势,按照...  相似文献   

11.
峰岭 《大众标准化》2002,(1):12-13,15
在国际化经营中,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价值连城。创出中国产品国际品牌,是加入WTO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近年来,我国知名企业纷纷从“出口创汇”转向“出口创牌”,通过打造中国产品国际品牌,推进企业经营国际化、竞争全球化,实现更大规模的“走出去”战略。这些企业的成功做法,对于迎接WTO挑战的我国企业界是颇有启迪的。1“小天鹅”——运用“万国科 技”打造国际品牌 我国小天鹅电器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经营与竞争中叫响中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的产品要进来,我国的产品要出去,靠的都是产品的牌子。外国知名品牌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影响?归根结底是品牌有较高的价值。我们要迎接入世的挑战,就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基础上,下大气力塑造中国的名牌,努力增加中国品牌的内在价值,才能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广大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 略,打出了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知 名度的名牌产品。这对于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名牌竞争中,总体上仍处于劣势,按照称雄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人正翘首以盼:中国名牌,何时称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传化”品牌经过十年培育,已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龙头的两大系列产品,一是以洗涤用品为主体的日用化工系列,二是以印染助剂为主体的纺织化工系列。传化牌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传化牌洗衣粉被评为杭州市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地方工业名牌产品,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创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名牌之路。创造名牌近年来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名牌战略的“三步曲”。(一).宣传品牌,扩大知名度。如何打响自己的产品牌子?首先,通过征集确立传化高品位商标图案设计和传化产品广告语,使广大消费者了解传化,参与传化。其次,…  相似文献   

15.
名牌与“民牌”,或者说名牌应该也是“民牌”的话题,已有不少人反复议论过,结论是:先有“民牌”才有名牌,换言之,亦即“民牌”孕育名牌,或曰名牌源于“民牌”。 事实上,国内不少企业创名牌的过程,就是由“民牌”变名牌的过程。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落实,独生子女成为现代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受到家庭和社会的特别宠爱,加上住进高层住宅家庭的增多使之户外活动大大减少,致使偏食而患有缺钙  相似文献   

16.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近年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知识产权、反倾销诉讼以及标准许可等问题并付出沉重代价,因此,不少企业已意识到“标准的力量”。可以说,我国的标准时代已经来临,不仅是市场推动了企业“标准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在标准上有话语权。然而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国的很多标准是由政府主导制定的,然而不少标准与国际标准尚有不小的差距。事实上,有些标准既得不到国内企业的充分认可.而国外企业又不接受,结果应者寥寥。因此,标准的制定既要符合中国企业的国情。也要尽快缩短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因为对企业而言,标准就是竞争力。以下笔者就标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双温州出产的皮鞋,一般售价2.5美元,如果贴上某国际名牌的标签,其卖价可能是200美元,两价之差足见名牌的价值。名牌,既是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更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从国内市场看,早在2002年,80多种主要消费品中,排名前十位品牌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62%。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群雄逐鹿名牌争辉的时代。名牌的创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成长需要经历地区名牌、国家名牌和国际名牌等不同的阶段,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而言,这条道路看上去更加漫长,刚开始步履也许会有些蹒跚……但无论怎样,这一步都会迈出去——  相似文献   

18.
“传统名牌”绝大多数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有品牌。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批老品牌多半出现了“不适应症”,纷纷退出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彩电、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品牌集中度继续增加,除一些不知名品牌退出市场外,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而与此同时,一些过去企业数量成千上万的食品.饮料.乳品、啤酒、白酒等行业,现在也被少数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地区性名牌所统治。……这些都已说明,在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中,企业如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待自己的结果将只有退出市场舞台,如仅有品牌却不能成为名牌,市场留给自己的也只能是残杯冷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年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的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平均年增幅在25%以上。在企业界,一个共同的看法正悄然形成:“只有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权”。目前,各地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的品牌尤其中国名牌的数量有直接的正向关系。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出现了以名牌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一些地方的产业集群甚至已上升到区位品牌层次,典型的有“青岛家电”.“晋江运动鞋”.“郑州食品”.“佛山陶瓷”.“深圳IT”等。  相似文献   

19.
名牌沦陷──从日化品牌沦陷看企业发展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上活跃着一批名优产品,而现在要在市场上找到它们已经非常困难,名牌沦陷的背后暗藏企业生存发展之策。 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上活跃着一批名优产品,而现在要在市场上找到它们,已经非常困难。 洗涤行业,曾为我国十大名牌的活力28、浪奇、高富力、熊猫等,有7家先后走上了合资之路,十大名牌中除白猫和雕牌风采不减,其它品牌地位已被合资方的奥妙、汰渍、巧手等取代;饮料行业,北京北冰洋、上海正广和、天津山海关、重庆天府可乐等8个名牌,如今有7家以生产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为主业,只剩下“健力宝”在孤军奋战;自行车行业,原有的“永久”、“凤凰”等8大名牌如今倒了一半,而捷安特、斯普瑞克等7个洋品牌占据了市场。 这些沦陷名牌产品多为历史悠久、质量过硬、曾经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它们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逐渐销声匿迹。叹息之余,我们更多的是思索。中国加入WTO,知名跨国公司将大举进入,这些大公司在资金、管理经验、营销手段等方面都有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市场无疑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新的竞争格局?我们探讨“名牌沦陷”这个问题,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寻找适合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20.
近日,南海市西樵永利家用电器厂生产的“金兔”牌电吹风经省、市两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检和复检,所有型号的产品均被判为不合格。然而,该厂却拿到“中国名牌”、“消费者信得过推荐产品”、“四川市场畅销商品品牌”等三个证书,并以此证明其产品在市场的“名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