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难求,好职业更难求”的问题,从公共关系角度,提出了大学毕业生掌握求职面试的策略与技巧是成功求职的关键所在,指出成功的求职应加强:求职中仪表的设计与应对策略、面试过程中的礼仪与应对策略、求职面试后的联络与公关、获得成功的求职技巧的途径等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无明  焦晖 《新智慧》2007,(1):4-5
2007年我国房价走势如何?是中央调控房价的“有形之手”更有力,还是市场供求的“无形之手”更有力?试以北京为例,做一推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理想就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信行为。大学生求职失信行为的发生机理就是用虚假的“社会吸引”来实现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双方地位不平等、大学毕业生对交换对象的理想定位偏高是大学生求职产生失信行为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参与用人单位的面试。如何在求职面试当中做到恰到好处,决定着一个人的求职成与败。本文从11个方面,试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到创记录的699万.面对如此空前的就业压力,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高职学生的就业出路将如何?本文提出了以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创业教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五导”为核心内容的“党员导师制”这一党建育人新途径,为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造了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求职就业是大学毕业生人生的重要转折,求职受挫往往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大学毕业生求职受挫后的心理调查,并结合自身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的工作经验,从分析大学毕业生求职受挫后的心理反应入手,提出了一套应对求职受挫的较为行之有效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与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合适的经济学人才的困境。高校应当积极应对,帮助学生顺利地从校园迈入社会,学以致用,找到合适的位置。这不仅需要学生改变观念;更需要高校突破经济学培养模式的局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产学结合”。  相似文献   

8.
樊未晨 《新智慧》2005,(1):39-39
“女孩子要做好经受耻辱的准备”,这是即将毕业的菁菁从师姐那里获得的“真传”,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她们宿舍里的8个同学,都已经在为求职做心理准备。每当找工作的时候,大学校园里就会诞生一群“面霸”(参加而试最多的)、“会霸”(参加招聘会最多的)和“拒无霸”(被拒次数最多的)。“找到一份工作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过程的《医药市场调查》实践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要通过具体课程的学习来实现的,因此按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结构,广泛采用相应的各种教学方法,选取紧贴医药企业实际和技术前沿的实践教学内容.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这对实现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在教学中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医药营销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际中更应该注意如何实施“工作过程”教学。  相似文献   

10.
财会金融系从1997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高职大专生,至今已7年,历届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本文从4届毕业生的工作和学习反馈中,分析市场和学生的双向需求,以便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在供需洽谈会中的种种表现,阐析毕业生应当如何走出某些误区,正确对待求职就业,以求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大学毕业生2009年的求职之路显得格外艰难。有的同万名竞争者争抢公务员职位,有的挤入考研一族,有的一次次冲进人流滚滚的招聘会现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1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有舆论认为,大学生就业进入了3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有关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牵涉的是经济结构、教育结构的调整,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因此,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规划人生,寻找到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战略和方法,从而逐步实现“和谐就业,和谐社会”这一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求职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件头等大事。近来出现的"视频简历",颇受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关注。什么是"视频简历",如何运用好"视频简历",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输入“MIT”,你很快就会看到这所高校的毕业生一般会在谷歌、IBM和甲骨文公司找到工作。“领英”(Linked In)公认是成年人的社交网站,它召集了全世界的2亿5900万人,在网站上公布自己的简历。它从来没有打算成为青少年的后花园。为人父母者或许喜欢在上面张贴自己数十年的工作经历,但是还在念中学的保姆和汉堡店厨师却并不喜欢用它来记录自己做过的临时工。数据科学家上场之后,情况变了。其实在2011年,领英就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与18岁以下的用户交流了。  相似文献   

16.
财会金融系从1997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高职大专生,至今已7年,历届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本从4届毕业生的工作和学习反馈中,分析市场和学生的双向需求,以便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7、8月份是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大批的“天之骄子”走出校门涌向社会,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而“毕业即失业”的阴影又始终是这道“风景”的底图。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是幸运的,更多的是像萝卜填坑一样干到哪算哪。曾经的“天之骄子”岂能心甘情愿地咽下这股气?于是,在这群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中间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自己创业。他们的路显然会比别人走得更艰难:没有任何的经验背景,没有丝毫的优势可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的落脚点。如何实现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顺利转变?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对班级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学生走上岗位后能迅速融入企业。  相似文献   

19.
21岁的肖杰很忙碌,他被称为金融界“奇才”,18岁出版金融专著,并成为全国各地500万元私募基金的操盘手:他还注册了自己的金融网站和工作室,常常往返于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地,为业内公司讲课或做业务指导。曾经,他却被所有人认为是个不可救药的孩子,他的成长经历折射出青少年教育中的问题:如何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如何对待学生迷恋网吧和离家出走?是不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才能成才?  相似文献   

20.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即将面临毕业求职的大学生就业也造成了诸多不利因素。在此特殊时期,毕业生如何识局、破局尤为关键。我们从抓住国家稳定就业相关措施、积极对接就业指导、提高自身求职竞争力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