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然手段和务实选择.欧盟就是成功的范例.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的"双核心"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实现区域联动,形成城市网络,产业群落和要素自由流动平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地区竞争力提升发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行为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政府的行为,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等行为是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职能演变使得地方政府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力与手段,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将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圈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也凸显出城市圈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文章从区域经济总体增长的效率和区域内的单独经济体之间相对经济效益这两个方面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极化理论以及实证分析法来研究城市圈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得出城市圈发展对区域经济所起到的两大作用:一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二是对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即人均GDP的差距具有明显的缓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地区竞争力提升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行为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政府的行为,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一体化的最大障碍是京津冀区域间以及京津冀各自区域内存在两个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一是京津冀区域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存在结构性差距;二是京津冀各自区域内部存在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的结构性偏差。如果不同时解决这两个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很难顺利实现。通过分析京津冀一体化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以区域均衡思维为出发点,以国家治理战略为统领,借助新型城镇化三步走战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支点,破解两个结构性问题,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现有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一体化对FDI的静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引致的效应以及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效应;二是一体化对FDI的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促进竞争、技术扩散、政治经济改革、经济增长等中长期效应。而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投资效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成渝都市圈经济一体化,都市圈通过政府间签署合作协议以及民间组织的协调进行了积极探索。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浓厚的行政区划意识、行政区为单位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以及雷同的产业结构仍然是成渝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障碍。为此,应通过构建统一市场体系,创新政府区域管理运作机制,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政策支持和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等措施来促进成渝都市圈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具有国际经济一体化、次区域理论和区域合作理论三个源流.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来自于市场主体和政府,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次区域地方政府由于其特有的经济功能而成为一体化过程中具有二元动力倾向的利益主体,这种一体两面的动力机制发生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区隔化的两大对冲力.演绎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曲折进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价值目标在于形成产业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构建世界级的大都市群,实现次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益互补,以及探索更具普适性体制创新意义的区域一体化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0.
边缘区域是指处于行政区交界地带的城市、农村地区.由于行政区域划分、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导致这些地区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经济活动的成本较大,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省会中心城市.发展边缘区域的经济,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主动融人区域经济大循环,在边缘地带形成统一的产业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边缘区域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将主权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划分为功能性一体化、制度性一体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水平,并采集金融危机期间江浙沪工业经济发展的月度数据,利用VAR模型,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重新审视。研究结果显示:江浙沪工业经济的确存在较强的相互依赖性,但是单就工业经济发展而言,上海还并不能够真正成为长三角的"龙头",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目前尚处于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初期,尚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财政问题,本质上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财政问题。借鉴国际财政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财政——国际区域财政研究的基本框架,可以从国际区域财政导论、国际区域财政支出、国际区域财政收入和国际区域财政政策等四个方面去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一体化实施和推进中,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之一。由于市场自身的特性及区域发展的现实,有时发挥主要作用,表现出热的特性;有时起着次要作用,表现出冷的特性;有时承担着与政府等有关力量的配合作用,表现出时冷时热的两面性。在区域一体化中,要积极引导和发挥市场冷热两面性,在"市场失灵"的宏观领域和公共事务方面消极"不为",发挥市场冷的特性;在"政府失灵"的微观领域和具体事务方面积极"有为",发挥市场热的特性;公平、高效地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快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加强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深远的、重大的影响。为顺应新时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各区域纷纷参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主要探析当前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希望能为经济发展实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关系包括合作与竞争两个方面。随着区域间经贸合作的日益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以竞争为主导的地方间税收关系已不合时宜。加强地方政府间税收合作既符合哈马达模型理论关于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和竞争两种税收关系进行利益比较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地方政府自身的现实利益需求。而税务征管合作和税收政策协调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开展税收合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咸大都市圈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西咸大都市圈,是推动西成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陕西和西部经济的重要战略.目前,构建西成大都市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缺乏推进西咸大都市圈形成的有效模式;缺乏明确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政府在都市圈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尽合理;都市圈形成过程中的制度性约束等.为此,应采取的对策是:建立能够协调驾驭西安、成阳两市经济一体化的高层次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调查研究,编制西咸大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建立大都市圈建设中的投入、责任和风险机制;理顺西安、咸阳两市以及陕西省政府之间的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红三角"地区的广东韶关、湖南郴州和江西赣州三市,山水相连,旅游资源丰富,且同为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具备区域合作的共同需求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红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但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存在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开发资金紧张等障碍。应通过政府联合、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以及产业带动等措施来推动"红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就是各种要素在区域内实现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的过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我国现行以经济业绩为中心的考核方法,形成了地方政府以经济业绩为主体的利益格局。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导致区域壁垒的产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就需要重构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经济中,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因其流动受资源和环境约束较小而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中心的区域布局和创新网络结构也具有较高的可规划性;不同与传统经济中因产业集聚和扩散而形成“核心—边缘”格局下的区域一体化,创新经济中因创新的共享化扩散而形成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因此,应积极发展创新经济,由区域内所有政府、创新主体、生产主体等共建区域创新产业共同体,通过各地区协商共治、各行为主体协作共治和政府与市场协同共治优化创新生态,有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而充分发挥创新扩散促进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实现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应优化创新网络系统,打造高水平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建开放性区域创新产业共同体;促进集成式制度创新,共治区域创新生态;进而实现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为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存在着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区域间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平衡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由此,本文提出了构建公共产品横向供给模式,阐明了该模式的动因和含义,分析了其两大理论依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外部性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公共产品横向供给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提出了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横向公共产品供给互动模式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