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学英在《城市》2009年第3期撰文,对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制度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运行的体制框架,包括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产业协调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等,为京津冀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政绩评价机制创新,主要是加快构建政绩评价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咸大都市圈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西咸大都市圈,是推动西成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陕西和西部经济的重要战略.目前,构建西成大都市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缺乏推进西咸大都市圈形成的有效模式;缺乏明确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政府在都市圈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尽合理;都市圈形成过程中的制度性约束等.为此,应采取的对策是:建立能够协调驾驭西安、成阳两市经济一体化的高层次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调查研究,编制西咸大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建立大都市圈建设中的投入、责任和风险机制;理顺西安、咸阳两市以及陕西省政府之间的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人才开发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学者对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的研究,内容多涉及京津冀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影响因素及对策等,而构建京津冀区域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协调开发机制以及对国外五大都市圈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的比较研究及差异性分析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与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的经济核心,其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由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遂)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组成的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是成渝经济区得以形成的关键.成内渝经济带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高层政府的规划组织、成渝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兴建、川南城市群的发育成型.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是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必须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关于都市圈形成的四个基础性问题,进而提出都市圈的形成要素分析必须从都市圈形成的基础、动力、政府角色和利益协调四个方面入手。其中,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都市圈形成的基本条件;市场机制是都市圈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应在都市圈的制度建设方面有所作为;竞争与合作是都市圈内部利益协调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都市圈的迅速发展提出了公共管理变革的诉求。推进都市圈一体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区域公共管理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都市圈治理水平的需要和地方官员追求政绩的需要这三个方面。区域公共管理创新需要从法理与制度、管理与技术两个层面展开,具体来讲,就是要明确地方政府在都市圈发展中的角色,妥善处理都市圈内的府际关系,建立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同时,还要实行都市圈内公共政策一体化,引入多元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国际避税也出现了更多的新方法和途径,各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的协调合作机制的构建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经济学和法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反避税制度,以及协调合作机制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借鉴了OECD和欧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区域反避税协调合作的递进模式,以及构建此机制的多层面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进 《大众商务》2010,(1):137-139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国际避税也出现了更多的新方法和途径,各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的协调合作机制的构建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经济学和法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反避税制度,以及协调合作机制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借鉴了OECD和欧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区域反避税协调合作的递进模式,以及构建此机制的多层面策略。  相似文献   

9.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如何尽快构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成渝地区战略互补区的选取对于耦合动力机制、破解现实困局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改进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引力模型、经济联系隶属度与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成渝地区城市与邻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发现川渝黔经济一体化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支撑作用强于西三角经济区,贵州对于成渝地区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上述结论,从政策机制、产业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作为全球第六大都市圈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通过与世界其他五大都市圈在宏观经济稳定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监管制度、行政效率、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认为长三角必须遵循世界都市圈经济发展规律,构筑国际化的优越投资环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1.
旅游同城化依赖其高度的关联性以及产业的开放性,孕育了区域城市之间大旅游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都市圈旅游同城化,不断促进区域发展、经济交流与合作。文章以闽南金三角(厦门、泉州、漳州)为例,分析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发现构建厦漳泉地区旅游同城化的关键是形成以政府-企业-个人的生态联保联治旅游合作循环圈,同时借鉴国外都市圈旅游合作案例,提出拓展区域资源互补空间、搭建政府-企业双向沟通协作平台、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目前已进入全面启动、积极推动的实质性操作阶段。众多专家、教授聚集一堂,针对有关机制、政策问题和制约因素,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创新发展,共谋大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位于京津冀地区,对于京津冀都市圈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服务责无旁贷,而且为发展学科建设、区域经济理论、实践问题提供交流平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充分考虑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涉及的经济主体、城市管理职能、城市经营服务内容三个主要维度,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框架,借助此整合研究框架,许多关于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和谐发展的问题可以系统化的提出和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充分考虑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涉及的经济主体、城市管理职能、城市经营服务内容三个主要维度,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框架,借助此整合研究框架,许多关于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和谐发展的问题可以系统化的提出和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本文通过剖析都市圈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机理,构建都市圈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武汉都市圈9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分析了2007-2017年武汉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的交互耦合关系,并对其影响动力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都市圈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程度逐渐减弱,空间上形成由“西高东低”到“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2)武汉都市圈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为初级同步发展类型,但各市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异质性明显,经济增长率高于耦合协调度的增长率。(3)内源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动力开发不足,外向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而政府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呈不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就成渝地区发展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使得成渝地区呈现特有的发展历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探索新时代双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为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重要引领,以及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当前,成渝城市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进行政策设计,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落实“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合作除了涉及经济因素外,还涉及到政治、生态环境、人口、文化及观念等因素。因此,选择一种超越纯经济视角的共生理论来诠释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全面刻画出区域合作的本质。运用共生理论分析表明,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成渝两地应该采用互惠共生合作模式,构建良性竞争机制和顺畅的政府沟通协调机制,以便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完整科学地构建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已经是当下区域合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区域合作理论中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于区域经济合作概念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及优秀经验的不断总结,利用区域的宏观模型,从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实效性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分析,并同时提出了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中的主要内容,即:以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利益全民分享机制、生态可持续补偿机制和协调机制为主要的机制,以完整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市场评价激励机制为首要的机制,以分工明确的行为约束机制、执法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真实有效的仲裁机制为重点内容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行政区际经济合作.目前,我国行政区际经济合作面临地方保护主义、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干预、合作政策法规不健全、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提出了构建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强化行政区际产业合作、统一区域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协调机构以及实行"复合行政"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对区域利益协调问题的忽视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性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的协调稳定发展。区域利益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以及利益辐射扩散机制的缺乏。为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和谐稳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协调体系,完善区域经济利益机制制度化建设,并遵循层次性原则推进区域利益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