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浙商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认识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浙商的人生价值观。总体来说,浙商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是:价值选择多元化.高层次精神需求凸显,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注重健康、社会关系和家庭,渴望受到社会的尊重.看重奉献和索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个人主义的取向和人生态度上消极、懈怠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一切活动和价值的源泉.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体现着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注,而且意味着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凸显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高校研究生生命存在意识非常强烈,注重生命的责任性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漠视生命的行为有非常理性的认识,但生命幸福感体现较弱,在追求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有所忽视。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对研究生生命意识、和谐意识、自信与挫折意识、感恩与责任意识四种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很容易感到价值观迷惑以及生命意义感缺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引领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活挫折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三生教育”要从生命教育开始,明确生命教育的基本含义及特点。在生命教育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研究、创设活动载体、进行学科渗透、尊重个性化的教育等途径有效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尊重和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拥有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陈俊龙 《中国西部》2013,(36):98-99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要融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学校教育对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而内在的价值。中小学生对于世界和生命的认识,大多来源于还没有被他们充分理解的书本知识,他们处于身体、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涉世未深,对于生命的体验,对于死亡的意义完全是表象的。  相似文献   

7.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个体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囿于知性模式和应试模式无法体现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教育者要在人的本质、人生态度、自我认识三个方面,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李红阁 《魅力中国》2010,(31):398-398
情商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或者说,情商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工作热情、责任心、主动性、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美国哈佛大学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最多20%归诸智商,80%归诸情商;在任何领域,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两倍。情商犹如一只魔盒正显示其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学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符码,具有审美、教化、愉悦的功能。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文学的熏陶可使学生加深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的认识,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人文性情和高扬人文精神的理念。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交汇之处,可以从文学作品的导学与阅读开始。  相似文献   

10.
马继刚 《新西部(上)》2013,(11):140-140,119
由于个人认知态度和社会、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生存在着自卑、焦虑、封闭等消极心理。矫正对策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广泛进行挫折教育;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心理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石楼县职业教育目前的困 境及成因2005年,石楼县职业教育遭遇了较大的困难与挫折:一是当年的对口升学考试中断了在全市“八连冠”的纪录,首批本科达线25人,退居全市第二。二是9月份的新生接收报名不很理想,初高中都未能达到预定的招生名额。三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存在不少的猜疑与误解,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周向辉 《魅力中国》2010,(3):286-287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受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命激情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靳昭晨 《发展》2010,(10):148-148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之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当他们努力实现理想和目标,甚至不顾客观环境与条件一味地刻意追求时,就容易遭受挫折。加之他们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冲动,一旦受挫就易发生消极的挫折反映和不良的挫折认知。因此,探讨初中学生消极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相似文献   

14.
痛苦哲学     
《发展》2011,(5):160-160
人活着还是痛苦的好。痛苦比快乐更普遍地充斥着人生、痛苦比快乐更能体现人生。快乐是短暂的,甚至是虚构的,而痛苦则更为现实和持久地存在着。痛苦更能使人感悟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从事艾滋病问题和吸毒问题研究中,我不断反思: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生命伦理学把人的生命视为最高价值,但人的生命本身又承载着什么价值?生命伦理学竭尽全力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但人拥有一个健康生命后又会去追求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诗意地栖居”,原本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存在”的一种至高境界的向往.是关于人生境界和价值的至高情怀.有人把它概括为“人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居住在大地上”.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周建明  沈鹏 《魅力中国》2012,(35):170-170
幼儿因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接触的最早的学校正式教育,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识一些字词、会唱几首儿歌,算几道加减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软实力”,比如幼儿的心理素质,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从而磨炼较为坚强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命价值几何?当一个人处于壮年,有着健康的身体.满意的工作、美满的家庭时,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当重疾袭来时,眼看着生命需要靠巨额花费去维持时,还能有多少人不在心中衡量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我的生命价值多少?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传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健春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0):138-141,157
在社会转型以及宽松、活跃的文化环境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与大众文化应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闪光的人文精神;而两者又存在着高雅与低俗的情趣、积极与消极的人生态度、高尚与卑微的价值观念、节制而有益的活动与狂乱的活动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肖勤以独特的底层关怀,平民视角下的乡土抒发,民族情感下的民族意识,以及现实描写中杂揉着现代主义的书写,用爱心关注底层人生,把笔触伸向人的灵魂,强调贫穷给人带来的痛,给人性的扭曲,极力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寻找生命的价值,激发A41"l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和人的生命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