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将自己精美的篆刻艺术带到了重庆。让观众深深领略到汉字之精妙、书法之优雅和篆刻之“有趣”,更让人惊叹于这位集政治智慧、文化修养、艺术才情于一身的老人所具有的胸襟与独特人生领悟。  相似文献   

2.
"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这是李岚清沉醉于篆刻艺术后的深刻感悟.如今,近八十高龄的他,自退休以后,可能思考最多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他选择独具中国特色的篆刻艺术作为自己的爱好并大力推广,也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字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角度.  相似文献   

3.
何鑫 《理论观察》2005,(1):94-95
中国篆刻艺术教学古已有之,尤其解放后逐渐于高校中形成了完整的学历、学住教育体系,高校篆刻艺术的普及性教育教学也以初见端倪,为适应并解决当下学生接受心理、知识贮备、课时设置、学科特点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良好的接受心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借助工具书、加强图像印的创作学习;设置具有多选性、多样性、宽容性、开放性的作业内容与评价标准等等,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篆刻普及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朱琪  何晓萍 《中国经济信息》2010,(7):F0002-F0002,1
撷取篆刻文化精髓 知道张小明这个名字,是在媒体上得知他赠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方中国印。敢接这个活。是以证明这位中国印章行业协会会员,杭州市著名工艺美术师的功底。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省忻州市的政界和文化艺术界,提起于浩飞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既是勤奋敬业的行政干部,又是德艺双馨的篆刻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篆刻是书法、绘画、雕刻相结合的独特艺术,也是中国奉献给世界艺苑的瑰宝之一.小小印章内,纵横曲折的线条,既能表现书法豪迈飘逸的笔势,又有运转自如、生动多变的多种刀法,真可谓方寸之地万千气象.走进山东省著名篆刻艺术家陈左黄先生画室,观赏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作品,使人感到篆刻艺术的无穷奥妙与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祖籍江苏,1948年出生武汉,自幼爱好绘画和书法,从事美术篆刻40年,作品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曾为美国、英国、日本、印尼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国内数十省市书画名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的画家、书法家治印数百方,深受广大书画家的好评。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AI)理事,国家一级篆刻师,重庆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世界和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重庆磐溪徐悲鸿画院理事。重庆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8.
郭然 《魅力中国》2013,(25):288-288
明代自文彭开文人流派印之先河,流派印风兴起。追摹秦汉成了当时篆刺审美思想的主流。其中成功者甚多,有文彭、何震、朱简、汪关等。作为“平和”一路的代表人物汪关.本文选取了对“汪关篆刻艺术的形成”这一课题研究,主要从汪关所处时代印学思想的特点和其自身篆刻技法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汪关以“平和”为核心的篆刻风格的形成因素、特点。  相似文献   

9.
孙凤娟 《走向世界》2009,(24):80-81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宋斌 《黑河学刊》2011,(1):58-58
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旋律的美,形体的美,意境的美,在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当代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对设计才智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西部大开发》2012,(11):118-119
初识庞任隆时,我想到了一副对联:挥毫展雄风,下刀如神助。当别人潜心研究书法和绘画艺术之时,他却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篆刻艺术上。据笔者了解,庞先生从小就喜欢篆刻,但最初的职业却是医生。1981年7月19日的那一天,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弃医从"文"。从那一天起,拿在他手上的不再是用于拯救生命的手术刀,而是赋予艺术生命以灵魂的篆刻刀。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生命里从此将书法篆刻捆绑在了  相似文献   

12.
纪敏 《黑河学刊》2012,(4):31-32
现代篆刻已不是如先前那样只限于印信之用,也不只是附属于书画作品上的点缀了,它与书画并驾齐驱,单独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艺术创新的过程需要丢掉自己固守许久的东西。接纳你并不十分熟悉的新东西,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印章独特的设计形式,经此盛会,中国篆刻文化迅速传向世界;而在国内,印章的民间认知度和接受度也日益扩大。重庆藏家陈登和向我们展示了他收藏的印章中的一小部分,可见不同的印章材质、制印年代,以及古文字书法,“方寸之地”融合各类艺术于一体。让我们走近篆刻,欣赏印信之美丽。  相似文献   

14.
《魅力中国》2009,(3):16-17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乌虫篆印就是篆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鸟虫篆印或富丽精工,或清新灵秀,或光怪陆离,或栩栩如生,将艺术化的动物形象或含蓄、或突出地置于小小的印面中,在篆刻这样一门汉文字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出鲜明的美术趣味,使我们在欣赏时感受到有别于一般文字印章的别样的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15.
于磊 《中国经贸》2012,(21):75-75
10月18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爱博学院)在爱博学院共同举力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展示与体验活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会长周可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部主任安托瓦内特·门西奥·萨耶赫,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薛伶,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院长金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以及商务部援外司、财务司的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金旭与骆芃芃为学员们讲授了中国书法与篆刻技艺,并亲自指导学员们练习与展示.中国的艺术家们为学员们奉献了一场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演出.  相似文献   

16.
高根胜 《发展》2011,(6):161-161
高根胜,号秦石、成纪刀郎、耕石斋主,1972年生于甘肃秦安。1993年毕业于兰州石油学校,现就职于兰州石化公司,系兰州石化书协会员、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书法篆刻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画界精英作品大成》一书  相似文献   

17.
以“菊花王”著称的中国画女画家吴瑞珍女土已年届七十。由于对人类艺术事业的贡献,去年,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日本及香港等9个艺术团体联合为她颁发了“世界艺术名人证书。”早些时候,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和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编委会还因国画《菊花》向她颁发了《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入选证书》,  相似文献   

18.
罗曼  陈志民 《魅力中国》2008,(4):101-102
窗不仅具有采光的实用功能,同时还是人们通过视线进行内外交流的渠道,观物纳景,是视觉的中心点。中国古代建筑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是文化与艺术的具体体现。中国的农耕文明、封建礼制、哲学思想影响着传统窗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窗式对中国文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在开封,随着一轮朝阳的腾跃,一座被誉为世界之最和文化旅游名胜的文化园林——中国翰园碑林,创造着一项项惊世之举。中国翰园碑林坐落于古城开封风景秀丽的龙亭湖风景区,占地120亩,刻碑3800多块,建筑面积15251平方米,是开封市供销社退休干部李公涛于1985年8月发起创建的。中国翰园碑林的碑刻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之大成,是一座融碑刻艺术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宝库。它以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对象分设:中心碑廊、现代碑廊、宋代碑廊、历代帝王名臣碑廊、绘画碑廊、篆刻碑廊、硬笔书法碑廊、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碑廊、中年  相似文献   

20.
项杰 《重庆与世界》2011,(14):72-73
祖籍江苏,1948年出生武汉,自幼爱好绘画和书法,从事美术篆刻40年,作品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曾为美国、英国、日本、印尼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国内数十省市书画名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的画家、书法家治印数百方,深受广大书画家的好评。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AI)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